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衙前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衙前镇志
  • 徐木兴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92101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063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1087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萧山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衙前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编 镇域62

第一章 建置62

第一节 建置沿革62

第二节 境域65

第三节 衙前集镇变迁68

第二章 行政村简介71

第二编 自然环境168

第一章 地貌168

第二章 土壤170

第三章 江河 溇浜 湖池 堤塘 水闸171

第二节 四季变化180

第四章 气候180

第一节 气候特征180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181

第一节 野生动物181

第二节 野生植物183

第六章 重大灾异184

第三编 人口188

第一章 人口繁衍188

第二章 结构189

第一节 数量189

第二节 构成193

第三章 外来人口197

第一节 管理组织198

第四章 计划生育198

第二节 实施情况200

第三节 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201

第五章 姓氏205

第一节 姓氏简介205

第二节 全镇姓氏(以笔划为序)206

第三节 大姓来历206

第六章 户口和人口管理207

第一节 管理组织208

第二节 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试点208

第三节 农业转非农业的安排209

第七章 劳动力210

第一节 数量210

第四节 外来人口管理210

第二节 素质211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211

第四编 衙前农民运动213

第一章 历史背景213

第一节 思想影响213

第二节 社会矛盾的激化214

第三节 沈定一等革命者的发动宣传215

第二章 掀起和发展217

第一节 前奏217

第二节 农民协会的成立和发展218

第三节 减租抗租219

第三章 军阀当局的镇压220

第一节 地主与军阀的勾结220

第二节 镇压221

第一节 各界声援223

第四章 深远意义223

第二节 悼念李成虎225

第三节 深远的影响229

附录1 衙前农村小学校宣言232

附录2 农民自决233

附录3 谁是你底朋友236

附录4 衙前农民协会宣言239

附录5 衙前农民协会章程240

附录6 萧山南沙组织农民团体宣言241

第五编 浙江早期革命者活动中心243

第一章 东南地区干部的集中地243

第二章 衙前农民运动失败后的革命斗争245

第一节 创办《责任》周刊245

第二节 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246

第三节 纪念“五一”节及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247

第三章 衙前会议249

第六编 东乡自治254

第一章 乡村自治筹备会254

第二章 东乡自治256

第三章 意义259

附录1 浙江省萧山县东乡自治会章程260

附录2 浙江省萧山县东乡自治会十八年份工作实施大纲261

第七编 文化胜迹 体育268

第一章 概述268

第二章 历史文化270

第一节 迎会270

第二节 古今诗文作品选271

第三节 农村剧团299

第四节 文化中心301

第五节 俱乐部 文宣队302

第六节 电影放映队304

第七节 群众文化活动305

附录 出版书刊306

第三章 文物胜迹307

第一节 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7

第二节 镇级文物保护点310

第三节 其他胜迹312

第四节 已湮没的古迹318

第四章 体育319

第一节 学校体育319

第二节 群众体育321

第一节 解放前土地状况324

第八编 土地324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324

第二节 土地改革331

第二章 土地使用制度337

第一节 土地公有化337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344

第三节 两田制346

第三章 土地变迁348

第一节 征用与出让348

第二节 镇村基建350

附录1 衙前镇属企业、私营企业土地审批使用情况表351

附录2 衙前镇村级实业公司土地审批使用情况表352

第四章 围垦地353

第一节 围垦始末353

第二节 围垦土地的管理357

第九编 农业359

第一章 农作物359

第一节 结构359

第二节 品种改良360

第二章 粮食面积和产量362

第三章 经济作物367

第一节 油菜籽367

第二节 络麻369

第三节 棉花370

第四节 蔬菜类371

第四章 林果 花卉374

第一节 林木果茶375

第二节 花卉苗木378

第五章 现代农业园区379

第六章 肥料381

第一节 化学肥料382

第二节 农家肥料383

第三节 积土肥384

第七章 植保387

第八章 农具390

第十编 养殖业392

第一章 畜牧业392

第一节 家畜392

第二节 家禽400

第三节 其它403

第四节 防病治病404

第一节 河塘放养405

第二章 渔业405

第二节 网箱养鱼407

第三节 养虾408

第四节 捕鱼工具和方法409

第三章 特种养殖业414

第一节 人工育珠414

第二节 养蟹415

第三节 养地鳖虫415

第十一编 劳务业417

第一章 扒螺蛳417

第二章 收家禽羽毛418

第三章 收“纸爿”419

第四章 卖小鸡小鸭419

第五章 编蒲包(附蒲包饭)420

第十二编 农业分配423

第一章 概述423

第二章 生产大队的分配424

第三章 “三账六簿”和分配方案427

第四章 评工记分432

第一节 劳动底分432

第二节 按件计酬和小段包工433

第三节 工资交队评分438

第四节 社务工分440

第五节 补贴工分441

第六节 工分值和人均年收入441

第五章 口粮分配447

第一节 合作化时期447

第二节 办食堂时期448

第三节 队为基础时期449

第四节 种子饲料和机动粮454

第五节 储备粮456

第六节 国家粮食征购、超购任务457

第十三编 水利与农机460

第一章 江海堤塘变迁和修筑460

第一节 北海塘460

第二节 西小江和萧绍运河堤塘462

第二章 河道治理与开掘463

第一节 堰和闸463

第二节 河道治理465

第三章 兴修水利465

第四章 排灌469

第六章 耕作机械471

第五章 渠道471

第七章 脱粒机械474

第八章 其他机具475

第九章 浙江省农机化试点478

第十四编 工业484

第一章 概述484

第二章 传统手工业496

第一节 打锡箔496

第二节 挑花边500

第三章 轻纺工业501

第一节 发展概况501

第二节 村级“红帽子”体制504

第三节 村级股份制改造505

第四节 纺织设备改造509

第五节 产品进步511

第四章 机械工业512

第五章 建筑业513

第六章 农产品加工514

第一节 粮食饲料514

第二节 油菜籽加工515

第三节 蔬菜加工516

第七章 镇办企业517

第一节 镇办工业企业经营体制改革518

第二节 镇属企业转制523

第三节 企业职工526

第八章 主要企业介绍530

第九章 主要工业产品品种介绍539

附录 衙前镇工业企业名录库登记表541

第一章 古镇商贸552

第十五编 商业552

第二章 主要集市553

第三章 商业经济成分554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554

第二节 集体合作商业557

第三节 农贸市场563

第四节 萧山市轻纺坯布市场565

第五节 浙江明华轻纺原料市场566

第四章 粮油购销567

第一节 粮食购销568

第二节 油脂购销577

第三节 粮食储备579

第一章 餐饮业585

第一节 饭店及饮食店585

第十六编 服务业585

第二节 宾馆586

第二章 信息业586

第一节 传统信息业586

第二节 计算机应用587

第三节 股票炒作588

第三章 其他服务业588

第一节 理发与美容588

第二节 缝纫589

第三节 茶店590

第十七编 交通运输592

第一章 吴越通衢592

第二章 公路593

第三章 铁路598

第四章 水路600

第五章 运输业601

第一节 萧山联托运中心601

第二节 汽车运输602

第三节 船只运输604

第六章 乡村道路和桥梁607

第一节 道路607

第二节 桥梁611

第七章 衙前镇街道614

第八章 交通工具617

第十八编 邮电 电力 广播619

第一章 邮电619

第一节 驿站及民间邮递619

第二节 邮政620

第三节 电信(电话)622

第四节 微波站625

第五节 邮政储蓄626

第二章 电力626

第一节 供电状况变迁626

第二节 电力管理628

第三节 电网建设与改造629

第三章 广播 电视631

第一节 广播电视站631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636

第三节 通讯报道637

第一章 财政638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638

第十九编 财政 金融 工商638

第二节 财政收支640

第三节 农经工作643

第四节 村务公开646

第二章 税务646

第一节 机构646

第二节 解放前赋税647

第三节 人民政府税收649

第四节 统缴费用652

第三章 金融653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653

第二节 银行办事处658

第三节 民间借贷660

第四章 工商所660

第一章 城建规划662

第二十编 镇村基本建设662

第二章 集镇建设663

第一节 新建道路663

第二节 修建桥梁664

第三节 公用设施665

第四节 绿化671

第三章 房屋建筑671

第一节 传统民居671

第二节 新建住宅672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673

第四节 房地产业674

第四章 公共建筑675

第一章 镇压反革命677

第二十一编 若干运动677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679

第一节 行动军事化679

第二节 大办钢铁681

第三节 农村食堂683

第四节 纠正“一平二调”686

第五节 平整土地688

第六节 宣传共产主义社会689

第七节 万斤试验田691

第八节 “拔‘白旗’”691

第九节 除“四害”692

第十节 扫盲69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694

第一节 横扫“四旧”698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698

第二节 批判游斗699

第二十二编 党派群团70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702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702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707

第三节 党委会分工和职能709

第四节 中共衙前镇党组织负责人710

第五节 行政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713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72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726

第三章 群众团体731

第一节 工会731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32

第三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736

第四节 妇女组织737

第五节 农民组织741

第二十三编 政权748

第一章 东乡自治及乡公所748

附录 汪伪衙前、新盈乡政府组织情况752

第二章 镇(乡)人民代表大会753

第一节 概况753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754

第三节 人大工作职能757

第四节 监督工作758

第三章 建国后的乡镇公所759

第一节 概况759

第二节 乡镇主要负责人760

第一节 概况762

第四章 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762

第二节 人民公社管委会主任764

第五章 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765

第一节 概况765

第二节 人民公社革委会主任766

第六章 镇(乡)人民政府766

第一节 概况766

第二节 机构设置及职能768

第三节 镇(乡)长、副镇(乡)长770

第四节 行政村(大队)管理机构771

第五节 行政村(大队)主任773

第二十四编 军事786

第一章 历代兵事786

附录 日寇暴行录789

第二章 解放后的剿匪斗争795

附录 山南坂剿匪记实797

第三章 人民武装799

第一节 组织情况799

第二节 征兵799

第三节 民兵组训801

第二十五编 公安 司法 民政805

第一章 公安805

第二章 司法807

第一节 组织807

第二节 治安联防808

第三节 法律服务812

第四节 居民身份证发放813

道会门814

第五节 禁毒、禁赌及取缔反动814

第六节 人民消防818

第三章 拥军优属819

第一节 拥军819

第二节 优抚820

第三节 安置复员退伍军人825

第四章 社会福利825

第一节 救济扶贫(附灾害互助)825

第二节 孤寡老人供养828

第三节 敬老院828

第四节 农民退休养老831

第五章 劳动就业835

第一节 安置残疾人835

第二节 安置知识青年836

第三节 多余劳动力安置与管理840

第四节 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管理841

第六章 婚姻 殡葬842

第一节 婚姻842

第二节 殡葬改革843

第三节 公墓845

第二十六编 教育 科技846

第一章 教育846

第一节 衙前农村小学和东乡教育会846

第二节 幼儿教育849

第三节 私塾教育853

第四节 小学教育854

第五节 初中教育865

第六节 萧山市第三高级中学871

第七节 衙前镇综合高级中学893

第八节 农民教育895

第九节 党校900

第十节 勤工俭学901

第十一节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904

第十二节 历年升高中、大学情况906

第二章 科技909

第一节 机构909

第二节 科研活动910

第三节 科研成果912

第四节 获奖产品913

第二十七编 医疗卫生915

第一章 概况915

第一节 镇属卫生院918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918

第二节 村属保健室及社区医院920

第三章 医疗制度921

第一节 公费医疗921

第二节 统筹医疗923

第三节 合作医疗923

第四节 劳保医疗926

第四章 卫生保健927

第一节 卫生管理机构927

第二节 妇幼保健928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929

第四节 计划免疫929

第五节 公共卫生930

第五章 药品经营932

第一章 人民生活933

第二十八编 生活风尚933

第二章 风情民俗937

第一节 生活习俗937

第二节 节令习俗942

第三节 礼仪习俗950

第四节 新兴节日960

第三章 堕民964

第四章 宗教966

第一节 佛教966

第二节 道教968

第三节 基督教968

第五章 方言969

第一节 民间词汇969

第二节 谚语975

第三节 新民谚984

第四节 歇后语985

第二十九编 人物988

第一章 人物传988

第二章 个人荣誉称号1003

第三十编 丛录1018

第一章 重要文件选1018

第二章 文明公约选1032

第三章 村规民约选1036

第四章 艺文选1040

第一节 民间故事选1040

第二节 小说选1049

第三节 唱词选1054

第四节 玄庐文选1058

后记10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