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党委学习中心组“三个代表”知识读本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庚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台海出版社
- ISBN:780141117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01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8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党委学习中心组“三个代表”知识读本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4
第一章 “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4
一、当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中,争夺资源和争夺发展空间的斗争非常激烈4
二、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振兴的新起点5
三、我党自身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6
第二章 “三个代表”思想的概述8
一、“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8
二、“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11
(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11
(二)“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12
(三)“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保持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辩证统一。12
三、“三个代表”全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13
(四)“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13
四、“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近八十年奋斗历史的总结16
第三章 “三个代表”思想所具有的新生力量24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新概括24
(一)党的性质24
(二)党的宗旨26
(三)党的奋斗目标31
二、“三个代表”思想是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现实推动力34
三、“三个代表”思想对全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具时代意义的要求38
第二篇 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3
第一章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43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史发展43
(一)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4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44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45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46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47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出的重要依据48
五、发展才是硬道理50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时代性的命题50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政治性的命题50
(三)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战略性的命题51
六、社会生产力53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53
(二)科学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54
(一)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57
第二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57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7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8
二、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到科教兴国战略60
(一)全国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60
(二)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64
(三)科教兴国,任重道远67
第三章 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场革命73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73
二、改革的基本理论76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79
四、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82
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85
第四章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容88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形成与依据88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88
(二)基本路线的形成与依据89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91
三、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结构93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毫不动摇的根据94
五、必须着力研究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95
(一)正确认识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形势95
(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97
(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98
(一)近年来形势回顾101
六、改革与发展已成为社会的两大主题101
(二)加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解决不合理问题103
(三)消减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进一步自由化104
第五章 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108
一、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的历史过程108
二、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意义110
三、西部大开发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110
四、把握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开发113
第三篇 党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17
第一章 我党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忠实代表的原因117
一、党性基本内容117
(一)党性观念117
(二)党性原则117
(三)新时期党性修养的重点119
二、站在历史高度看党性124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公开承认党性124
(二)党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优势125
(三)党性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126
(四)党性修养的方向和重点129
三、党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党必须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132
(一)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是一切先进文化的旗帜132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133
(三)党组织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开拓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33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35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135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136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137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13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141
二、切实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充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145
三、新中国五十年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145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145
(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46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146
(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147
(五)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147
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些关系文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148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家”与“百家”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148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坚持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149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满足”与“提高”的关系,坚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149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创新,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149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150
(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正确结合151
(七)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与管理的关系,坚持一手抓紧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快推进文化法制建设152
第三章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153
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15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155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58
(一)思想道德建设158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58
(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文化环境159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159
(二)两手都要硬是我国80年代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161
五、精神文明重在建设162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63
第四章 抓紧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167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67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167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168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170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党的基本路线171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四有”教育,培养“四有”新人176
(一)必须坚持对人民进行“四有”教育176
(二)必须着眼于培养“四有”新人178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186
(一)要运用民主和批评的方法187
(二)要运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法187
(三)要把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187
五、要运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188
六、“双思”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190
(一)“双思”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190
(二)“双思”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190
(三)“双思”教育活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92
第四篇 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9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195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95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95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196
(三)党的领导是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前提条件197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198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198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199
(三)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01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204
(一)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205
(二)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207
(三)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08
(四)依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209
四、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210
(二)努力加快发展,改善人民生活211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11
(三)做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模范212
第二章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21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214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214
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保证215
(一)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离不开群众路线215
(二)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实现党的政治路线215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组织路线的保证215
三、能否坚持群众路线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216
四、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16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217
(一)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17
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坚持群众路线217
(三)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观点218
(四)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218
(五)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18
(六)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218
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219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的极端重要性219
(一)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220
(二)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党在迈向二十一世纪新征途上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保证221
(三)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221
(一)新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为实现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奋斗纲领而努力工作222
(二)新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坚决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22
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充分发挥党的群众优势的前提222
(三)新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员和干部要在各自的岗位上,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223
三、党的领导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为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起表率作用223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26
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226
(一)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26
(二)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能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227
(三)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27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27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228
(一)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在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229
(二)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229
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229
三、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231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武器231
(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32
(三)要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这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形式233
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234
一、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党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成败的根本问题234
二、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235
三、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236
四、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236
五、在工作中坚持群众的路线,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237
第三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39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239
(一)勤政、高效防止滥用权力240
二、必须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240
(二)廉洁奉公,防止腐化242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243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民244
(一)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人的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追求244
(二)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244
(三)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学习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244
(四)树立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观点,把两者结合起来244
四、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宗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45
(一)正确处理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关系246
(二)正确处理坚持按劳分配的现行政策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的关系247
(三)正确处理竞争和团结协作的关系248
(四)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249
第四章 坚定不移的将反腐败斗争进行下去252
加强反腐力度的理论探索252
一、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反腐败252
(一)关于反腐败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252
(二)关于反腐败与坚持党的领导254
(三)关于反腐败与深化改革256
(四)关于反腐败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57
二、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是产生腐败的根源259
(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260
(二)资本主义腐配思想的侵袭是新时期腐败现象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261
(三)现实中存在的某些产生私有观念和利己主义思想的土壤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263
三、把握公有制与反腐败的辩证关系266
(一)腐败在本质上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物,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条件下的腐败现象仍然根源于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266
(二)私有制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遏制腐败的力量所在268
(三)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优势,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271
四、发展集体经济与深入反腐败273
(一)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推进反腐败斗争273
(二)开展反腐败斗争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保证275
(三)发展集体经济与开展反腐败斗争有关问题的思考277
五、坚持公有制与反腐败的实践与思考279
(一)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是遏制腐败的根本前提280
(二)坚持不懈反对腐败是维护和巩固公有制的重要保证282
(三)提高人的素质,坚持标本兼治,是坚持公有制和遏制腐败的根本措施284
六、巩固发展集体经济286
(一)必须正视腐败现象对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性287
(二)制定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保证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287
(三)根据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在落实中不断充实完善规章制度,促进集体经济的巩固与壮大291
七、体制转轨时期必须坚定反腐败的决心292
(一)转轨时期腐败高发的原因292
(二)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腐败的关系295
(三)治理转轨时期腐败的对策296
(一)惩治腐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是稳定人们的情绪,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条件297
深度反腐的对策分析298
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298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高度重视和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298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反腐败斗争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301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反腐败斗争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303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反腐败成功的根本保证305
(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与腐败根本不相容305
(二)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能够解决自身的腐败问题307
三、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312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深入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前提312
(二)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315
四、“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关键318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重要条件319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加强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功能320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加强同级监督的力度322
(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22
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反腐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324
(一)经济建设与党风社会风气的协调发展,是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325
(二)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方针,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党风、社会风气的协调发展329
(三)关于经济建设与党风社会风气协调发展的两点思考330
六、深入反腐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的战略决策331
(一)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需332
(二)这是解决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所必需332
(三)这是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所必需333
(四)这是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所必需333
七、继续深化改革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具体途径337
(一)深入反腐败必须解决某些深层次问题338
(二)解决深层次腐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339
(三)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反腐败要把握好与稳定的关系341
八、加强制度建设是惩治腐败的根本途径342
(一)解决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的根本途径在于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343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体制、机制、法制“三位一体”的改革、完善上,对权力形成规范和制约,逐步减少乃至消除引发腐败的土壤和条件344
(三)从改革和制度建设入手加大反腐败治本力度,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346
九、坚持“标本兼治”卓有成效地反腐败347
(一)“治本”、“治标”的基本词义348
(二)“治标”、“治本”与“惩戒”、“防范”348
(三)从发生学的动态过程看“治本”与“治标”问题348
(四)从因果关系看“治本”与“治标”问题349
(五)从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看“治本”、“治标”问题352
第五篇 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三讲”教育357
第一章 “三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357
开展“三讲”教育的重大意义357
一、开展“三讲”教育适应了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57
二、开展“三讲”教育能全面提高新时期领导干部素质359
三、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361
一、有的放矢,严防走过场363
(一)要提高对“三讲”教育的认识363
(二)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363
切实加强对“三讲”教育的部署和领导363
(三)县以上领导干部要自觉参加“三讲”教育364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形式主义364
(一)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365
(二)要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366
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366
(一)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367
(二)要坚持走群众路线367
(三)决不允许压制民主、打击报复367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搞好当前各项工作,促进“三讲”教育的深入368
四、把进行“三讲”教育与推进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368
(二)要促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巩固和发展好的形势369
五、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70
(一)充分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性370
(二)总结我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经验教训373
(三)在实践中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水平375
(四)领导干部首先要勇于自我批评376
六、各级党委必须统一认识,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377
(一)言行一致,扎实工作378
(二)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378
(四)始终立足于教育提高干部379
(三)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作出表率379
(一)建立工作责任制380
(二)制定切实可行方案380
七、精心组织,务求取得实效380
(三)分类指导,督促检查381
(四)认真整改,巩固成果381
“三讲”教育的巩固和继续是重中之重382
一、前一阶段“三讲”教育的基本估计382
二、扎扎实实地搞好县(市)“三讲”教育,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383
(一)要把县(市)“三讲”集中教育放在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383
(二)深入搞好整改,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384
(三)要把“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386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90
第二章 “讲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390
(一)邓小平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390
(二)邓小平理论富有鲜明的特点393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93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97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97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399
(三)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00
三、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403
(一)我国国情的基本状况403
(二)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05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411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411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413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17
五、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417
(二)改革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420
六、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423
(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23
(二)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424
(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427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2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43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43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37
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440
(一)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441
(二)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42
(三)实现依法治国446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48
九、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448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52
十、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455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55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458
十一“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463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与依据464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467
(一)国家职能469
掌握科学的政治学理论469
一、国家的职能与结构469
第三章 “讲政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469
(二)国家结构471
(三)国家管理形式474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与管理形式476
二、政治主体482
(一)人民482
(二)阶级485
(三)政党488
(四)政治领袖492
三、政治体制494
(一)政党体制494
(二)立法体制498
(三)行政体制503
(四)司法体制506
(一)政治权力的运行508
四、政治权力508
(二)政治权力的制约510
(一)政治决策512
五、政治行为512
(二)政治参与513
(三)政治斗争517
六、政治民主518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518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521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522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525
一、邓小平的政治观525
(一)邓小平政治观的基本内容526
(二)邓小平政治观的逻辑结构529
(三)邓小平政治观的精髓530
二、政治的重要性和有限性533
(一)政治的重要性533
(二)政治的有限性537
三、走出政治认识误区545
(一)政治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545
(二)政治认识误区的表现形式546
(三)摒弃政治认识误区548
四、坚持首先从政治角度看问题550
(一)坚持首先从政治角度看问题的必要性550
(二)从战略上、大局上看问题552
(二)坚持“讲政治,干经济”554
五、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555
(一)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555
(二)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556
(三)反对两种错误倾向560
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562
一、领导干部应坚定正确政治方向562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562
(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主要内容563
(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本要求565
二、领导干部要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568
(一)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的重要性568
(二)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的主要内容569
(三)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的基本要求572
(一)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的重要性574
(二)鲜明的政治观点的主要内容574
三、领导干部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574
(三)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的基本要求578
四、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579
(一)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的重要性579
(二)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的主要内容581
(三)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的基本要求582
五、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584
(一)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的重要性584
(二)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的主要内容585
(三)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的基本要求590
六、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593
(二)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的主要内容593
(一)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的重要性593
(三)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的基本要求596
七、领导干部要自觉改造主观世界597
(一)领导干部要学习、学习、再学习597
(二)领导干部要实践、实践、再实践599
第四章 “讲正气”按党性和党的原则办事602
党的性质602
一、党性的含义602
二、无产阶级党性的主要特征602
(一)无产阶级党性是工作阶级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602
(二)无产阶级党性是和人民性相一致的603
(三)党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千百万共产党员集合起来的坚强战斗组织603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性604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604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607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609
(四)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610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613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613
二、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为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到底613
三、坚持全心全意人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615
四、坚持高度自觉地维护和遵守党的纪律616
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616
六、坚持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617
(一)学好邓小平理论,必须提高对共产党员党性的科学认识619
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619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成为合格领导者的必要条件619
(二)面向新世纪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623
(三)加强党性修养,有利于同淡化党性、违反党性等错误倾向进行斗争628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630
(一)党员队伍的素质是党的战斗力的根基630
(二)提高党员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党性修养634
(三)增强党性是建设好党风的根本环节637
(四)加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40
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644
一、掌握新时期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自觉加强党性锻炼644
(一)新时期党性修养内容和要求具有时代性644
(二)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649
(三)新时期党性修养的新要求655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659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659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是当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首要任务660
(三)坚定不移地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的任务落到实处667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6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邓小平的两大历史性贡献669
(二)全面深入地领会和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672
(三)良好的主全素质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备条件674
四、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77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新时期党性的基本要求677
(二)全面正确的认识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680
(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要坚定不移683
五、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686
(一)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686
(二)关键是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规矩办事689
(三)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692
六、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94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94
(二)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697
(三)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700
(四)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702
七、廉洁从政,反对腐败703
(一)廉洁从政、反对腐败是无产阶级政党本质的体现704
(二)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现状709
(三)增强党性是廉洁从政反对腐败的根本保证713
六、严守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716
(一)只有增强纪律观念才能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717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严格党的纪律722
(三)遵守政治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725
九、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727
(一)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727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由之路729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732
十、解决好世界观问题738
(一)世界观决定着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739
(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43
(三)努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反对形而上学,防止和克服片面性748
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与方法752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752
(一)学习求知是增强党性的第一途径752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755
(三)学习现实生活中的英模事迹,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757
(四)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758
二、实践、实践、再实践760
(一)坚强的党性观念要靠在实践中刻苦磨练760
(二)坚强的党性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锻造761
(三)坚强的党性要在各种社会斗争的风浪中锤炼762
(四)坚强的党性要在严格健全的党内生活中培养巩固764
三、严于自我解剖,贵在坚持自觉766
(一)加强党性修养要严于解剖自己766
(二)加强党性修养贵在高度自觉767
(三)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持之以恒768
坚决保持党的性质和原则不变770
一、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保护和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770
二、坚持党的原则,抓紧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772
(一)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774
(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774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774
第五章 增强党性,积极认真地进行“三观”教育774
(三)加强世界观建设要着力于精神文明建设777
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781
(一)科学的人生观是共产党人对于人生的根本看法781
(二)科学人生观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782
(三)领导干部要自觉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786
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788
(一)人的价值的本质在于创造788
(二)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观念形态上对其自身价值认识上的一种自觉超越789
(三)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与非科学价值观791
(四)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799
(一)是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关键805
第一章 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805
一、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805
第六篇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进行党的建设805
(二)是保证我国“伟大变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806
(三)是保证我党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受风险考验的战略措施807
二、领导干部要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上做表率808
(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提高领导权威808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搞好党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809
(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810
(四)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党的政治影响811
(五)要通过正确途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813
(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四自”816
(一)高度重视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819
三、加强对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819
(二)把领导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823
(三)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829
第二章 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834
新党章概述834
一、党章834
(一)党制定党章的原因834
(二)党章的内容及其产生程序835
(三)党章在党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835
(四)党章的修改历史836
(五)党的十五大对党章的修改837
二、党的性质838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838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841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843
三、党的纲领845
(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党的最高理想845
(二)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的保证848
四、党的指导思想85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行动指南851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853
(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855
五、党的基本路线856
(一)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治国安邦的生命线856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857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858
(一)党的建设的总要求859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859
六、党的建设859
(二)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862
七、党的领导865
(一)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865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866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者的关系866
党的中央组织868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868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届时间及职权868
(一)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时间及职权870
(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区别870
二、党的中央委员会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870
(二)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职权870
(二)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侯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的规定871
(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871
三、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与中央委员会总书记872
(一)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产生872
(二)中央书记处与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关系及成员的产生872
(三)每届党的中央委员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工作的期限873
(四)党章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的规定873
(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候补委员按规定递补为委员需履行的手续874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分别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决定874
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874
(二)把县级委员会的任期改为五年的原因874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每届任期的年限874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874
党的地方组织874
三、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875
(一)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历届的年限及职权875
(二)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召集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要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875
四、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875
(一)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的原因875
(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876
五、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876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的产生876
(二)常委会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的职责876
六、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机关的设置及职权877
(三)上一届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工作为止期限877
党组878
一、可以成立党组的机关878
二、党组与党的委员会的区别878
三、党组的任务878
四、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的委员会指定879
五、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领导879
六、可以建立党委的工作部门及党委的产生、职权和任务的规定者879
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880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880
二、共青团怎样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881
三、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同时受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共青团上级组织的领导882
四、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883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885
第三章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885
一、新时期的改革开放885
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885
(二)改革开放给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886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及廉政建设的状况887
二、市场经济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双重影响889
(一)认识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889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891
(三)市场活动的消极因素对党风廉政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893
三、新时期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895
(一)从严治党治政,深入反对腐败895
(二)坚持党性原则,防止等价交换原则侵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896
(四)严肃党纪政纪,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897
(三)发扬优良传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97
(五)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约束机制898
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方针900
一、以邓小平同志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为指导900
(一)邓小平同志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900
(二)邓小平同志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902
二、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910
(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为推进改革、开放服务910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912
(三)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914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916
(一)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基础,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条件和基本保证918
加强建设、处理好各方面关系918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918
(二)党风廉政建设对发展经济的影响和作用919
(三)正确处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提高坚持“两手抓”的自觉性920
(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更新观念921
二、更新观念与发扬优良传统的关系921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922
(三)正确处理更新观念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关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923
三、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925
(一)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区别925
(二)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联系925
(三)防止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926
四、惩治腐败与保持稳定的关系927
五、改革创新与遵纪守法的关系929
(二)提高为维护稳定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929
(一)新的形势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改革创新930
(二)遵纪守法是改革创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保证931
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933
一、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所处的地位933
(一)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廉洁,就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933
(二)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自身廉洁,就能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为一之新933
(三)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自身廉洁,就能密切党同群众的鱼水关系933
二、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所起的作用934
(一)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934
(二)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起表率作用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935
三、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搞好廉洁自律937
(一)充分认识两个“五条规定”的重要意义,提高领导干部自查自纠的自觉性938
(二)努力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的质量939
(三)廉洁自律必须与惩戒措施相结合,并逐步加大惩戒的力度939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941
一、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意义941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941
(二)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能够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在复杂情况下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941
(三)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可以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942
二、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的基本要求942
(一)要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942
(三)党风廉政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943
(二)党风廉政教育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工作943
(四)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要走经常化、制度化的路子944
三、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的主要内容945
(一)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945
(二)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945
(三)开展民主集中制的教育946
(四)开展党纪、政纪、国法的教育946
(五)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947
四、党风廉政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方法947
(一)党风廉政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式948
(二)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949
(三)是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教材951
(二)是规范党风廉政工作的基本前提951
一、法规制度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951
加强党风廉政的法规制度建设951
(一)是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951
(四)是反对腐败的锐利武器952
(五)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952
二、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状况952
(一)制定发布了一批党风廉政法律法规952
(二)党风廉政立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954
三、加强党风廉政法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954
(三)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区分政策界限955
(四)为惩治腐败提供准绳955
(二)为发展、改革和稳定服务955
(一)实事求是955
(五)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956
(六)稳定性和适时变化相统一956
(七)与有关法律法规相协调956
(八)坚持群众路线956
四、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956
(一)必须正确处理为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职能服务和为纪检监察机关中心任务服务的关系957
(二)必须正确处理党纪立法和监察立法的关系957
(三)必须正确处理惩处性立法和预防性立法的关系957
(四)必须正确处理党风廉政立法与经济立法、行政立法的关系957
(五)必须正确处理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关系958
(六)必须正确处理立法与执法的关系958
(一)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959
一、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核心959
全党动手 齐抓共管959
(二)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的基本要求960
二、抓党风必须全党动手,齐抓共管962
(一)党委的组织、宣传部门要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962
(二)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治理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964
三、发挥党政机关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965
(一)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965
(二)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要任务965
二、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大案要案968
三、突出重点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968
一、进一步落实和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968
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968
第四章 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970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及其基本原则970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970
(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974
二、党内选举制度及党组织976
(一)党内选举制度976
(二)党组织978
第五章 加强党的队伍建设981
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981
一、党员的基本条件981
(一)申请入党条件981
(二)党员基本条件982
(一)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983
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983
(二)党员应当享受的权利988
三、发展党员993
(一)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侧重点993
(二)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环节994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教育及确定994
(四)发展党员的原则995
(五)发展党员的政治审查996
(六)入党介绍人的确定及应负的责任996
(七)入党志愿书的填写997
(八)支部党员大会接收新党员的程序及支委会应做的工作997
(一)党员预备期的含义998
四、预备党员998
(二)预备党员的义务与权利1001
(三)预备党员怎样过好预备期1001
(四)预备党员怎样交纳党费1003
(五)预备党员转正履行的手续及工作程序1004
(六)长期在外工作的预备党员1007
五、党员的退党问题1007
(一)党员要求退党的处理1007
(二)党员的自行脱党及处理1008
(三)劝党员退党应注意的问题1008
党的干部的自身建设1010
一、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1010
二、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011
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务的基本条件1012
(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做出实绩1013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1013
(三)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1014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1014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的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1015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1015
四、培养跨世纪的领导人才是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016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1018
一、抓紧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1018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1020
三、为科教兴国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1021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1023
(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1023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1023
第六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023
(三)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1024
(四)党的基层组织是各社会基层单位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可靠保障1024
(五)党的基层组织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的区别1025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025
(一)积极贯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四项指导方针1025
(二)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1026
(三)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1026
三、继续以农村和国有企业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027
(一)紧紧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大力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1027
(二)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028
热门推荐
- 145806.html
- 3755154.html
- 654686.html
- 2923521.html
- 2184938.html
- 1395302.html
- 3570241.html
- 2245590.html
- 3739514.html
- 3299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0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9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1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9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8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7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5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8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7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