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第5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万良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4725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领导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领导与领导科学第一节 领导与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
第二节 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2
第三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3
一 领导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3
二 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5
三 现代领导科学的发展趋势5
第四节 领导的本质、要素与规律6
第五节 现代领导科学的主要原理与理论7
一 贯彻“三个面向”7
二 引进“三论”8
三 动力与弹性原理11
四 能级与效益原理11
五 统筹与调控原理12
第六节 领导科学的学习与研究13
一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14
二 领导科学的研究内容15
三 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15
四 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15
第七节 领导科学的主要相关学科16
一 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16
二 同管理科学的关系17
三 同决策学的关系17
四 同人才学的关系18
五 同公共关系学的关系18
第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领导科学第一节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20
一 邓小平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0
二 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本特征20
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1
四 提高宪法权威意识21
五 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22
六 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领导者世界观的树立与改造27
第三节 增强执政能力,提高领导水平29
一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29
二 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30
三 执政能力建设的规范要求31
四 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在基层32
第四节 新时期的新形势与新任务33
一 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3
二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4
三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5
第五节 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36
一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36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8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0
四 节约物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42
五 跳出“世界工厂”圈子,建设创新型国家45
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9
第三章 领导者的作风、素养与“三力”第一节 领导者的作风54
一 加强领导作风建设55
二 领导作风的主要内容55
三 发扬优良传统57
四 防止和反对不良之风58
第二节 领导者的素养59
一 素质与修养及其转化59
二 领导素养的类型与特性60
三 现代领导者修养的基本要求61
第三节 领导者的权力62
一 领导权的构成63
二 领导权的使用64
三 科学授权64
四 职、权、责的关系问题67
第四节 领导者的能力67
一 观察思维能力67
二 驾驭经济能力68
三 科学决策能力69
四 识才用人能力70
五 总揽全局能力72
六 组织指挥能力73
七 创新应变能力74
八 协调控制能力75
九 应对局面能力76
十 自我管理能力78
第五节 领导者的魅力79
一 领导魅力的含义79
二 领导魅力的类型79
三 领导魅力的要素80
四 领导魅力的障碍80
第六节 “领导三力”与权威的关系82
一 “领导三力”的性质及其异同82
二 权力和权威的关系83
三 “领导三力”的相互关系83
四 领导权威的维护84
第四章 现代领导班子的建设与管理第一节 领导人才的选择与使用85
一 领导人才的个性特点85
二 领导人才的最佳使用86
三 领导人才的测评87
四 领导人才的甄别88
五 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90
第二节 现代领导方式的个性化类型91
一 权力型领导方式92
二 魅力型领导方式93
三 知识型领导方式93
第三节 领导班子的结构与优化94
一 结构优化的标准94
二 结构优化的内容95
第四节 领导班子的构成100
一 怎样当好“班长”100
二 怎样当好“副班长”102
三 其他领导成员与辅助人员105
第五节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106
一 拓宽从源头防治腐败的领域106
二 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108
三 齐抓共管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109
四 让“裸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09
五 对各级主要领导人的监督方式113
六 实行激励与监督并举114
第五章 领导的一般职能第一节 制定战略115
一 战略的含义与特性115
二 为什么要制定战略116
三 怎样制定和实施战略116
第二节 组建机构118
一 程序与标准118
二 主要原则118
三 纵向层次119
四 横向系统120
第三节 编制法规121
一 岗位规范122
二 责任制度124
三 奖惩法规126
第四节 科学管理129
一 加强人性化管理129
二 抓好现代经营管理129
三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129
四 深化股份制改革131
五 建立健全问责制132
第五节 领导激励133
一 基本要素134
二 作用意义135
三 原则方法136
第六节 思想教育139
一 作用意义与形势分析140
二 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141
三 把“三贴近”作为指导原则141
四 体现“三贴近”的本质要求142
五 当前应关注的重点问题143
六 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144
七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拓宽渠道145
八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点146
第七节 处理“突发”事件148
一 对“突发”事件的认识148
二 “突发”事件的形成149
三 “突发”事件的处理150
第六章 领导的科学决策第一节 什么是领导的科学决策152
一 领导决策的含义与要素152
二 领导决策的作用与意义153
三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154
四 建立领导决策责任制155
第二节 现代领导决策的层次、类型与体制156
一 现代领导决策的层次特点156
二 现代领导决策的类型156
三 现代领导决策的体制158
第三节 现代领导决策的程序、原则与方法159
一 现代领导决策的程序159
二 现代领导决策的原则162
三 现代领导决策的方法164
第四节 现代智囊团的建设166
一 什么是“智囊团”166
二 智囊团的产生与发展166
三 现代智囊团的类型与特点167
四 现代智囊团的功能168
五 现代智囊团成员的条件169
六 现代智囊团的结构170
七 走“文献情报一体化”道路171
第五节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角色及其素质要求172
一 现代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172
二 现代领导者的素质要求173
三 现代领导者的决策艺术174
四 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177
第七章 干部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第一节 以人为本,善待人才179
一 人才的成长规律179
二 善待人才的最佳心态180
第二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84
一 加强在职教育184
二 鼓励自学成才185
三 防止人才外流186
四 引导合理流动186
五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187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88
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188
二 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189
三 “人才强国”是“科教兴国”的必然要求190
四 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1
第四节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1
一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192
二 改革的基本目标、方针与原则194
三 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195
第五节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197
一 主要政策依据197
二 公开考试选拔198
三 基本制度保证199
四 其他选拔方法201
第六节 三支干部队伍的改革与建设202
一 党政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202
二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203
三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204
第八章 领导方法及其范畴第一节 领导方法210
一 科学领导的方法论基础210
二 传统与基本的领导方法211
三 思维推理方法211
四 调查研究方法212
五 沟通协调方法214
六 检查总结方法215
第二节 领导艺术216
一 领导艺术的含义、特性与基础216
二 领导艺术的类型217
三 领导艺术的内容219
四 领导艺术的社会性227
第三节 领导谋略230
一 领导谋略的概念、意义与作用230
二 领导谋略的生成与特性231
三 领导谋略的原则要求232
四 领导谋略的运用艺术233
五 领导谋略水平的提高234
第四节 领导方法的范畴结构237
一 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237
二 领导谋略与领导方法的关系238
三 领导方法的范畴结构239
第九章 团队的建设与领导第一节 跟上时代步伐,发扬团队精神240
一 什么是团队240
二 团队的产生与发展241
三 团队的类型242
四 团队精神243
五 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244
第二节 团队的组织建设246
一 团队的组建246
二 团队的构成要素247
三 团队的设计原则249
四 团队的建设与管理250
五 团队领导模式的转化252
第三节 团队的文化建设254
一 培养团队精神254
二 建立共同理想255
三 搞好团队学习256
四 团队文化建设的领导256
第四节 成功的团队领导257
一 团队领导者的效能与素质257
二 团队的领导思想258
三 团队的远景规划259
四 团队领导的成功标准260
五 高效团队的特征262
第五节 团队的运用与发展263
一 团队的利弊优劣263
二 团队运用的基本观点264
三 团队的发展265
第十章 面向知识经济 领导新方向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268
一 准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68
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271
三 人类社会伴随着科技进步呈加速度规律发展271
四 社会事物的兴衰取决于社会形势的要求程度273
第二节 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274
一 社会经济变革的酝酿274
二 什么是“知识经济”275
三 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276
四 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对策276
第三节 永不枯竭的智力资源278
一 知识的特性279
二 知识的社会功能279
三 知识是现代“第一生产要素”280
四 知识的管理281
第四节 “非群体化”及其社会影响281
一 “非群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81
二 “数字家庭”给工作带来的影响282
三 全面深刻的社会效果282
第五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284
一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角色的转变285
二 从“领导替代”和“自我领导”到“超级领导”286
三 提高领导知识经济的能力289
四 知识经济领导人才的培训291
主要参考书目294
热门推荐
- 2736078.html
- 165679.html
- 953403.html
- 2446682.html
- 1299211.html
- 2171596.html
- 2637912.html
- 739595.html
- 2132466.html
- 2325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5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8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3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5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1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6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7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