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对“纯粹经验主义”和近代逻辑的考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对“纯粹经验主义”和近代逻辑的考察
  • (英)康福斯(M.C.Cornforth)著;陈修斋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
  • 出版时间:1954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对“纯粹经验主义”和近代逻辑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1

第一部分 唯物主义与经验主义11

第一章 十七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1

一 唯物主义与科学的世界观--倍根11

二 一个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系统--霍布士14

三 证明知识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洛克17

四 什么是知识的对象?19

五 分歧点22

一 十七世纪唯物主义底社会根源。拥护科学的唯物主义24

第二章 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科学、哲学和宗教24

二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26

三 科学与宗教的调和问题28

第三章 从唯物主义到纯粹经验主义--巴克莱31

一 “外间世界”存在吗?31

二 巴克莱底结论--宗教得到昭雪,无神论被毁灭35

三 纯粹经验主义的哲学36

四 线粹经验主义调和了科学与宗教38

第四章 从唯物主义到纯粹经验主义--休谟40

一 巴克莱的若干矛盾40

二 休谟底徹底性:原子主义和唯我论42

三 休谟哲学科学与宗教问题的关系48

第五章 不可知论者--康德和马赫52

一 不可知论52

二 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从两个角度对它的批判55

三 从康德回到纯粹经验主义--马赫59

四 科学思想阵营中的和事老62

第六章 对纯粹经验主义的批判66

一 我们怎样获得我们的知识?66

二 我们的知识关涉于客观的物质世界吗?68

三 感官知觉的对象75

四 纯粹经验主义是与科学结果可以相容的吗82

第二部分 逻辑分析、逻辑实证主义89

第七章 逻辑分析作为哲学方法89

一 伽利略式的进步;能推翻的和确定的真理89

二 逻辑作为哲学底本质90

三 逻辑分析底意义92

四 罗素论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95

五 逻辑分析作为一种非科学的思考的方法98

六 “常识”陷入困难103

七 逻辑分析底哲学--社会的倾向105

第八章 逻辑原子主义108

一 逻辑形式108

二 对命题形式的分析110

三 什么是一个命题?--图式说116

四 逻辑原子主义--一个形而上学系统119

五 对逻辑原子主义的批判122

第九章 维特根施坦底哲学131

一 为思维划一界限131

二 说和显示133

三 证实原则134

四 命题底意义和证实方法139

五 对科学的解释143

六 维特根施坦引导我们到了哪里?146

七 一种和生活脱离的哲学149

第十章 逻辑实证主义(一)157

一 哲学作为科学语言的逻辑语法157

二 对象问题和逻辑问题。形式理论和容忍原则158

三 形式的和实质的说话方式163

四 科学的逻辑166

五 物理主义170

六 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並且纯化了的172

第十一章 逻辑实证主义(二)174

一 对科学的“分析”174

二 记录陈述177

三 物理语言182

四 方法论的唯物主义和非方法论的主观主义186

第十二章 逻辑实证主义(三)189

一 “真正的逻辑”189

二 哲学的原则作为“语法的规则”。关于时间的若干提示191

三 关于语言的若干问题200

四 形式的方式作为有意义和无意义底标准209

五 科学与宗教212

五 结论213

第十三章 对科学的解释216

一 科学问题216

第十四章 结论218

二 实验、装置和仪器220

三 科学的解释226

四 科学的对象232

译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