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教学技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教学技能
  • 邵同先,张苏亚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1575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医学教育-教学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教学技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教学技能的内容1

二、教学技能的任务3

第一章 备课4

第一节 备课的概念4

第二节 备课的意义5

一、备课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5

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5

三、备课是对知识的内化与活化5

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5

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5

第三节 备课的过程6

一、确定教学内容6

二、备课程资源6

三、备课的要素7

第四节 说课8

一、说课概述8

二、说课的核心理念9

第五节 说一门课10

一、说课的内容和准备方法10

二、说课的注意事项13

第六节 说一次课14

一、说教学内容14

二、说教学对象14

三、说教学方法15

四、说教学过程15

五、说教学理论16

第七节 如何评课16

一、评教学内容16

二、评教学对象16

三、评教法和学法17

四、评教学过程17

五、评教学效果18

六、评教学思想18

七、评教学基本功18

第八节 备课举例19

一、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19

二、突出教书育人这条主线19

第九节 集体备课19

一、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20

二、集体备课原则20

三、集体备课制度20

第二章 教案22

第一节 教案的概念22

一、教案的概念22

二、教案的作用22

三、教案的形式23

第二节 教案的意义23

一、理清授课思路23

二、积累素材23

三、有利于教学管理23

四、有利于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23

第三节 教案的编写23

一、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23

二、教案编写的基本内容24

三、教案编写的主要形式25

四、教案编写的基本程序25

第三章 讲义27

第一节 讲义的含义27

一、讲义是教案的实施方案27

二、讲义是教学内容的细化和再组合27

三、讲义体现教师的个性和学术特点27

第二节 教案和讲义的区别28

一、承载内容不同28

二、支配因素不同28

三、讲义与教案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28

四、表现形式不同28

五、教案教材要素28

第三节 讲义的编写28

一、讲义是课程讲授的再现29

二、讲义是教师备课的成果29

三、讲义的书写格式29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29

一、电子教案29

二、CAI课件29

三、网络课件30

第五节 教案和讲义的管理30

一、教案和讲义的管理和保存30

二、教师授课时应备有教案和讲义30

三、手写教案30

四、教案与教学环节规范30

五、凡电子版的教案和讲义,必须打印出纸质使用版30

第四章 课堂教学32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32

一、教学设计32

二、教学过程32

三、教学效果33

四、教师素质33

第二节 组织课堂教学的原则34

一、指导思想34

二、制订课堂活动的原则34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35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艺术37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师语言修养37

二、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主动调控课堂教学38

三、用精彩的导语激励学生的学习情绪38

第五章 实验实训课教学39

第一节 组织实训课教学的一般要求39

一、教师要做好预试39

二、提前到实验实训室39

三、检查学生到课情况39

四、讲解实验注意事项39

五、课程结束后,做好安全防护39

第二节 组织实训课教学的基本要素40

一、实践教学的选题40

二、实践教学设计40

三、教学条件40

四、教学总结40

第三节 实训课教学的组织方法40

一、实训课前的备课41

二、实训课中的指导41

三、指导教师的示范操作41

四、实训课后的总结和评价42

五、实训课报告的撰写42

第六章 教学方法43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含义43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43

二、研究教学方法的意义44

三、教学方法的类型44

第二节 学习方法的含义44

一、学习方法的概念44

二、学习方法的类型45

第三节 常用的教学方法45

一、SQ3R学习法45

二、启发式教学46

三、问题教学法49

第四节 常用的学习方法50

一、学习计划制订法50

二、追根究底法52

第七章 教学设计56

第一节 概述56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56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56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56

四、教学设计的实质57

五、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57

六、教学设计的评估57

第二节 学习过程分析58

一、学习需要的含义58

二、学习需要分析59

第三节 学习内容的分析63

一、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63

二、学习内容的选择64

三、学习内容的编排64

四、单元目标和学习类别的确定64

五、学习内容组织的方法65

六、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初步评价66

七、认知类学习内容的分析66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68

一、学习者分析概述69

二、学习者学习准备状态的分析70

三、学习者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的分析71

四、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71

五、成人学习者特征分析73

第四节 学习目标的阐明74

一、学习目标概述74

二、学习目标分类75

三、学习目标的编写75

四、阐明学习目标的意义与局限76

第五节 教学策略的制订78

一、教学策略的定义78

二、教学策略的内涵78

三、教学策略的划分79

四、教学方法83

五、教学组织形式86

六、制订教学策略的原则88

第八章 教学反思91

第一节 什么是教学反思91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91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92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93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95

第二节 教学反思的方法95

第三节 教学反思的内容97

一、教学目标97

二、教学内容97

三、教学实施97

第四节 教学反思制度98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98

二、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要求98

三、教师要写教学反思99

第九章 考试类型和方法100

第一节 考试方式和类型100

一、笔试100

二、口试101

三、模拟操作法101

四、心理测试101

五、计算机答题102

六、听力和口语的考试102

七、实践环节的考试102

第二节 考试的方法和题型102

一、考试的方法102

二、考试的题型103

第十章 试卷分析104

第一节 怎样进行试卷分析104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和要求104

二、试卷分析的原则105

三、向领导专家汇报的试卷分析要点105

第二节 试卷分析的内容106

一、命题说明106

二、考试情况106

三、发现问题107

四、工作对策107

五、任课教师的试卷分析107

第三节 试卷分析中的若干问题109

一、试题难易度的分配109

二、选拔考试和应考能力109

第四节 试卷分析的要点110

一、提高阅卷质量110

二、试卷分析的依据110

三、试题类型分析112

四、试卷评价注意事项113

第十一章 教学技能115

第一节 教学语言技能115

一、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115

二、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115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118

第二节 教学演示技能121

一、演示在教学中的意义121

二、演示的类型122

三、演示技能的构成124

四、演示的要求125

第三节 提问技能126

一、什么是提问126

二、提问的类型和特点126

三、提问过程的构成129

四、提问的要求130

五、提问的原则132

第四节 板书技能133

一、板书的作用133

二、板书的类型134

三、板书与语言的配合135

四、板书的原则135

第五节 教态变化技能137

一、教态变化在教学中的意义137

二、教态变化的作用138

三、教态变化的原则138

第六节 强化技能139

一、强化技能的目的139

二、强化技能的类型140

三、强化技能的应用141

四、应用强化技能的原则141

第七节 导入技能142

一、导入的作用142

二、导入的类型143

三、导入技能的构成145

四、设计导入应注意的问题145

第八节 组织教学的技能146

一、组织教学的目的147

二、教学组织技能的类型148

三、教学组织原则149

第九节 结束技能150

一、结束的作用150

二、结束的类型150

三、结束的过程151

四、结束的原则151

第十二章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53

第一节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53

一、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153

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53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类型154

一、移植研究154

二、教历研究157

三、课题研究159

第十三章 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要求168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168

一、确定教学目标168

二、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168

三、设计创作脚本169

四、课件制作过程169

五、使用反馈及修改170

第二节 课件制作注意事项170

一、内容充实、外形完美170

二、忌呆板单调、索然无味171

三、忌生硬拼接、胡拼乱凑171

附录172

《教师资格条例》172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177

参考文献182

后记1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