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起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起源
  • 逯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8311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起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经济学本质认识的转变1

第一节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解释道德的两个层次2

一、观察的视角:功利主义2

二、日常道德6

三、形而上的道德8

第二节 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12

一、总体发展脉络12

二、重商主义以前13

三、重商、重农与古典经济学,兼论休谟和斯密16

四、现代经济学起源的过程20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学对道德与经济学关系的理解27

第二章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转变30

第一节 经济学的自然科学类比31

一、经济学研究者职业的变化31

二、经济学的物理学类比32

三、经济学的生物学类比35

四、“经济学”名称的变化37

第二节 经济学中的归纳法与演绎法39

一、演绎方法的优势39

二、归纳法与实证、历史的研究方法41

三、“方法论之争”与经济学的本质42

第三节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43

一、数学是如何进入经济学的43

二、19世纪文献中的数学方法45

第四节 数学并不是区别新古典与古典经济学的根本标志52

一、数学是一门人造语言52

二、经济学既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也可以使用人造语言53

三、语言的变化并不是区别两种经济学的根本标志54

第三章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起源的效用因素56

第一节 效用论在经济学中的发展历程56

一、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发展历史56

二、1870年之前的效用论61

三、效用论崛起的关键因素62

四、效用论崛起的历史意义65

第二节 效用论的内容66

一、主观感受66

二、递减性68

三、效用的停止条件71

四、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74

五、无差异曲线75

六、现期与预期77

第四章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起源的边际因素79

第一节 边际—事实上的增量分析79

一、动态的经济分析79

二、微积分对增量分析的影响81

三、李嘉图的“级差地租”81

第二节 “边际”与“边际革命”83

一、“边际”的广泛使用83

二、“边际”称谓的来源84

三、“边际”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意义86

四、“剩余”88

五、“边际”与“效用”89

第五章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诞生标志——均衡分析92

第一节 从只关注生产到平等关注生产与需求的转变93

一、传统经济学只关注了生产93

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平等看待需求与生产95

第二节 均衡分析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96

一、供给、需求与均衡的关系96

二、均衡理论中潜藏的三对概念98

三、几点说明100

第三节 使用均衡分析的历史意义101

一、以“均衡”涵盖“效用”与“边际”102

二、以均衡的价格论包含政治经济学的“价值”105

三、为一般均衡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09

第六章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起源的主流史观分析111

第一节 经济学史中的主流史观111

一、主流史观:“边际革命”的成果完全被《经济学原理》囊括111

二、门格尔、瓦尔拉斯对此种史观的态度112

三、马歇尔对此种史观的态度114

四、主流史观的正确解释115

第二节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英国特征116

一、以抽象演绎法为分析主轴117

二、辅以经验归纳的分析方法118

三、以“商品”“要素”为分析的基本对象121

四、以政策建议为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122

第七章 早期奥地利学派的特征124

第一节 早期奥地利学派的发展历程124

第二节 奥地利学派与其他学派的总体不同之处128

一、早期的奥地利学派与古典经济学的不同之处128

二、早期的奥地利学派与其他原新古典主义者的不同之处130

三、早期的奥地利学派与历史学派的不同之处136

四、各种学派的主观程度比较139

第三节 奥地利学派与其他学派的具体区别140

一、财货“高级”与“低级”的倒置140

二、财货与经济财货142

三、“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143

四、对商品、货币的分析146

第八章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初始内容——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解读148

第一节 《经济学原理》的大体轮廓149

第二节 对经济学的重新定义150

一、经济学的实质150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52

三、经济学研究注意事项153

四、应遵循的逻辑和语言原则154

五、财富与财货154

六、生产、必需品与资本、收入156

第三节 均衡分析框架157

一、新古典的“需求”与古典的“供给”157

二、需求的性质158

三、几个重要概念159

四、均衡:需求与供给160

五、暂时与正常、长期与短期161

六、连带需求(供给)、复合需求(供给)162

七、边际成本与价值的关系162

八、市场、风险与垄断163

第四节 对古典经济学的解释164

一、生产要素164

二、三种传统生产要素165

三、第四种生产要素—组织167

四、分配的一般原则168

五、收入与分配169

六、进步的影响170

结语171

附录一 国外重要期刊中马歇尔经济学研究的综述174

附录二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主要著作目录192

附录三 马歇尔研究重要论文索引194

参考文献210

后记2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