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理学专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映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948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中药学:药理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药理学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任务1
一、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1
二、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
第二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2
一、中药作用的多效性2
二、某些中药作用呈现一定的双向性3
三、某些中药量效关系的不稳定性3
第三节 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程序3
一、选题和建立工作假说4
二、文献查阅4
三、科研设计和预试实验5
四、实验研究6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6
六、论文撰写7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10
第一节 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其现代研究10
一、中药的四气10
二、中药的五味13
三、中药的升降浮沉15
四、中药的归经16
第二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8
一、中药四气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8
二、中药五味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0
三、中药升降浮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1
四、中药归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2
第三节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23
一、四气的理论研究24
二、五味的理论研究25
三、升降浮沉的理论研究27
四、归经的理论研究27
第三章 中药及复方配伍研究29
第一节 中药及复方配伍理论和现代研究29
一、中药及复方配伍原则29
二、中药及复方配伍方法30
三、中药及复方配伍理论的现代研究32
第二节 中药及复方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33
一、中药及复方配伍化学研究方法34
二、中药及复方配伍药理研究方法36
三、中药组分配伍研究方法学38
第三节 中药配伍研究与临床用药42
一、中药传统理论与临床用药42
二、结合西医学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成果指导临床用药42
三、有效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43
第四节 中药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44
一、理论指导44
二、实验研究45
三、临床研究45
四、数据挖掘45
五、展望46
第四章 中药毒理学研究47
第一节 中药毒性的中医认识和现代研究47
一、中药毒性的中医认识47
二、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48
第二节 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50
一、GLP规范下的中药毒理学研究50
二、中药中毒机制研究50
三、中药毒代动力学研究52
四、芯片技术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52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毒理学中的应用52
六、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53
第三节 中药毒理学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53
一、常见的中药临床各系统毒性反应53
二、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55
三、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57
第四节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59
一、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59
二、中药毒理学研究的展望61
第五章 中药药动学研究63
第一节 中药药动学研究概况63
第二节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64
一、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思路64
二、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64
第三节 中药药动学研究与临床用药67
一、中药药动学研究对临床用药方案的指导意义67
二、中药药动学研究对提高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指导意义67
三、中药药动学研究对剂型选择的指导意义68
第四节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68
一、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8
二、中药药动学研究发展展望69
第六章 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71
第一节 中医药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71
一、造模方法71
二、建模理论72
三、模型应用72
第二节 中医药动物模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72
一、中医药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72
二、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74
第三节 常用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76
一、心脏病证动物模型76
二、肝脏病证动物模型77
三、脾脏病证动物模型77
四、肺脏病证动物模型78
五、肾脏病证动物模型79
六、六腑病证动物模型80
七、脏腑兼证动物模型80
八、伤寒动物模型80
九、中医温病动物模型81
十、血瘀证动物模型82
十一、血虚证动物模型84
第四节 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84
一、动物与人类84
二、模型与原型85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药85
第七章 解表方药87
第一节 解表方药的中医认识87
第二节 解表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88
一、研究思路88
二、常用研究方法89
第三节 解表方药的药理研究91
一、解表药91
麻黄91
桂枝92
荆芥92
白芷93
辛夷94
柴胡95
葛根96
二、解表方98
麻黄汤98
桂枝汤98
小青龙汤100
九味羌活汤101
银翘散101
麻杏石甘汤102
参苏饮103
麻黄附子细辛汤103
第四节 解表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104
第八章 清热方药107
第一节 清热方药的中医认识107
第二节 清热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08
一、研究思路108
二、常用研究方法110
第三节 清热方药的药理研究112
一、清热药112
知母112
黄芩114
黄连117
苦参120
玄参123
青蒿125
二、清热方129
白虎汤129
黄连解毒汤130
清营汤131
龙胆泻肝汤132
第四节 清热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133
第九章 泻下方药136
第一节 泻下方药的中医认识136
第二节 泻下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37
一、研究思路137
二、常用研究方法138
第三节 泻下方药的药理研究139
一、泻下药140
大黄140
番泻叶144
芦荟145
二、泻下方147
大承气汤147
第四节 泻下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150
第十章 祛风湿方药153
第一节 祛风湿方药的中医认识153
第二节 祛风湿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53
一、研究思路154
二、常用研究方法156
第三节 祛风湿方药的药理研究158
一、祛风湿药158
秦艽158
雷公藤158
二、祛风湿方160
独活寄生汤160
第四节 祛风湿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161
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方药163
第一节 利水渗湿方药的中医认识163
第二节 利水渗湿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64
一、研究思路164
二、常用研究方法165
第三节 利水渗湿方药的药理研究166
一、利水渗湿药166
茯苓166
茵陈167
泽泻168
猪苓169
金钱草169
虎杖170
二、利水渗湿方170
五苓散170
猪苓汤171
茵陈五苓散171
防己黄芪汤172
第四节 利水渗湿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172
第十二章 温里方药174
第一节 温里方药功效的中医认识174
第二节 温里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74
一、研究思路174
二、常用研究方法176
第三节 温里方药的药理研究179
一、温里药179
附子179
干姜182
肉桂184
吴茱萸186
二、温里方188
理中丸188
吴茱萸汤188
四逆汤189
当归四逆汤192
第四节 温里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192
第十三章 活血化瘀方药195
第一节 活血化瘀方药的中医认识195
第二节 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96
一、研究思路196
二、常用研究方法199
第三节 活血化瘀方药的药理研究202
一、活血化瘀药203
丹参203
川芎205
莪术207
延胡索208
银杏叶209
二、活血化瘀方210
补阳还五汤210
血府逐瘀汤212
第四节 活血化瘀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213
第十四章 平肝息风方药研究216
第一节 平肝息风方药的中医认识216
第二节 平肝息风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16
一、研究思路217
二、常用研究方法218
第三节 平肝息风方药的药理研究220
一、平肝息风药220
天麻220
钩藤221
地龙222
全蝎223
二、平肝息风方225
天麻钩藤饮225
第四节 平肝息风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226
第十五章 开窍方药研究228
第一节 开窍方药的中医认识228
第二节 开窍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28
一、研究思路229
二、常用研究方法230
第三节 开窍方药的药理研究231
一、开窍药231
麝香231
冰片232
石菖蒲233
二、开窍方235
安宫牛黄丸235
第四节 开窍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236
第十六章 补虚方药238
第一节 补虚方药的中医认识238
第二节 补虚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39
一、研究思路239
二、常用研究方法242
第三节 补虚方药的药理研究252
一、补虚药252
人参252
黄芪255
甘草256
当归258
何首乌260
枸杞子261
麦冬262
鹿茸263
淫羊藿264
冬虫夏草265
二、补虚方266
四君子汤266
补中益气汤267
生脉散268
四物汤269
当归补血汤271
六味地黄丸(汤)273
炙甘草汤274
肾气丸275
第四节 补虚方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276
附录一 现代技术方法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279
附录二 中药药理研究常用统计方法使用注意事项284
附录三 方药名索引287
热门推荐
- 1936116.html
- 3836419.html
- 2303056.html
- 2775649.html
- 2363097.html
- 572342.html
- 2400192.html
- 2531171.html
- 1678920.html
- 2807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0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9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9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9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9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39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