图书介绍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
  • 张家礼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523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研究3

第一章 《金匮要略》辨证方法研究3

第一节 脏腑经络辨证3

一、辨心经病、小肠经病、心脏病、小肠腑病4

二、辨肺经病、大肠经病、肺脏病、大肠腑病5

三、辨脾经病、胃经病、脾脏病、胃腑病9

四、辨肝经病、胆经病、肝脏病、胆腑病13

五、辨肾经病、膀胱经病、肾脏病、膀胱腑病17

六、辨多脏腑病18

七、辨疑似病证21

八、应用与发展24

第二节 其他辨证方法25

一、辨病因25

二、辨气血津液病30

三、辨三焦及卫气营血病证37

第二章 《金匮要略》诊法39

第一节 望诊39

一、望神态39

二、望诊辨色40

三、望舌40

四、望呼吸40

五、望体质41

六、望局部41

七、望排泄物41

第二节 闻诊42

第三节 问诊42

第四节 切诊43

一、脉诊43

二、腹诊49

第三章 《金匮要略》治则治法研究51

第一节 治未病51

一、理论发微51

(一)未病先防51

(二)既病防传52

二、实践指导54

(一)历代阐发54

(二)现代应用54

第二节 祛邪扶正55

一、理论发微56

(一)祛邪为主56

(二)扶正为主57

二、实践指导58

(一)金元四大家的观点59

(二)温病学家的创新59

(三)现代临床治疗慢性疾病59

第三节 平调阴阳59

一、理论发微60

(一)阐述理论,明辨阴阳60

(二)确立治法,调和阴阳60

(三)遣方用药,平衡阴阳61

二、实践指导62

(一)历代阐发62

(二)现代应用62

第四节 调补脾肾63

一、理论发微63

(一)治病时时顾护和调补脾胃63

(二)治病补肾以固根本64

二、实践指导64

第五节 调补气血64

一、理论发微65

(一)补益气血65

(二)调畅气血65

二、实践指导66

第六节 通调津液66

一、理论发微66

(一)发汗解表66

(二)通利小便66

(三)逐水攻下67

(四)前后分消67

二、实践指导67

第七节 随其所得而攻之67

一、理论发微67

二、实践指导68

第八节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69

一、理论发微69

(一)同病异治69

(二)异病同治70

二、实践指导70

第九节 内病外治与外病内治71

一、理论发微71

(一)内病外治71

(二)外病内治73

二、实践指导73

第四章 《金匮要略》方剂研究75

第一节 方剂运用概要75

一、方剂统计75

二、剂型种类76

三、组方配伍76

四、加减应用76

五、注重煎法77

六、具体服法78

七、方后注探微78

八、方剂特点与运用思路78

第二节 脏腑病主方研究与应用79

一、心病主方研究与应用79

二、肺病主方研究与应用80

三、脾病主方研究与应用81

四、胃肠病主方研究与应用83

五、肝胆病主方研究与应用85

六、肾病主方研究与应用87

七、妇人病主方研究与应用88

八、气血津液病主方研究与应用89

九、皮肉筋骨病主方研究与应用92

第五章 《金匮要略》药物研究94

第一节 用药思路与方法研究94

一、辨病选药94

二、辨证选药94

三、对症用药94

四、用药精炼95

五、药随证变95

六、斟酌用量95

七、注重炮制95

八、有故无殒96

九、脏腑用药有特点96

十、同中求异有不同97

第二节 药量研究97

一、《金匮》药量研究的意义97

二、方药量折算的研究概况98

(一)重量98

(二)容量99

(三)长度100

(四)其他方法所标示药量的换算101

三、现代医家运用《金匮》方药的量与原方用量呈现差异的原因103

四、《金匮》方剂中药量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103

五、如何传承仲景剂量104

第三节 对药的研究104

一、对药的含义104

二、对药与单味中药的关系105

三、对药的研究与应用105

(一)麻黄桂枝配伍与应用105

(二)桂枝芍药配伍与应用106

(三)细辛五味子配伍与应用106

(四)瓜蒌薤白配伍与应用107

(五)防己黄芪配伍与应用107

(六)桂枝茯苓配伍与应用107

(七)麻黄石膏配伍与应用108

(八)麻黄附子配伍与应用108

(九)茵陈栀子配伍与应用109

(十)枳实厚朴配伍与应用109

(十一)大黄?虫配伍与应用109

(十二)大黄附子配伍与应用109

(十三)麦冬半夏配伍与应用110

四、相反药物配伍110

(一)乌头(附子)半夏配伍与应用110

(二)甘遂甘草配伍与应用110

中篇 《金匮要略》病证研究115

第一章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115

第一节 痉病115

第二节 湿病117

第三节 暍病120

第二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22

第一节 百合病122

第二节 狐惑病126

第三节 阴阳毒病129

第三章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133

第四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35

第一节 中风病135

第二节 历节病138

第五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40

第一节 血痹病140

第二节 虚劳病142

第六章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148

第一节 肺痿病148

第二节 肺痈病150

第三节 咳嗽上气病151

第四节 肺胀证153

第七章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155

第八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160

第一节 胸痹病160

第二节 心痛病162

第九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67

第一节 腹满病167

第二节 寒疝病172

第三节 宿食病174

第十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176

第一节 肝着病176

第二节 肾着病178

第十一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80

第十二章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185

第一节 消渴病185

第二节 小便不利病187

第三节 淋病188

第十三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90

第一节 水气病190

第二节 黄汗病195

第十四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98

第十五章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203

第一节 惊悸病203

第二节 吐衄下血病205

第三节 瘀血病210

第十六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12

第一节 呕吐病212

第二节 哕病218

第三节 下利病220

第十七章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225

第一节 痈肿病225

第二节 肠痈病228

第三节 金疮230

第四节 浸淫疮231

第十八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232

第一节 趺蹶病232

第二节 手指臂肿病233

第三节 转筋病233

第四节 阴狐疝气病234

第五节 蛔虫病234

第十九章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37

第二十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243

第二十一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247

第一节 热入血室病247

第二节 情志病249

第三节 月经病250

第四节 带下病252

第五节 前阴病252

第六节 腹痛病、转胞病253

下篇 《金匮要略》研究思路与方法259

第一章 辩证法研究259

第一节 普遍联系观259

一、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259

二、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260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观265

一、辩证认识正邪关系,突出发病与防病关键265

二、阴阳失衡是杂病基本病机265

三、根据正邪消长、阴阳盛衰以扶正祛邪、平调阴阳266

四、配伍用药中的相反相成269

第三节 质量转化观272

一、重视单味药的量变所产生的质变273

二、复方中单味药物的变化引起全方质的变化273

三、复方中某一味药物重量的变化决定该方质的变化274

四、严格掌握复方的总剂量及其每味药物之间的适当比例274

五、通过配伍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依赖作用,使全方产生质的变化275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275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276

二、抓主要矛盾278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83

四、辨识个性与共性284

第二章 文献研究286

第一节 版本研究286

一、宋代《金匮要略方论》的校订286

二、宋以后《金匮要略方论》的刊行287

三、宋以前仲景书的流传289

附:《金匮》主要版本一览290

第二节 注家研究291

一、清代医家对《金匮》的注释292

二、清以后医家对《金匮》的注释295

三、《金匮》主要注本及参考书简介296

第三节 医案研究299

一、通过医案来学习和研究《金匮》,提高临床诊疗能力300

二、与《金匮》相关的主要医案著述简介303

三、通过医案来学习和研究《金匮》应该注意的问题304

第三章 临床研究306

一、对《金匮》理、法的临床实践及发挥306

二、《金匮》方药的临床运用与发微308

第四章 实验研究310

一、研究现状310

二、研究展望312

附录313

《金匮要略》代表性注家与注本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