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陶怀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8012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3
一、研究背景3
二、研究意义5
第二节 产业区域集群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作用6
一、产业区域集群的概念及产业区域集群理论的产生6
二、研究产业区域集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7
第三节 产业区域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9
一、产业区域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之一:经济发展阶段性的理论研究9
二、产业区域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之二:区域经济理论的概述14
三、产业区域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之三:区域产业发展相关理论17
第四节 研究重点和主要研究内容20
一、研究重点20
二、主要研究内容20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2
一、研究方法22
二、主要技术路线22
三、主要创新点23
第二章 国外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与集群化发展27
第一节 国外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27
一、欧盟27
二、英国28
三、意大利28
四、巴西29
五、印度29
第二节 考察国外工业产业集群得到的启示30
第三节 国外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状况33
一、美国大豆、玉米和棉花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33
二、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36
三、其他国家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38
第四节 国外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主要经验40
一、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0
二、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41
三、突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和市场秩序的规范42
四、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42
五、大力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43
第五节 从国外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得到的启示44
一、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44
二、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壮大要立足自然优势,依靠市场拉动44
三、政府在产业区域集群发展过程中要发挥促进和规范作用45
第三章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和集群化发展49
第一节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化演变过程49
一、粮食生产由南向北转移,东南沿海地位显著下降49
二、西北地区棉花生产高速增长,东南、西南生产下降51
三、油料生产向华中和华北地区集中,东南沿海和西南生产呈下降趋势51
四、西南、西北糖料生产加强,东南沿海和东北生产下降52
五、东南沿海水果生产增加,华北和东北地区生产大幅下降53
六、肉类生产由东南沿海和西南向北部地区转移53
七、牛奶生产向华北地区集中,西南地区牛奶生产下降54
八、禽蛋生产由东南沿海向华北转移54
九、淡水鱼生产向华中和西南地区集中,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下降55
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55
一、适应资源优势的变化,调整农业生产布局56
二、积极培育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56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主产区可持续发展能力57
四、积极发挥政策的宏观调节作用57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基础和作用58
一、农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基础58
二、推进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59
第四节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和集群化发展的基本趋势预测61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预测61
二、成本差异分析法65
第五节 结论86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分析95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影响因素分析95
一、自然资源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96
二、市场因素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96
三、地理位置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96
四、技术因素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97
五、环境因素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97
六、政策因素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98
七、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98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机制101
一、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101
二、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102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形成机制103
一、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形成阶段103
二、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形成模式103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阶段104
一、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期——自然资源优势推动105
二、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扩张期——产业规模化推动106
三、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整合期——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集聚推动107
四、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提升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108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评价方法109
一、评价指标109
二、评价模型110
三、集中度分析理论框架111
第五章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体系的构建115
第一节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115
一、总体思路115
二、主要目标116
三、产品选择的基本原则和依据117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条件及途径118
一、发展条件118
二、发展途径119
第三节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模式121
一、产业集群的三种结构121
二、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应当采取的模式121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应注意把握的问题123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主要作用124
第六节 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重大意义125
一、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的有效途径126
二、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127
三、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127
四、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可以不断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128
第六章 案例分析: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构建131
第一节 我国棉花产业经济的基本情况131
一、棉花产业经济132
二、棉纺织业经济134
三、棉花收购加工流通经济135
四、棉花产业的劳动力经济136
第二节 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137
一、棉花产业发展现状137
二、棉纺业快速发展现状及其展望138
三、植棉业发展的基本趋势139
四、棉花流通和加工现状及其发展142
五、棉副产品综合利用现状143
第三节 我国棉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区域集群发展的必要性144
一、棉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44
二、构建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必要性144
第四节 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构建145
一、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构建的基本思路145
二、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构建模式146
三、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方向147
四、棉花产业集群区域的选择148
五、发展我国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主要措施151
第五节 射阳县10万吨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效果解析153
一、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资源因素分析153
二、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市场因素分析154
三、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区位因素分析155
四、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技术因素分析156
五、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环境因素分析156
六、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政策因素分析157
第六节 射阳县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构建模式158
第七章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支撑体系建设及政策建议第一节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63
一、农业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163
二、农产品大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163
三、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164
四、农产品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165
五、农业质量检测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165
第二节 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建设的政策建议166
一、引导农业投资向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倾斜166
二、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167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168
四、进一步健全营销体系,扶持壮大产业集群内的市场经营主体168
五、整顿和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169
六、建立和完善风险保障体系,规避农业发展风险169
七、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区域集群良性发展的农业管理体制170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175
第一节 基本结论175
一、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具有理论与实践基础175
二、明确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任务目标176
第二节 对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几点理性认识178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78
二、遵循经济规律,构建独特优势,充分释放各种要素的聚合能量179
三、创新发展机制,形成集群经济的内生效应179
四、加大政府对促进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科学引导180
第三节 需要讨论和继续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181
一、关于农业组织创新问题181
二、要用改革的思维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观念去谋划和发展农业产业区域集群181
三、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际步骤181
四、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要有利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182
五、农业产区域业集群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组织基础182
六、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应对国际农业竞争的有效途径182
参考文献183
致谢201
表1.1 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12
表1.2 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13
表3.1 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生产省份62
表3.2 我国主要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表(一)64
表3.3 我国主要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表(二)64
表3.4 不同区域小麦种植成本效益表66
表3.5 我国不同地区小麦种植成本构成67
表3.6 我国不同区域水稻种植成本效益表70
表3.7 不同地区水稻种植成本构成71
表3.8 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种植成本效益表74
表3.9 不同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构成75
表3.10 我国不同区域大豆种植成本效益表78
表3.11 我国不同地区大豆种植成本构成图80
表3.12 我国不同区域棉花种植成本效益表82
表3.13 我国不同地区棉花种植成本构成表84
表4.1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评价指标110
表6.1 全国棉花生产产值132
表6.2 每100千克皮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134
表6.3 中国棉花生产能力、棉纺工业能力及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水平135
表6.4 1998年以来棉纺行业新情况139
表6.5 全国棉花总产与其他作物总产的相关关系141
表6.6 1997~2002年冀鲁豫3省粮、棉和蔬菜面积变化对比141
表6.7 射阳县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构建模式158
图1.1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16
图1.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23
图2.1 2002年美国子粒玉米收获面积图34
图2.2 2002年美国大豆收获面积图35
图2.3 2002年美国棉花收获面积图36
图3.1 我国不同区域小麦种植成本效益图66
图3.2 华北地区小麦种植成本构成图68
图3.3 华东地区小麦种植成本构成图68
图3.4 中部地区小麦种植成本构成图69
图3.5 西部地区小麦种植成本构成图69
图3.6 我国不同区域水稻种植成本效益图70
图3.7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成本构成图72
图3.8 东南地区水稻种植成本构成图72
图3.9 中部地区水稻种植成本构成图73
图3.10 西部地区水稻种植成本构成图73
图3.11 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种植成本效益图74
图3.12 华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构成图76
图3.13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构成图76
图3.14 中部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构成图77
图3.15 西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构成图77
图3.16 西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构成图78
图3.17 我国不同区域大豆种植成本效益图79
图3.18 华北地区大豆种植成本构成图80
图3.19 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成本构成图81
图3.20 中部地区大豆种植成本构成图81
图3.21 西南地区大豆种植成本构成图82
图3.22 我国不同区域棉花种植成本效益图83
图3.23 华北地区棉花种植成本构成图84
图3.24 江苏棉花种植成本构成图85
图3.25 中部地区棉花种植成本构成图85
图3.26 西部地区棉花种植成本构成图86
图3.27 我国小麦区域布局示意图87
图3.28 我国玉米区域布局示意图87
图3.29 我国大豆区域布局示意图88
图3.30 我国棉花区域布局示意图88
图3.31 我国甘蔗区域布局示意图89
图3.32 我国柑橘区域布局示意图90
图3.33 我国肉羊区域布局示意图90
图4.1 产业集群六要素模型图95
图6.1 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框架147
图6.2 棉花产业区域布局示意图149
热门推荐
- 3059516.html
- 2173781.html
- 904633.html
- 2580475.html
- 2438909.html
- 3205726.html
- 276483.html
- 2438569.html
- 1428961.html
- 3638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5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4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29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4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6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4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