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 2013【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昌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978780234881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企业经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13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 201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3
第一章 2012年企业发展环境回顾与2013年展望3
1.1 2012年企业发展环境回顾4
1.1.1 国际经济依然复苏乏力4
1.1.2 国内经济逐渐企稳回升15
1.2 2013年企业发展环境展望26
1.2.1 国际经济缓慢复苏26
1.2.2 中国经济进入次高速增长时期,但中长期仍应乐观29
1.3 若干行业分析30
1.3.1 煤炭产业30
1.3.2 钢铁产业33
1.3.3 房地产业36
1.3.4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40
1.3.5 高端装备制造业44
1.4 综合性讨论46
1.4.1 政府宏观政策的走向46
1.4.2 企业的应对策略50
第二章 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53
2.1 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状况54
2.1.1 国有企业的总量结构分析54
2.1.2 国有企业的布局状况分析58
2.1.3 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分析70
2.2 2011~2012年度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状况77
2.2.1 国有企业发展继续取得成效,同时遇到较大困难77
2.2.2 国有企业社会负担仍然比较沉重78
2.2.3 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继续推进78
2.3 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政策环境83
2.3.1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可能长期化83
2.3.2 关于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调整84
2.3.3 关于国家所有权机构如何行使股东职责87
2.3.4 关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88
2.3.5 关于完善公司治理90
2.3.6 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91
2.4 综合性讨论94
2.4.1 平衡四个关系应对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可能长期化的局面94
2.4.2 制定明确的国家所有权政策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95
2.4.3 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99
2.4.4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04
2.4.5 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体制107
第三章 中小企业发展111
3.1 中小企业发展情况112
3.1.1 总体状况112
3.1.2 规模特点115
3.1.3 区域分布115
3.1.4 产业与行业分布118
3.2 年度主要政策分析120
3.2.1 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121
3.2.2 政府采购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122
3.2.3 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123
3.2.4 颁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124
3.2.5 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及审批事项128
3.2.6 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129
3.2.7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30
3.2.8 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131
3.2.9 实施结构性减税131
3.3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133
3.3.1 市场需求放缓、效益明显下滑133
3.3.2 融资难、融资贵成为焦点134
3.3.3 减税未完全落实、减负力度有待加强135
3.3.4 土地、水、电等成本趋势性上升135
3.3.5 劳动力成本上涨、结构性招工难持续影响136
3.3.6 大宗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138
3.3.7 市场化环境仍有待改善138
3.4 综合性讨论139
3.4.1 经济下行期需更加重视中小企业发展139
3.4.2 提升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39
3.4.3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39
3.4.4 加强中小企业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140
3.4.5 通过深化行政职能转型,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141
3.4.6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141
3.4.7 中小企业也要高度重视转型发展战略142
第四章 中国的外资企业145
4.1 2012年外资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46
4.1.1 利用外资的基本形势146
4.1.2 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与成效147
4.2 2012年中国利用外资的基本特点和成效149
4.2.1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环境日趋公平、透明149
4.2.2 吸引外资更加注重优质要素:技术、环保、引制和引智150
4.2.3 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151
4.2.4 欧盟对华投资由降转增154
4.3 2012年利用外资的政策回顾与进展154
4.3.1 宏观政策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154
4.3.2 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导向:优化外资结构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158
4.3.3 微观政策突破:完善外资管理机制160
4.4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新动向162
4.4.1 成本驱动型和污染能耗型外资企业开始撤离162
4.4.2 科技类外资企业开始加大在中国的投入163
4.5 综合性讨论164
4.5.1 独资化趋势明显164
4.5.2 合资性经营仍将持续稳定存在165
4.5.3 外资企业加强在华创新步伐和创建开放创新系统167
4.5.4 外资企业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参与加深168
4.5.5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外商投资的影响169
第五章 中国企业国际化171
5.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危机后的徘徊期172
5.1.1 全球FDI继续恢复,但仍未达到危机前最高水平172
5.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高速增长中的徘徊期174
5.1.3 中国企业“走出去”亟需新动力177
5.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37家企业的情况调查180
5.2.1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180
5.2.2 调研数据初步分析183
5.3.3 结论190
5.3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191
5.3.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活跃191
5.3.2 外部机遇和内在需求促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94
5.3.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依然面临严峻挑战194
5.4 综合性讨论198
5.4.1 中国企业国际经营的多样化198
5.4.2 企业国内外经营的平衡198
5.4.3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合200
5.4.4 企业和国家的协同201
5.4.5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202
第六章 中国企业的并购与重组205
6.1 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特征206
6.1.1 并购市场活跃、交易次数持续上升206
6.1.2 少数主要行业引领并购重组208
6.1.3 跨境并购继续活跃209
6.1.4 并购重组呈现新特点212
6.2 重点行业并购重组情况214
6.2.1 汽车行业:车市日趋理性、本土品牌海外并购215
6.2.2 钢铁行业:产能正处高位、短期难出低谷218
6.2.3 房地产行业:主要指标回落、产业政策环境趋紧221
6.2.4 煤炭行业:小产能淘汰、大企业集团建设提速222
6.2.5 金融行业:跨国经营、金融机构走出去225
6.2.6 医药行业:市场孕育、政策引导加快并购227
6.3 2011~2012年度中国企业并购重组政策分析229
6.3.1 各行业“十二五”规划细则出台229
6.3.2 房地产行业遭遇最严厉调控政策229
6.3.3 外资入境并购安全审查程度更加规范230
6.3.4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制度改革与完善230
6.3.5 出台关于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30
6.4 美、日、韩三国并购重组的历史经验分析231
6.4.1 美国企业并购历史与经验启示231
6.4.2 日、韩企业并购历史与经验启示234
6.5 综合性讨论236
6.5.1 并购重组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236
6.5.2 当前推进并购重组的制度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237
6.5.3 促进并购重组,高度重视保护市场自由竞争,防止垄断239
6.5.4 多方结合促进并购重组健康发展239
第七章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241
7.1 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深入发展242
7.1.1 政府政策鼓励企业社会责任发展242
7.1.2 社会组织积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243
7.1.3 企业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管理243
7.2 从公益到价值导向: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新进展244
7.2.1 2012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进展244
7.2.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诚信普遍缺失247
7.2.3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趋势248
7.2.4 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异同250
7.3 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252
7.3.1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概况252
7.3.2 中国政府和各类组织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建设254
7.3.3 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256
7.4 综合性讨论259
7.4.1 社会责任实践的提升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59
7.4.2 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普遍缺失,但各方仍在积极努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260
7.4.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减少SA8000等全球标准带来的不利影响261
7.4.4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262
下篇265
总报告 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265
一、研究背景及调查情况266
二、企业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267
1.部分企业在提高附加价值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67
2.强化品牌经营是众多企业的共识269
3.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模式270
4.企业普遍重视通过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工具推动管理转型271
5.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272
6.企业普遍加强了对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拓展步伐272
三、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困难273
1.核心技术难以突破273
2.高端人才普遍缺乏274
3.市场化改革不够深入274
4.税费负担过重275
5.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275
6.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276
四、政府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及效果276
1.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扶持力度276
2.鼓励管理创新,打造自有品牌277
3.加强高端和特色专业人员引进与培养278
4.支持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278
5.加快有利于企业转型发展的产业组织建设279
6.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80
五、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280
1.创造有利于企业形成稳定预期和长期行为的政策环境280
2.有机结合企业转型发展中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的作用281
3.简化审批、加强服务,建设公正透明的商业环境281
4.加强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282
5.加强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支持政策282
6.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282
7.更加注重普惠性的政策措施283
8.以差别化金融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发展283
专题一 转型发展文献综述285
1.1 中国企业转型发展的内涵286
1.1.1 对转型发展的理解286
1.1.2 企业转型发展模式288
1.1.3 转型发展与转型升级289
1.1.4 转型发展的定义和六种主要类型289
1.2 企业转型的动因及影响转型效果的因素290
1.2.1 企业转型的动因290
1.2.2 影响转型效果因素291
1.3 中国转型发展的有关实证研究293
1.3.1 宏观层面293
1.3.2 区域层面294
1.3.3 行业层面295
1.3.4 总结295
1.4 文献综述的主要启示296
专题二 部分追赶型经济体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与经验297
2.1 日本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相关政策298
2.1.1 战后产业复兴及高速增长时期主要促进重点产业发展298
2.1.2 稳定增长时期开始实施技术立国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300
2.1.3 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着重促进设备更新换代(20世纪80年代)301
2.1.4 经济全球化时期重点培育新兴产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302
2.2 韩国企业转型发展的五个阶段303
2.2.1 20世纪60年代前重点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保护国内工业303
2.2.2 20世纪60年代重点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工业303
2.2.3 20世纪70年代重点支持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发展304
2.2.4 20世纪80年代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305
2.2.5 亚洲金融危机后重点推进大企业结构调整305
2.3 台湾企业转型升级的四个阶段307
2.3.1 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1953~1959年)307
2.3.2 出口扩张时期(1960~1972年)308
2.3.3 发展重化工业为主的第二次进口替代时期(1973~1990年)309
2.3.4 发展创新知识产业时期(1991年至今)310
专题三 我国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演进313
3.1 “九五”时期: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14
3.1.1 “九五”时期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国企改革314
3.1.2 “九五”时期促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完善经济体制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315
3.1.3 “九五”时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316
3.1.4 “九五”时期政策措施的特点和效果319
3.2 “十五”时期:积极主动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320
3.2.1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320
3.2.2 “十五”时期促进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坚持推动结构调整321
3.2.3 “十五”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322
3.2.4 “十五”时期政策措施的特点和效果325
3.3 “十一五”时期: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26
3.3.1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326
3.3.2 “十一五”时期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型发展的思路327
3.3.3 “十一五”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328
3.3.4 “十一五”时期政策措施的特点和效果332
3.4 “十二五”时期:突出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32
3.4.1 面临国际经济不景气及国内增长阶段转换的双重压力332
3.4.2 “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的思路333
3.4.3 已经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334
专题四 中国企业转型发展的行业调查研究337
4.1 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发展的调查研究338
4.1.1 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338
4.1.2 纺织工业转型发展的举措与进展339
4.1.3 对我国纺织企业转型发展调查的情况343
4.1.4 纺织工业转型发展空间仍然巨大348
4.2 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调查研究351
4.2.1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351
4.2.2 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353
4.2.3 转型发展的举措与进展354
4.2.4 推动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着力点356
4.3 中国医药制造业转型发展情况358
4.3.1 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状况358
4.3.2 近年中国制药企业的转型发展举措与主要进展360
4.3.3 医药行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362
4.3.4 制度调整促进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发展364
专题五 中国企业转型发展的地区实践与经验365
5.1 中国企业转型发展的地区特征总体分析366
5.1.1 各地区企业转型发展有较大共性和显著差异性366
5.1.2 多重因素造成了各地区企业转型发展的差异性368
5.2 广东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展和举措370
5.2.1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371
5.2.2 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展372
5.2.3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些举措377
5.3 上海和江苏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情况381
5.3.1 两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381
5.3.2 两地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的情况382
5.3.3 两地工业企业转型的主要成就、经验与问题384
5.4 浙江省企业转型发展的情况388
5.4.1 转型发展成效388
5.4.2 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390
5.5 湖北省转型发展调研分析391
5.5.1 经济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391
5.5.2 转型发展的情况392
5.5.3 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和经验396
5.6 四川省企业转型发展的地区实践与经验399
5.6.1 经济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399
5.6.2 转型发展的促进措施及效果400
5.6.3 主要成就与经验401
5.6.4 需要解决的问题403
参考文献406
热门推荐
- 110409.html
- 1761249.html
- 2343325.html
- 836280.html
- 1197941.html
- 2194045.html
- 3855696.html
- 2433865.html
- 2422560.html
- 794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8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6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4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3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0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8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0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