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义价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蔡继明,李仁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2628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广义价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价值理论回顾1
0.1 价值一词的演变及价值理论的研究对象1
0.2 劳动价值论4
0.3 新古典价值论6
0.4 斯拉法价值论10
0.5 对以往价值理论的简要评价12
0.6 广义价值论的提出及其意义13
0.6.1 广义价值论的提出13
0.6.2 广义价值论的创新13
0.7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15
0.7.1 本书的研究方法15
0.7.2 本书研究方法的特点15
0.7.3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18
上篇 基本原理及其扩展23
1 分工、交换的起源与发展23
1.1 分工与交换经济概述23
1.2 分工与交换的起源与发展26
1.2.1 分工的起源26
1.2.2 分工的初步发展27
1.2.3 分工的进一步发展29
1.3 分工与交换理论的历史考察33
1.3.1 古代思想家论分工与交换33
1.3.2 斯密论分工与交换35
1.3.3 马克思论分工与交换36
1.3.4 马歇尔论分工与交换37
1.4 比较优势原理与分工与交换的产生39
1.4.1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39
1.4.2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40
1.4.3 分工与交换的前提:一般性分析46
1.5 固定分工体系和可变分工体系54
2 广义价值决定理论Ⅰ:两部门模型59
2.1 分析的前提59
2.2 可变分工体系中的商品交换:比较利益率相等60
2.2.1 机会成本和比较利益60
2.2.2 商品交换与统一的比较利益率64
2.2.3 交换比例的确定78
2.3 广义价值的决定80
2.3.1 比较生产力与合成商品80
2.3.2 比较成本是广义价值的实体82
2.3.3 比较生产力与广义价值的决定83
2.3.4 比较生产力的变化86
2.3.5 广义价值决定的基本命题87
2.4 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92
2.4.1 狭义价值论是广义价值论的特例,广义价值论是狭义价值论的一般化92
2.4.2 狭义价值论是广义价值论的基础,广义价值论是狭义价值论的扩展93
2.4.3 生产价格和广义价值94
2.5 广义价值与国际价值95
2.6 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辨析97
2.6.1 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矛盾97
2.6.2 广义价值与等价交换101
3 广义价值决定理论Ⅱ:N部门模型104
3.1 N部门分工与交换经济的存在性分析104
3.2 由两部门向三部门的扩展:一个实例分析109
3.3 N部门广义价值决定112
3.3.1 N部门交换比例的确定112
3.3.2 平均比较生产力差别系数115
3.3.3 N部门广义价值决定的公式116
3.3.4 N部门广义价值论的基本命题119
4 一般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124
4.1 一般均衡分析124
4.1.1 广义价值的线性方程组体系125
4.1.2 方程组的解与广义价值形式中的货币128
4.2 比较静态分析132
4.2.1 技术进步及其分类132
4.2.2 分工方向的改变136
4.2.3 广义价值的变动138
5 广义价值与功能性分配141
5.1 资本的性质141
5.1.1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资本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142
5.1.2 庞巴维克的资本概念:资本是一种技术关系142
5.1.3 资本既是生产关系又是技术关系143
5.1.4 资本一般、资本特殊和资本个别144
5.1.5 剩余一般、剩余特殊和剩余个别146
5.2 资本与多层次分工体系148
5.2.1 简单的三部门情况148
5.2.2 资本与N部门多层次分工体系149
5.3 多层次分工体系中的广义价值模型151
5.3.1 广义剩余价值和资本价值的确定151
5.3.2 生存工资的假定和广义剩余价值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割152
5.3.3 广义剩余价值在劳动和资本之间分割一个数字例证154
5.4 广义价值论与其他几种价值论的比较157
5.4.1 广义价值论和新古典价值论158
5.4.2 广义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158
5.4.3 广义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159
6 广义价值论的应用160
6.1 广义价值论的可操作性161
6.2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折算162
6.3 不同部门生产率的比较162
6.4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163
6.5 关于公平分配的标准164
6.6 尚需研究的问题165
下篇 价值和分配理论争论169
7 供求关系与价值形成169
7.1 历史上的费用论与效用论之争169
7.1.1 萨伊的效用论170
7.1.2 李嘉图的生产费用论170
7.1.3 恩格斯的价值定义171
7.1.4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172
7.2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的内涵172
7.3 实现论:价值由必要劳动Ⅰ决定174
7.4 决定论:价值由必要劳动Ⅱ决定175
7.4.1 所谓“供求异常不平衡”说176
7.4.2 所谓“虚假的社会价值”说177
7.4.3 所谓“实际的社会需要”说178
7.5 共同决定论:价值是由必要劳动Ⅰ与必要劳动Ⅱ共同决定的179
7.5.1 当两种社会必要劳动不相等,即供求不一致时,价值是如何决定的?180
7.5.2 “共同决定论”和供求论是什么关系?183
8 非物质生产领域与价值创造186
8.1 生产劳动一般、特殊和个别186
8.1.1 作为生产劳动一般,它是指能够生产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劳动187
8.1.2 作为生产劳动特殊,它是指生产商品或生产价值的劳动189
8.1.3 作为生产劳动个别,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190
8.2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同样创造价值193
8.3 经济学说史上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197
9 非劳动生产要素与价值决定200
9.1 从部门内来看200
9.2 部门之间生产力的比较204
9.3 就不同的部门而言,比较生产力与价值量成正比205
9.4 比较生产力同样受非劳动因素的影响207
10 均衡价格与劳动价值和生产价格之比较210
10.1 均衡价格论的提出210
10.2 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共同点212
10.2.1 二者都是关于价格运动规律的理论212
10.2.2 均衡价格与劳动价值的决定因素是相同的213
10.2.3 均衡价格与劳动价值的形成机制是相同的216
10.3 均衡价格与劳动价值的区别218
10.3.1 价值实体不同218
10.3.2 成本的确定方法不同219
10.3.3 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220
10.4 均衡价格与生产价格之异同221
11 绝对地租存在的条件、来源和量的规定224
11.1 绝对地租存在的惟一条件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224
11.2 绝对地租的量是由土地的边际收益决定的226
11.3 绝对地租来源于对总剩余价值的扣除228
11.4 农业有机构成的高低只影响绝对地租价值构成的变化229
11.4.1 农业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有机构成时的各种组合229
11.4.2 农业有机构成等于工业有机构成时的情况231
12 级差地租与虚假的社会价值233
12.1 虚假社会价值之谜的产生233
12.2 虚假社会价值与农业级差地租的来源236
12.3 对工农业级差地租的综合考察240
12.4 由两个部门向n个部门的扩展243
13 地租与垄断足够价格245
13.1 对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的综合考察245
13.2 商业地租和垄断足够差价248
13.3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与价格形成的基础255
14 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258
14.1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矛盾258
14.1.1 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规定259
14.1.2 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的条件260
14.1.3 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262
14.2 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行的分配原则264
14.2.1 生产要素的贡献是功能性分配的基础264
14.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收入265
14.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劳动收入268
14.3 机会均等是实现按贡献分配的必要条件269
14.3.1 平等的涵义270
14.3.2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270
14.3.3 按贡献分配与平等和效率的关系271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价值基础274
15.1 分配理论与价值理论的关系274
15.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276
15.2.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276
15.2.2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276
15.2.3 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缺陷277
15.3 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价值基础281
15.3.1 对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的再认识281
15.3.2 不同部门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比较和部门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283
15.3.3 所有生产领域的劳动都创造价值283
15.3.4 初级阶段各种收入来源于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所作的贡献284
15.3.5 边际分析方法在价值决定和收入决定中的应用285
16 中国理论经济学基础的重构288
16.1 中国理论经济学基础学科的现状289
16.1.1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峙289
16.1.2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并未真正得到体现290
16.1.3 政治经济学的西方化和实用化293
16.2 重构中国理论经济学基础学科之断想294
16.2.1 关于理论经济学基础学科的划分和研究对象294
16.2.2 关于价值理论的研究295
16.2.3 关于若干基本范畴的重新界定296
参考文献301
后记307
热门推荐
- 2017450.html
- 3492535.html
- 2156913.html
- 3479141.html
- 2945807.html
- 1035574.html
- 2385169.html
- 3399523.html
- 2436142.html
- 1186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3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2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2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3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87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2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6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