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引领风骚 书写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三周年纪念文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引领风骚 书写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三周年纪念文集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981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引领风骚 书写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三周年纪念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由来与发展3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概况3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与发展侧记&袁济喜5

国学教育与研究史上的旷世盛典57

纪宝成校长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57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摘要)63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66

冯其庸院长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6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顾问何兹全先生致辞70

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顾问任继愈先生致辞71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顾问叶嘉莹先生致辞72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顾问饶宗颐先生委托孙立川先生代宣贺辞73

著名历史学家、原西北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岂之先生致辞74

山东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展涛先生致辞75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先生致辞76

电讯盈科中国区总裁程十庆先生致辞77

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张家胜先生致辞78

国学在当代的意义与复兴国学的呼唤81

重估国学的价值&纪宝成81

接续文脉 重振国学&纪宝成88

关于振兴国学的思考&纪宝成92

国学的当代意义&纪宝成96

让传统文化给我们自信&董宏君99

今天我们更需要国学&周婷103

复兴国学,现在不做何时做&江渚上106

重建国学,找回中华民族的根&易水109

人大国学院成立背景揭秘&覃爱玲 于达维 柴爱新113

关注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可启迪解决现代社会冲突117

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袁行霈119

国学的当代形态&袁行霈121

成中英:中西哲学相互诠释才能发展&刘晋锋124

国学与二十一世纪&录音整理:张文瑞128

国学应成为青年文化母乳&曹奕134

“国学”界定问题以及媒体聚焦139

“国学”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与诠释论点摘编139

媒体有关国学问题的采访与报道(节录)150

国学教育面面观159

向人生行礼159

人大女生“笄礼”蕴涵文化韵味161

人大校园上演古代“射礼”163

中国人大国学院成立新风雅诗社168

人大国学院2004级国学班学子游学出征仪式举行169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剧研究中心&李江涛 郭燕171

外语专业大学生拜师国学异人 学生先行祭拜孔子172

长春市图书馆“国学大讲堂”首次开课173

熟练诵读古诗文 国学渗透使孩子变得自信174

国学私塾悄现大连177

沈阳市皇姑区国学进课堂赢得满堂彩178

孔庙国子监设两间国学教室&刘冕180

北京开设普及国学知识的国学大讲堂&李江涛181

四川省首所“国学”学校开学&陈祁 赖永强182

港城悄然兴起国学启蒙&李永利 马礼183

台湾学子长乐吴航书院听国学&安梓184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办起免费国学学堂&李映民185

首府乌鲁木齐流行“国学童子功”&金少兵186

哈市“少儿快乐学国学”引起轰动&马晓雪188

国学列为廊坊一小学必修课&庞永力189

国学与少年190

第一家中学国学教育研究室在苏州成立 专家预言国学教育将渐入佳境194

兰州:国学教育在质疑声中实验&张鹏 狄多华196

浙江兰溪长乐村再现古代私塾198

国学学习研究热起来 武大明年首设国学博士点&瞿凌云 王怀民199

学科级别与“国学学位问题”&王泉根200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概况207

大中小学今后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刘声209

清华国学班抢滩上海&张骞210

国学给莱西的孩子带来什么&柳霞213

2006年部分高校国学方阵218

成立国学院及围绕“国学”引发的社会关注与争论229

学界研讨“国学热”&许家星229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王杰231

现在还不能说是“国学热”&许嘉璐237

国学恢复需要五十年239

杜维明:“国学热”不会是一阵风&佘峥 王瑛慧240

回到未来,循本开弘:我看国学热&秋风243

谨防“国学热”变味&袁跃兴247

“国学”盲热令人忧&周洁 萧颢 彭涛249

“国学热”是对国学研究的新考验&陈来254

对“国学热”的双向思考&许颖256

“国学虚热”误导了什么&邢兆良259

从“文化热”到“国学热”的反思&苏双碧262

国学热:尚古还是媚俗&卜昌炯266

国学热亦需冷思考&王杰270

国学热:“乍暖”是否“还寒”?&尽心274

国学的冷热之争&么振华278

何为“国学”&任继昉283

国学为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吴根友 张三夕 钱建强284

国学提供“支援意识”&吴根友 张三夕287

国学中的公正价值观&赵馥洁289

当前国学研究的一个焦点&贾松青292

国学:民族自信力的试金石&王锟296

弘扬国学从重温原典开始&仲伟民299

国学入门&李学瑾302

“国学”质疑&舒芜304

质疑《“国学”质疑》&牟钟鉴308

舒芜先生《“国学”质疑》之质疑&邵建311

对“国学质疑论”的质疑&裴毅然314

为“国学”正名&蒋国保317

“国学”概念再检讨&刘梦溪320

“国学”这顶高帽子&吴非332

国学:这个熙熙攘攘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刘士林335

“国学”究竟是什么&顾晓鸣339

棒喝时代:老老实实做学问 国学不要“大跃进”343

冰点时评:国学研究院能否修复历史记忆&涂涂345

是谁“遗弃”了国学?&李泓冰347

袁伟时:评纪宝成校长的“重振国学”论(摘编)&袁伟时349

中国文化的边界&薛涌355

重建国学有点不合时宜 可能会造成封建思想复辟&王伟360

国学院:大山生个小耗子?&王晓渔362

期待与疑虑:从清华国学院看人大国学院&陈明364

国学不是猛兽,也不是灵药&童大焕367

还是让“国学”回到书斋去吧&徐来369

弘扬“国学”要弘扬什么?&吴亚生371

把握传统和“本土”在当下中国的取舍&程亚文374

关于国学:超越1840年以来的集体无意识&石勇377

国学,研究则可,弘扬不必&林扶叠379

国学,既需研究,更需弘扬&刘永华382

不能对国学“无用论”等闲视之&郭立场384

国学是另一场文化启蒙&郑茜386

国学:只有不懂的人,才敢嗤之以鼻&马峰山388

兴我国学,塑我国魂(摘编)&王达三391

也要学会“以本土解释本土”&程亚文395

我们该怎样对待“国学”&陆彩鸣398

反省国学研究的缺失&刘长林400

国学学位遭遇尴尬&崔雪芹404

设立“国学学位”当慎行&李清410

设“国学学位”有必要吗?&于立生412

“设国学学位”应注意哪些问题?&张贵峰413

“设立国学学位”值得一试&刘培415

“国学”也需避免快餐化阅读&虞云国417

国学热度升温,谁在“趁火打劫”?&徐友渔419

国学不是一个“圈”&魏英杰423

国学圈:自闭或开放的选择&王晓熊425

国学教育靠什么力量推广&褚清源427

“私塾”重出江湖:复兴国学还是炒作教育&左玮娜429

《三字经》进幼儿园,好不好?&王绍雄433

“四书”应该进中学课堂&郭齐勇435

“四书”进中学课堂刍议&高华平439

“四书”进语文教材不容置疑&陈国良441

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措施&马智强443

复兴国学,应该复兴什么&赖少芬 卢迎新444

国学精华应走进中小学教育&张蕾446

国学普及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王培军450

不能把国学当“稀有资源”兜售&邵龙宝453

国学“快餐化”是时代必然&张敬伟455

国学不是表演闹剧的道具&知白457

“国学管理”值得期待吗?&岳占仁459

国学传播要少点浮躁&张岂之462

国学“白菜”为何卖出“鲍鱼”价?&韩浩月464

社会各界对成立国学院给纪宝成校长的来信选编469

张顺元来信469

蔡镇楚来信470

李玉山来信474

曹取吴来信476

邹甸来信477

祈建中等来信478

施志伟来信480

库流正来信484

戴菊英来信486

秦维聪来信488

郭东辉来信489

宁德禹来信491

李瑚来信493

王金玉来信495

吕去病来信496

颜景松来信497

杜丕模来信499

芰座诗奴来信500

刘孔伏来信502

何初光来信503

胡宝元来信504

邓德宗来信505

陈军田来信507

袁立来信509

车海生来信510

吴亮来信511

谢仁贵来信512

赵岩来信513

蒋奇来信514

张书文来信516

方守度来信518

周祖庠来信519

毛谷风来信(两封)521

蒋小仲来信524

张以文来信525

丁润生来信526

李峤来信527

寿思华来信528

姜厚粤来信529

李开拓来信530

孙刚来信531

张鹏来信532

刘树成来信533

马荣春来信534

潘豪来信535

李树森来信537

戴德普来信538

邓均田来信(两封)539

龚天任来信541

刘履康来信542

后记5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