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
  • 乔志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2742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05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0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 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1

第一章 人口增长及其流动28

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增长29

一、古代华北的人口消长29

二、清代前200年人口的猛增34

三、近百年的人口继续增长39

第二节 人口的流动44

一、古代华北人口流动概观44

二、走关东:向东北的流动51

三、走西口:向蒙古的流动56

一、人口与耕地60

第三节 人口压力与农村经济60

二、人口压力下的农村经济65

第二章 婚姻状况及其变迁73

第一节 婚姻成立的条件73

一、婚龄73

二、择偶方式与标准78

第二节 婚姻的成立82

一、旧式婚姻及其礼俗83

二、新式结婚及其礼仪88

第三节 婚姻关系的解除与再确立91

一、离婚91

二、再婚93

一、家庭规模95

第一节 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95

第三章 家庭:规模、结构、关系、功能95

二、家庭结构诸问题105

第二节 家庭关系111

一、家庭关系的范围及其构成112

二、农村家庭的分家制度125

第三节 家庭功能129

一、家庭的经济功能130

二、家庭的社会政治功能145

第四章 近代华北农村的宗族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56

第一节 华北农村的宗族及其地域特征156

一、清代的宗族发展及职能156

二、近代华北地区的宗族159

三、华北地区宗族的区域特性163

第二节 华北地区宗族对农村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169

一、华北地区宗族的社会影响169

二、华北宗族在社会演变中的变迁176

第五章 阶级—阶层结构及社会流动180

第一节 华北农村的阶级—阶层181

一、清朝前期阶级状况的发展182

二、近代华北农村阶级和阶层194

第二节 乡村社会流动221

一、近代华北农村社会流动222

二、下向流动中的华北农民233

第三节 职业结构的变动246

一、职业结构面面观246

二、职业变动的动力和特点269

第一节 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81

第六章 市场交换与农村社会变迁281

一、农村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282

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色294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近代化301

第二节 集市贸易及其变迁309

一、集市的结构309

二、集市功能的发展323

三、集市的变迁330

第三节 店铺贸易及长距离贸易345

一、店铺贸易346

二、长距离贸易360

第七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373

一、城市与城市人口374

第一节 近代华北城市化概况374

二、城市的非农化问题388

第二节 城乡关系的变迁404

一、城乡分离与城乡依存404

二、近代城乡分离趋势的加剧420

第八章 物质生活与社会变迁428

第一节 物质生活的演变428

一、服饰428

二、饮食442

三、居住453

四、交通457

五、器用467

一、物质生活的基本特征472

第二节 物质生活与农村社会变迁472

二、物质生活变迁的原因和轨迹480

三、物质生活与社会变迁484

第九章 近代华北农村的生活消费488

第一节 生活消费概观488

第二节 消费结构及其缓慢变化492

一、近代华北农村的消费结构及其一般特点492

二、生活消费的缓慢变化498

三、生活消费变化之程度504

第三节 农民生活水平状况507

一、生活消费的水平509

二、农民的收支、负债情况与生活水平的恶化512

第四节 农民生活恶化之原因516

一、移风易俗是社会近代化的要求524

第十章 社会风俗的变迁524

第一节 近代化进程对移风易俗的呼唤与推动524

二、传统风俗变迁条件的形成529

第二节 传统风俗的动摇与新风俗的兴起533

一、风尚的转折534

二、习俗的嬗变552

第三节 社会风俗变迁的特点与意义570

一、有限的变革570

二、重要的开端579

第十一章 华北农村的民间信仰变迁594

第一节 传统的民间信仰594

一、传统民间信仰概貌594

二、传统民间信仰的特点599

三、几位影响较大的华北农村地方神603

第二节 民间信仰的变迁大势604

一、自然神崇拜明显衰落605

二、人物神崇拜日渐淡漠610

三、传统宗教与西方宗教的更替616

第三节 民间信仰变迁的内部特征620

一、信仰的内容结构620

二、信仰主体的性别结构623

三、民间信仰的职业结构和行业神624

四、民间信仰变迁的局限625

五、民间信仰变迁的阻力628

第四节 民间信仰的变迁与近代华北农村631

一、民间信仰的变迁与文化心理素质631

二、民间信仰的变迁与近代华北农村经济635

一、封闭状态下的文化格局639

第十二章 社会心理及其嬗变639

第一节 社会心理嬗变的时代背景639

二、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冲击641

第二节 社会心理嬗变的表现形态642

一、以朴素爱国主义情感迸发为特征的政治参与意识642

二、背“义”趋“利”:华北乡民传统价值观的转向647

三、嬗变与更新:社会剧变中华北乡民日常心理的新变化652

第三节 华北乡民社会心理嬗变历程660

一、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是近代华北乡民社会心理嬗变的酝酿和启动时期661

二、甲午中日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及其以后是近代华北乡民社会心理嬗变的高涨和深层化趋势时期668

第十三章 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675

第一节 亲缘关系676

一、亲缘关系的范围及其演变676

二、亲缘关系的内部结构685

三、近代亲缘关系的弱化693

第二节 地缘关系697

一、地缘关系中的伦序格局698

二、地缘关系与乡村社会生活710

第三节 其他社会关系723

一、业缘关系及其特点723

二、生缘关系及其特点728

第十四章 农村教育的演进及其社会效应733

第一节 教育体系的变迁733

一、晚清传统教育体系734

二、清末学堂系统741

三、民初学校系统749

一、社会变迁决定和主导着农村教育的变迁754

第二节 华北社会变迁对农村教育的影响754

二、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实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757

第三节 农村教育近代化的社会效应759

一、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观念变革759

二、造就了新型知识群体760

三、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762

四、促进了妇女解放765

五、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766

第十五章 农村基层政权和组织769

第一节 农村基层政权的演变769

一、县政权机构与组织的演变770

二、区政权的建立与基层政权的下移779

三、基层政权功能的变动782

一、官方划定的组织及其功能之演变789

第二节 乡村自治团体与官方督治的基层组织789

二、村落“自治”组织与功能801

第十六章 地方自治与社会功能系统的演变808

第一节 古代农村的社区组织及其社会功能808

一、清代以前的乡官与乡政808

二、清代华北农村社区组织与社会功能系统814

三、面对近代化的挑战825

第二节 地方自治的实行与自治机构829

一、地方自治制度的发端829

二、县、区(乡)自治议决机构和执行机构832

三、县自治行政机构839

四、村基层自治组织849

五、社会自治团体852

一、新的地方士绅阶层的形成857

第三节 社会功能系统的变化857

二、地方自治的物质基础——县、乡、村财政865

三、新社会功能系统的成效870

四、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之得失876

第十七章 近代华北的灾荒881

第一节 严重的自然灾害881

一、灾荒概况882

二、灾荒的社会成因895

第二节 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后果902

一、人口的大批流离及死亡902

二、农业生产力的破坏及农村经济的凋敝911

三、灾荒造成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914

一、清末以来的灾荒救治918

第三节 灾荒的救治918

二、民国以来的灾荒救治930

第十八章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问题的演变933

第一节 社会问题与社会转型934

一、近代华北农村社会问题概况及特点934

二、社会转型对社会问题及其演变的影响944

第二节 缠足的终止953

一、缠足问题的特点953

二、缠足问题的消除957

第三节 毒流的起伏964

一、毒流涌动的轨迹964

二、毒流起伏的缘由971

三、毒品泛滥的祸害977

一、土匪问题的根源与成因983

第四节 匪患的猖獗983

二、普遍的匪情989

三、惨重的匪祸996

四、收效甚微的治理1003

第十九章 艰难的社会变迁1010

第一节 社会近代化: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主题1010

第二节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的历程1015

第三节 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之特征1037

一、被动性1037

二、迟滞性1040

三、不平衡性1045

四、复合性1050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10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