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华县志 1986-200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南华县志 1986-2002
  • 杨育慧,罗成亮主编;云南省南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4735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05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851页
  • 主题词:南华县-地方志-1986~2002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华县志 1986-200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篇 建置53

第一章 建置53

第一节 位置区域53

第二节 建置沿革53

第三节 行政区划53

第四节 县城55

第二章 乡镇56

第一节 龙川镇56

第二节 徐营镇66

第三节 雨露白族乡75

第四节 沙桥镇81

第五节 天申堂乡87

第六节 五街镇93

第七节 一街乡97

第八节 罗武庄乡104

第九节 红土坡镇109

第十节 五顶山乡113

第十一节 马街镇119

第十二节 兔街镇124

第二篇 自然概要131

第一章 自然环境131

第一节 地质 地貌131

第二节 气候132

第三节 水文139

第四节 土壤145

第五节 灾害149

第二章 自然资源153

第一节 矿物153

第二节 植物155

第三节 动物157

第四节 土地157

第三篇 人口160

第一章 人口变化及构成160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分布160

第二节 移民(县内人口变动)163

第三节 人口结构164

第四节 人口普查166

第二章 计划生育166

第一节 政策措施166

第二节 管理措施169

第三节 节育措施171

第四节 管理机构及服务网络建设172

第四篇 经济管理174

第一章 经济发展174

第一节 发展状况174

第二节 经济结构175

第二章 经济管理176

第一节 计划管理176

第二节 统计管理179

第三节 物价管理180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185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189

第三章 经济监督190

第一节 质量技术监督190

第二节 审计监督192

第三节 药品监督194

第四章 资源管理与开发195

第一节 国土资源管理195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201

第三节 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202

第四节 生物资源开发205

第五篇 基础设施207

第一章 水利207

第一节 水利工程207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213

第三节 水土保持214

第四节 水利管理217

第二章 交通219

第一节 道路220

第二节 桥涵隧道222

第三节 运输服务223

第四节 交通公路管理226

第五节 铁路228

第三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229

第一节 县城建设229

第二节 乡村建设232

第三节 园林绿化236

第四节 建筑设计236

第五节 建筑业237

第六节 环境保护240

第七节 建设与环保管理241

第六篇 农业243

第一章 农业管理243

第一节 体制243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生产工具243

第三节 综合农业区划244

第四节 农村经济结构245

第五节 经营管理246

第六节 农村服务体系建设248

第七节 沙罗生态村建设248

第八节 减轻农民负担248

第九节 农业综合开发249

第十节 农业环境监测251

第二章 种植业251

第一节 耕地251

第二节 作物品种251

第三节 耕作制度254

第四节 栽培技术与农业技术推广257

第五节 植保262

第六节 农业机械264

第七节 蔬菜种植265

第八节 茶桑果种植268

第三章 烟草273

第一节 烤烟种植生态及区划273

第二节 烤烟规范化栽培管理276

第三节 烤烟科技与课题279

第四节 卷烟购销282

第五节 “两烟”生产效益283

第六节 烟草专卖管理284

第七节 管理机构及服务体系建设285

第四章 林业286

第一节 森林资源286

第二节 营林288

第三节 护林290

第四节 经济林果293

第五节 林业科技294

第六节 野生动物保护295

第七节 森工生产296

第八节 林政297

第九节 自然保护区298

第十节 拍卖、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299

第五章 养殖业300

第一节 饲草、饲料300

第二节 畜禽品种与改良301

第三节 家畜饲养302

第四节 家禽饲养303

第五节 水产养殖304

第六节 其他养殖306

第七节 疾病防治307

第八节 经营效益309

第七篇 工业·乡镇企业310

第一章 工业310

第一节 经营体制310

第二节 工业门类311

第三节 经济效益314

第四节 技术改造316

第五节 工业企业管理317

第二章 乡镇企业318

第一节 企业形式319

第二节 行业结构322

第三节 乡镇企业经济效益325

第四节 乡镇企业管理326

第八篇 商贸服务328

第一章 国有商业328

第一节 商品流通328

第二节 商业管理330

第三节 国有商业简介332

第二章 个体、私营商业336

第一节 规模、效益336

第二节 重点个体私营商业简介336

第三章 物资 外贸 农机337

第一节 物资337

第二节 外贸340

第三节 农机340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342

第一节 购销342

第二节 经营网点及职工队伍343

第三节 供销企业简介344

第四节 供销商业管理345

第五章 粮油商业347

第一节 粮油购销347

第二节 粮油加工351

第三节 多种经营353

第四节 粮油管理353

第六章 医药商业356

第一节 医用药品购销356

第二节 经济效益357

第三节 医药管理358

第九篇 信息产业360

第一章 邮政360

第一节 邮政业务360

第二节 邮政设备361

第三节 邮件封发362

第四节 邮件运输362

第五节 邮件投递362

第六节 邮政管理363

第二章 电信364

第一节 电信业务364

第二节 电信设备366

第三节 电信管理368

第四节 农村电话369

第三章 通信372

第一节 联通通信372

第二节 移动通信373

第四章 网络通讯374

第一节 发展状况374

第二节 网络通讯设备376

第三节 广域网(WAN)378

第四节 城域网(MAN)379

第五节 局域网(LAN)379

第六节 电脑拥有情况380

第七节 电脑经营及维修服务380

第八节 人才及培训381

第九节 电脑管理382

第五章 广播电视382

第一节 广播382

第二节 电视383

第三节 管理机构385

第十篇 财税·金融387

第一章 财税387

第一节 财税体制387

第二节 财政收支388

第三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390

第四节 赋税393

第二章 金融396

第一节 金融体系396

第二节 货币管理398

第三节 存款、贷款401

第四节 金融监管405

第五节 保险406

第十一篇 政党群团41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南华县委员会410

第一节 党组织状况410

第二节 县委重要会议及乡(镇)换届412

第三节 党组织建设417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422

第五节 统一战线425

第六节 处理“法轮功”邪教问题428

第七节 纪检监察429

第八节 政法工作432

第九节 落实政策435

第二章 群众团体436

第一节 南华县总工会436

第二节 共青团南华县委员会438

第三节 南华县妇女联合会440

第四节 南华县工商业联合会442

第五节 南华县残疾人联合会443

第十二篇 政权445

第一章 南华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45

第一节 代表选举445

第二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44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51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会议453

第五节 县人大常委会工作456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460

第二章 南华县人民政府461

第一节 机构461

第二节 县政府重要会议463

第三节 政务469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华县委员会4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478

第二节 县政协全体委员会议479

第三节 县政协常委会工作482

第四节 全面履行政协职能职责483

第十三篇 法制·军事488

第一章 公安488

第一节 治安488

第二节 打击各类犯罪491

第三节 政治保卫497

第四节 交通管理498

第五节 消防管理500

第二章 检察501

第一节 检察机关和队伍建设501

第二节 检察工作502

第三章 审判504

第一节 审判机关和队伍建设504

第二节 审判工作505

第三节 执行工作506

第四章 司法行政507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507

第二节 法制宣传与教育508

第三节 人民调解510

第四节 法律服务511

第五章 军事512

第一节 人民武装512

第二节 武装工作513

第三节 驻军515

第十四篇 体制改革516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516

第一节 农村改革516

第二节 企业改革518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519

第四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520

第二章 政治体制改革521

第一节 机构改革521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23

第三章 综合体制改革524

第一节 财税体制改革525

第二节 住房制度改革526

第三节 教育、卫生体制改革527

第十五篇 科技529

第一章 科学技术529

第一节 科技管理与科技机构529

第二节 科技活动532

第三节 科技服务535

第四节 科技成果538

第二章 气象539

第一节 气象监测540

第二节 气象服务540

第三章 防震减灾541

第一节 防震减灾体系541

第二节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542

第三节 地震测报543

第十六篇 教育544

第一章 基础教育544

第一节 学前教育544

第二节 小学教育545

第三节 中学教育551

第四节 厂矿学校558

第五节 学生管理558

第二章 职业教育560

第一节 师范教育560

第二节 职业教育561

第三章 成人教育562

第一节 农民教育562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563

第四章 教师565

第一节 教师来源565

第二节 教师待遇566

第五章 教学教育管理567

第一节 教学教研567

第二节 考试制度568

第三节 生产劳动与勤工俭学570

第四节 经费、校舍、设备571

第五节 教育管理577

第十七篇 文化·体育579

第一章 文化艺术579

第一节 机构沿革579

第二节 文化馆、站579

第三节 文艺团体582

第四节 文艺活动583

第五节 文化创作586

第六节 民间文学590

第七节 新闻报刊591

第八节 图书591

第九节 文物考古592

第十节 电影594

第二章 档案595

第一节 档案事业行政管理596

第二节 档案馆业务597

第三章 著述597

第一节 文学艺术598

第二节 志鉴598

第三节 党史征研602

第四章 体育604

第一节 机构和组织604

第二节 运动场地及设备605

第三节 学校体育605

第四节 群众体育606

第五节 体育竞赛608

第六节 体育队伍612

第七节 体育管理613

第十八篇 医疗·卫生614

第一章 机构与管理614

第一节 卫生机构沿革614

第二节 医疗卫生管理620

第二章 医疗625

第一节 西医625

第二节 中医625

第三节 护理625

第四节 医疗制度627

第五节 医技628

第六节 医疗队伍629

第三章 卫生防疫630

第一节 卫生630

第二节 疾病防治634

第三节 住院病人主要死因排序636

第四章 妇幼卫生636

第一节 妇幼卫生636

第二节 妇女保健637

第三节 儿童、学校卫生保健638

第四节 婚姻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639

第五节 生殖健康与计生服务640

第十九篇 民族641

第一章 汉族641

第一节 历史源流641

第二节 习俗643

第三节 礼仪与禁忌648

第二章 彝族650

第一节 族源称谓650

第二节 习俗651

第三节 礼仪与禁忌660

第三章 白族661

第一节 族源、称谓661

第二节 习俗662

第三节 礼仪与禁忌665

第四章 回族665

第一节 族源、称谓665

第二节 习俗666

第三节 礼仪与禁忌669

第五章 其他民族670

第一节 苗族670

第二节 傈僳族671

第六章 民族工作672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作672

第二节 1949年后的民族工作673

第二十篇 社会676

第一章 民政工作676

第一节 民政工作机构676

第二节 优待抚恤678

第三节 安置680

第四节 救灾救济681

第五节 社会救济684

第六节 福利事业686

第七节 社会事务687

第八节 基层政权690

第九节 婚姻结构691

第二章 扶贫692

第一节 组织机构692

第二节 扶贫资金和物资693

第三节 扶贫工作694

第四节 扶贫活动697

第三章 劳动698

第一节 职工699

第二节 工资701

第三节 劳保福利702

第四节 劳动就业704

第五节 劳动制度705

第四章 社会保障制度706

第一节 养老保险706

第二节 社会保险708

第三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09

第四节 医疗保险710

第五章 人民生活710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710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712

人物714

人物传714

事略727

附录742

文件选录742

中共南华县委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规定742

中共南华县委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744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若干优惠政策的规定747

中共南华县委决定749

中共南华县委 南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开出版发行《南华县志》(1986~2002)的决定749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对《南华县志》(1986~2002)审查验收意见750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对《南华县志》(1986~2002)审查验收意见750

文章选录751

魂牵梦萦忆南中751

故乡小桥(散文)752

美酒飘香“花石头”753

令狐书记和我们一起“跳左脚”754

郑和为什么姓郑754

南华“郑和故里碑”及郑和姓氏辨析755

金石757

乡贤黄嘉祚墓757

大明奉政大夫年翁震寰黄君合墓铭757

龙顶寺开山倡方逵行宝758

见性寺和尚塔759

开山沙门上直下往公讳度普同九秋灵塔(一)759

清圆寂恩具戒沙门上曹下印讳宗南之塔(二)759

见性山第三代曹印大师塔碑759

圆寂大戒沙门 曜讳旵寿塔(三)760

德老禅师寿量塔760

重建南泉寺碑记(1)760

重建南泉寺碑记(2)761

见性山封山碑761

神民永庇762

哀牢彝雄杞彩顺墓762

五品军功李功成763

刘楷碑文763

革命先锋钱太丰墓764

钱君泰丰墓志暨原配徐氏夫人寿基序:765

李根源题“郑和故里碑”765

老厂河水库碑记766

掌故766

石冠山766

胎盘石767

罗摩石767

异象767

前志补正768

《南华县志》编纂始末772

索引785

后记8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