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分析化学 第2版
  • 郭兴杰,温金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550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分析化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和一般分析过程2

一、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2

二、分析化学的一般分析过程4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5

习题6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统计处理7

第一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7

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7

二、准确度和精密度8

三、误差的传递11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3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5

一、有效数字15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6

三、数字的修约规则16

第三节 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17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17

二、t分布18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19

四、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21

五、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26

习题27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30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30

一、滴定分析法30

二、滴定方式31

第二节 标准溶液33

一、标准溶液及其配制方法33

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4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35

一、计算依据35

二、计算示例36

第四节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38

一、溶液中平衡的处理方法38

二、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40

习题45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47

第一节 酸碱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47

一、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47

二、一元酸(碱)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49

三、多元酸(碱)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51

四、两性物质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52

五、缓冲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53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55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55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56

三、混合指示剂57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58

一、强酸(碱)的滴定58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61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64

四、酸碱标准溶液67

五、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67

第四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70

一、非水酸碱滴定法原理70

二、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75

第五节 应用实例79

一、药用NaOH的测定79

二、铵盐和有机氮测定79

三、硼酸的测定80

四、萘普生钠的含量测定81

习题81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83

第一节 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84

一、配位平衡84

二、EDTA配位滴定曲线89

三、金属指示剂91

四、配位滴定的标准溶液93

第二节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94

一、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及判别式94

二、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96

三、提高滴定选择性97

第三节 应用实例101

一、配位滴定方式101

二、应用实例103

习题103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05

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105

一、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105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09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111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112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12

二、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115

三、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116

第三节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117

一、碘量法118

二、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21

第四节 应用实例126

一、碘量法126

二、高锰酸钾法128

三、亚硝酸钠法128

四、溴酸钾法和溴量法129

五、重铬酸钾法129

习题129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132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132

一、银量法的基本原理132

二、银量法的终点指示方法135

三、银量法的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139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140

一、沉淀重量分析法140

二、挥发重量分析法151

习题153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和永停滴定法155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概述155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56

一、化学电池和电池电动势156

二、相界电位和液接电位157

三、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158

第三节 直接电位分析法160

一、溶液pH的测定161

二、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165

三、超微电极、化学修饰电极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69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170

一、仪器装置和方法原理170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171

三、各种类型的电位滴定172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173

一、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73

二、永停滴定法的应用174

习题175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178

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78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178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79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181

一、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182

二、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184

第三节 光谱分析仪器185

一、辐射源185

二、分光系统185

三、辐射的检测187

第四节 光谱分析法的发展概况188

习题189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90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90

一、电子的跃迁类型190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常用术语192

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93

四、影响吸收带的主要因素194

五、朗伯-比尔定律196

六、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198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1

一、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201

二、分光光度计的光学性能和类型203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208

一、定性鉴别208

二、单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209

三、多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210

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214

五、酸碱离解常数和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217

第四节 光电比色法218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219

二、光电比色法的应用实例221

习题221

第十一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224

第一节 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225

一、分子的振动能级与振动光谱225

二、分子的振动形式226

三、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229

四、吸收峰的位置230

五、特征峰和相关峰233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吸收光谱234

一、脂肪烃类化合物234

二、芳香烃类化合物237

三、醇、酚、醚类化合物239

四、羰基类化合物240

五、含氮有机化合物243

第三节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45

一、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45

二、红外光谱仪的性能246

第四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246

一、试样的制备246

二、红外光谱解析247

习题249

第十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53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253

一、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253

二、共振吸收线254

三、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254

四、原子吸收线的形状255

五、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257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58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258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261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参数261

第三节 实验技术262

一、样品取样量及处理方法262

二、实验条件的选择262

三、干扰及其抑制264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66

一、定量分析法266

二、应用实例266

习题267

第十三章 荧光分析法269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69

一、分子荧光的发生269

二、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271

三、分子结构与荧光273

第二节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278

一、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78

二、定量分析方法279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280

第四节 荧光分析新技术281

习题282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283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284

一、原子核的自旋284

二、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285

三、自旋弛豫286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288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288

二、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288

三、溶剂和试样测定289

第三节 化学位移289

一、屏蔽效应289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290

三、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291

四、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293

第四节 偶合常数296

一、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296

二、偶合常数299

三、自旋系统300

第五节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303

一、峰面积和氢核数目的关系303

二、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方法304

第六节 核磁共振碳谱和相关谱简介306

一、核磁共振碳谱306

二、相关谱309

习题311

第十五章 质谱法314

第一节 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314

一、高真空系统和样品导入系统314

二、离子源315

三、质量分析器316

四、离子检测器318

五、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318

第二节 质谱和主要离子类型319

一、质谱319

二、主要离子类型320

三、阳离子的裂解类型322

第三节 质谱分析法324

一、分子离子峰的确认324

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325

三、分子式的确定325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26

第四节 综合解析333

习题336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340

第一节 色谱过程和基本概念340

一、色谱过程340

二、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341

三、色谱分离术语与定义345

第二节 色谱法的分类及基本类型347

一、色谱法的分类347

二、分配色谱法348

三、吸附色谱法349

四、离子交换色谱法351

五、分子排阻色谱法352

第三节 色谱法的基本理论354

一、塔板理论354

二、速率理论357

三、色谱分离方程360

习题361

第十七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364

第一节 薄层色谱法364

一、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概念364

二、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366

三、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吸附剂和展开剂367

四、薄层色谱实验方法370

五、薄层色谱分析方法372

六、薄层扫描法简介373

第二节 纸色谱法376

一、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376

二、纸色谱实验方法376

第三节 经典液相柱色谱法377

一、硅胶柱色谱法378

二、聚酰胺柱色谱法378

三、凝胶柱色谱法379

习题380

第十八章 气相色谱法382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流程382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382

二、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383

第二节 气相色谱的固定相383

一、气液色谱的固定相383

二、气固色谱的固定相387

第三节 气相色谱仪387

一、气路系统和进样系统387

二、色谱柱387

三、检测器388

第四节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392

一、气相色谱速率理论392

二、气相色谱实验条件的选择393

三、衍生化法395

第五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395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的特点395

二、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96

第六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397

一、定性分析方法397

二、定量分析方法398

第七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401

习题402

第十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405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固定相和流动相406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406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406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409

四、正相化学键合相色谱法412

五、反相化学键合相色谱法412

六、反相离子对色谱法413

七、其他高效液相色谱法415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条件的选择417

一、高效液相色谱中的速率理论417

二、分离条件的选择418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420

一、输液系统420

二、分离和进样系统421

三、检测系统423

四、数据记录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426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426

一、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426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427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428

一、新型固定相和新型检测器428

二、色谱联用新技术428

习题429

第二十章 毛细管电泳法431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431

一、电泳和电泳淌度432

二、电渗和电渗淌度432

三、表观淌度434

四、柱效及其影响因素435

五、分离度437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法的主要分离模式437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438

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440

三、毛细管凝胶电泳442

四、毛细管电色谱442

五、毛细管等电聚焦和等速电泳442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仪和实验方法443

一、毛细管电泳仪443

二、实验方法445

习题451

附录452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452

附录二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005年IUPAC)455

附录三 常用相对分子质量表457

附录四 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459

附录五 配位滴定有关常数463

附录六 常用电极电位表467

附录七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Ksp)(18~25℃)472

附录八 主要基因的红外特征吸收峰474

附录九 质谱中常见的中性碎片与碎片离子481

附录十 气相色谱法常用固定液4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