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 下 第4版 1949-201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史 下 第4版 1949-2013版
  • 王桧林主编;郭大钧,耿向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5669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25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6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 下 第4版 1949-201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旧中国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年10月—1956年9月)1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国民经济的恢复3

一、全国大陆的统一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3

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9

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任务的提出13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和全国抗美援朝运动17

五、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斗争21

六、工商业的调整“三反”“五反”运动26

七、新民主主义文教方针的贯彻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32

八、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整顿《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工作的开展37

九、外交工作的开展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42

十、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46

第二节 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0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定50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56

三、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61

四、对外关系的新发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64

五、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肃反斗争69

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74

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的形成91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年9月—1966年5月)99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102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提出102

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07

三、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13

四、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2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127

一、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127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31

三、教育文化领域“左”倾思想的泛滥对“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139

四、反对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武装挑衅 平定西藏叛乱141

五、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 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44

六、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152

七、“左”倾错误继续发展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58

第三节 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66

一、农村政策的调整166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制定168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各方面工作条例的制定172

四、“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176

第四节 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182

一、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苏争论 外交工作的新开展182

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和关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进一步阐述189

三、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191

四、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十年建设的成就196

第三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205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全国性的大 动乱208

一、“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和全面发动 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208

二、上海“一月风暴”全面夺权与二月抗争 全国陷入混乱220

三、中共九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系统化227

四、国民经济的动荡与恶化229

第二节 “斗、批、改”运动 林彪集团的覆灭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受挫232

一、全国范围的“斗、批、改”运动232

二、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林彪事件235

三、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中断237

四、国民经济在动乱中艰难举步240

五、外交工作的新突破和新局面242

六、中共十大246

第三节 “批林批孔”“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四五运动”“四人帮”的覆灭247

一、“批林批孔”运动与“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247

二、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52

三、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和各条战线的短暂整顿253

四、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国民经济的再次恶化258

五、“四五运动”“四人帮”的覆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262

第四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1976年10月一1992年1月)271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274

一、揭发批判“四人帮”274

二、“两个凡是”的提出和经济建设中的新冒进276

三、中共十一大和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81

四、以科教战线为突破口纠正“左”倾错误284

五、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87

六、放宽农村政策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289

第二节 拨乱反正 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292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的伟大转折292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政治关系299

三、“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 国民经济的调整306

四、农村改革的兴起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312

五、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初步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加强317

六、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22

第三节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26

一、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326

二、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329

三、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331

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36

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342

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七五”计划的制定345

七、整党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48

八、“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国家统一的推进351

九、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对外政策的调整356

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35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363

一、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363

二、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开始367

三、1989年政治风波371

四、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374

五、抓紧党的自身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76

六、继续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七五”计划的完成379

七、1991—2000年十年规划的制定“八五”计划的执行383

八、对外关系的新格局和外交工作的新开展387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1992年1月一 2002年11月)395

第一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398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398

二、中共十四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402

三、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08

第二节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412

一、宏观调控的决策与经济“软着陆”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412

二、“二十字”治国方针的提出和贯彻执行420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金融、财政、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422

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实行426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428

六、“三讲”教育的开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435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军队建设440

八、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448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51

一、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451

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任务457

三、在经济和自然两大风险的考验中确保经济发展458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开始实施463

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的波折466

六、对外关系的新变化473

七、国庆五十周年庆典“九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五”计划的制定480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48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中国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485

二、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487

三、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488

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89

第六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积极推进(2002年11月—2013年3月)493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496

一、中共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496

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501

三、战胜“非典”疫情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504

四、《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启动5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509

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509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511

三、“十五”计划的完成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方针514

四、出台“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17

五、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520

六、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23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贯彻526

一、中共十七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提出526

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国家机构大部制改革531

三、有效应对各种重大挑战 成功举办多项盛会532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加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536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540

第四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进547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 农村改革的深入开展547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550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 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554

四、“十一五”规划的完成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发展557

五、遏制“台独”的斗争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560

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563

第五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567

一、中共十八大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567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完成新老交替572

第七章 哲学社会科学 文化 科技577

一、哲学579

二、经济学582

三、政治学 法学587

四、社会学591

五、教育学 心理学593

六、历史学 考古发现600

七、文学 艺术608

八、自然科学 技术614

学习参考书目6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