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原理、技术与系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移动通信原理、技术与系统
  • 沙学军,吴宣利,何晨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9745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原理、技术与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原理与技术篇2

第1章 概述2

1.1 移动通信简史及典型系统介绍2

1.1.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

1.1.2 无绳电话系统8

1.1.3 专用业务移动通信技术的演变10

1.1.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2

1.1.5 无线数据网络14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17

1.3 移动通信的频谱分配20

1.4 移动通信未来发展趋势22

思考题与习题22

参考文献23

第2章 电波传播及信道模型24

2.1 电波传播的特点24

2.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25

2.2.1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25

2.2.2 视距传播27

2.3 地面电磁波传输机制28

2.3.1 反射28

2.3.2 绕射29

2.3.3 散射30

2.4 地面电磁波传播的射线跟踪建模31

2.4.1 双射线传播模型31

2.4.2 多射线传播模型32

2.5 路径传输损耗33

2.5.1 室外传播模型33

2.5.2 陆地移动通信传输损耗的图表计算法37

2.5.3 室内传播模型43

2.6 阴影衰落46

2.7 多径衰落47

2.7.1 多普勒频移47

2.7.2 多径信道基本模型48

2.7.3 多径信道主要参数49

2.7.4 移动通信信道分类52

2.8 移动信道统计模型54

2.8.1 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54

2.8.2 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简介57

思考题与习题61

参考文献62

第3章 语音及信道编解码技术63

3.1 语音编解码技术63

3.1.1 语音压缩编码的特点63

3.1.2 语音压缩编码的分类65

3.1.3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解码技术65

3.2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及性能参数75

3.2.1 基本原理75

3.2.2 性能参数76

3.3 线性分组码78

3.3.1 循环码80

3.3.2 BCH 码81

3.3.3 RS码81

3.4 卷积码82

3.4.1 卷积码的编码82

3.4.2 维特比译码84

3.4.3 软判决维特比译码87

3.5 级联编码88

3.6 交织编码88

3.7 Turbo 码90

3.8 喷泉编码93

3.8.1 LT码94

3.8.2 Raptor码95

思考题与习题96

参考文献97

第4章 调制技术98

4.1 概述98

4.2 信号空间分析99

4.2.1 信号与系统模型99

4.2.2 向量空间的概念100

4.2.3 信号空间的概念101

4.2.4 信号的正交展开101

4.2.5 信号的几何表示102

4.3 数字相位调制技术106

4.3.1 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106

4.3.2 QPSK108

4.3.3 OQPSK110

4.3.4 π/4-QPSK111

4.4 正交幅度调制114

4.4.1 QAM信号的基本原理114

4.4.2 MQAM信号的产生和解调116

4.4.3 MQAM信号的性能117

4.5 频率调制118

4.5.1 频移键控118

4.5.2 最小频移键控120

4.5.3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123

4.6 网格编码调制125

4.6.1 网格编码调制的基本概念125

4.6.2 网格编码调制信号的产生126

4.7 正交频分复用128

4.7.1 概述128

4.7.2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129

思考题与习题132

参考文献134

第5章 链路性能增强技术135

5.1 扩频通信135

5.1.1 扩频基本原理135

5.1.2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139

5.1.3 频率跳变扩频系统140

5.1.4 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142

5.1.5 扩频系统的干扰容限143

5.1.6 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145

5.2 分集技术146

5.2.1 独立衰落路径的实现方法146

5.2.2 接收分集的合并方式及其性能分析148

5.2.3 RAKE接收156

5.3 发射分集和MIMO技术159

5.3.1 发射分集159

5.3.2 MIMO技术160

5.4 均衡技术165

5.4.1 均衡基本原理165

5.4.2 均衡器的类型166

5.4.3 线性均衡与非线性均衡167

5.4.4 自适应均衡172

5.4.5 频域均衡174

思考题与习题175

参考文献176

第6章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177

6.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77

6.1.1 移动通信网的组成177

6.1.2 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178

6.1.3 蜂窝组网与频率复用181

6.2 多址接入技术189

6.2.1 频分多址接入190

6.2.2 时分多址接入196

6.2.3 码分多址接入198

6.2.4 空分多址接入200

6.2.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201

6.3 移动通信网的信令与接口205

6.3.1 接入信令205

6.3.2 网络信令208

6.3.3 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的接口209

6.4 多信道共用及话务量分析210

6.4.1 话务量、呼损率和用户量211

6.4.2 信道自动选择方式214

思考题与习题215

参考文献216

第2篇 系统篇218

第7章 GSM系统及其增强体制218

7.1 GSM系统概述218

7.1.1 GSM系统的历史及其发展218

7.1.2 GSM系统的业务219

7.1.3 GSM系统的体系结构220

7.2 GSM系统的信道227

7.2.1 时隙和帧结构228

7.2.2 逻辑信道及其分类229

7.2.3 突发脉冲232

7.2.4 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234

7.3 GSM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236

7.3.1 GSM系统中的语音编解码技术236

7.3.2 GSM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238

7.3.3 GSM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技术239

7.3.4 GSM系统抗衰落技术240

7.3.5 GSM系统的其他技术241

7.4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243

7.4.1 鉴权与加密243

7.4.2 GSM 呼叫连接与管理246

7.5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254

7.5.1 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254

7.5.2 GPRS 的关键技术256

7.5.3 GPRS的移动性管理258

7.6 增强数据传输速率技术260

7.6.1 概述260

7.6.2 EDGE的关键技术261

7.6.3 EDGE的特色业务263

思考题与习题263

参考文献264

第8章 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65

8.1 IS-95系统概述265

8.1.1 IS-95系统的历史及其发展265

8.1.2 IS-95系统的业务265

8.1.3 IS-95系统的体系结构266

8.2 IS-95系统的前向链路270

8.2.1 前向链路信道结构270

8.2.2 导频信道271

8.2.3 同步信道272

8.2.4 寻呼信道273

8.2.5 前向业务信道274

8.3 IS-95系统的反向链路277

8.3.1 反向链路信道结构278

8.3.2 接入信道278

8.3.3 反向业务信道279

8.4 IS-95系统的增强技术280

8.4.1 语音编解码技术280

8.4.2 RAKE接收机280

8.4.3 语音激活与功率控制284

8.5 IS-95系统的控制与管理286

8.5.1 登记注册286

8.5.2 鉴权与加密287

8.5.3 越区切换与漫游290

8.5.4 呼叫接续292

思考题与习题293

参考文献293

第9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295

9.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295

9.1.1 3G的概念295

9.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组织296

9.1.3 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标准及演进297

9.2 WCDMA系统303

9.2.1 WCDMA系统的标准特色303

9.2.2 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303

9.2.3 WCDMA系统的信道305

9.2.4 高速链路分组数据接入技术310

9.3 CDMA2000系统311

9.3.1 CDMA2000的标准特色311

9.3.2 CDMA2000系统的网络结构313

9.3.3 CDMA2000系统的信道315

9.3.4 CDMA2000功率控制和切换技术320

9.4 TD-SCDMA系统322

9.4.1 TD-SCDMA系统的标准特色322

9.4.2 TD-S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324

9.4.3 TD-SCDMA系统的信道324

9.4.4 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329

思考题与习题331

参考文献331

第10章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333

10.1 LTE系统333

10.1.1 LTE系统概述333

10.1.2 LTE系统架构334

10.1.3 LTE系统关键技术336

10.2 LTE-Advanced系统348

10.2.1 LTE-Advanced系统概述348

10.2.2 LTE-Advanced系统需求及发展趋势349

10.2.3 LTE-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349

10.3 802.16m系统352

10.3.1 概述352

10.3.2 802.16m关键技术353

10.4 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其他主要技术355

10.4.1 协作通信技术355

10.4.2 认知无线电358

10.4.3 异构网络的融合361

思考题与习题363

参考文献364

缩写索引与字母索引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