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二 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 第1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詹向阳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ISBN:978780529652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36页
- 文件大小:167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银行-经济管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二 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模式二 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3
第一册目录3
第一部分 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安全与银行危机3
第一编 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与入世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3
第一章 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的模式3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3
一、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主题3
(一)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3
(二)金融安全的内涵4
二、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关系5
(一)时间滞后5
(二)空间转移5
三、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6
(一)国际因素6
(二)内部因素7
四、我国金融的安全问题8
(一)潜在影响因素分析8
(二)中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分析9
(三)防范及其操作实务10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11
一、金融全球化有关问题11
(一)定义及特征11
(二)金融全球化的形成原因12
(三)金融全球化的影响12
二、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13
(一)金融危机的基本概念13
(二)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风险13
(三)金融全球化下风险产生的原因14
(四)金融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特点15
(五)金融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16
(六)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17
【专家论坛】19
从经济虚拟化角度来理解金融危机19
全球化下的国家金融安全21
【银行家说】26
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26
【本土探索】32
金融全球化的风险及防范32
【国际典范】36
走出危机的俄罗斯银行业36
美国八、九十年代银行危机:成因、处置方法及启示37
第二章 国外的重大金融危机及经验教训46
第一节 墨西哥金融危机及经验教训46
一、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经过46
二、墨西哥货币危机的成因47
三、墨西哥危机的启示47
第二节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49
一、金融危机的经过49
(一)第一阶段49
(二)第二阶段49
(三)第三阶段50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50
(一)对外国资本的滥用50
(二)盲目实行金融自由化50
(三)经济结构失衡50
(四)经常项目长期发生逆差,外汇储备少51
(五)粗放型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泡沫化51
(六)僵化的汇率政策51
(七)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反应迟钝52
三、金融危机的教训52
(一)谨防货币高估53
(二)密切注意景气波动53
(三)不动产价格暴跌是危机的先兆53
(四)对短期资本流入急剧增加保持警惕53
(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已经发生的不良贷款53
(六)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经营不善的企业、尤其是财务管理薄弱的企业53
(七)金融危机必定与政府官员的腐败有密切联系54
(八)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严格控制新的不良贷款的发生54
第三节 日本金融危机及经验教训54
一、日本金融危机的经过54
(一)经济泡沫的兴起54
(二)日本神话的破灭55
二、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55
(一)高干预是促使日本金融危机的政策因素55
(二)泡沫经济是诱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56
(三)支撑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旧体制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56
(四)金融机构管理的缺陷56
三、日本金融危机的教训57
(一)鼓励竞争进取,抑制金融投机,建立和健全金融机构的自律性风险机制57
(二)正确认识金融政策的时滞效应和宏观调节作用57
(三)加快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维护金融安全的监督体系57
第四节 阿根廷金融危机及经验教训57
一、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基本经过57
(一)第一阶段57
(二)第二阶段58
(三)第三阶段58
(四)第四阶段58
二、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原因58
(一)基本诱因:经济衰退58
(二)偷税漏税严重58
(三)官员腐败59
(四)国际社会救援不力59
(五)过于注重通货膨胀问题,忽视失业等其他经济问题59
(六)货币局制度方面原因59
(七)政府诚信下降59
三、阿根廷危机的教训60
【专家论坛】60
论马来西亚应对金融危机的新策略60
阿根廷危机的挑战: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63
【银行家说】67
金融危机中的阿根廷银行体系67
【本土探索】70
论入世引发我国银行危机的可能及对策70
【国际典范】72
从赤字、外债、财政、政府腐败等角度看印尼的金融危机72
从墨西哥和泰国的货币金融危机看我国如何避免金融动荡75
第三章 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隐患及防范模式80
第一节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80
一、WTO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规范及要求80
二、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81
(一)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81
(二)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82
(三)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83
第二节 我国金融业安全隐患84
一、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的提出84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85
(一)国民经济的债务依存度(债务负担)上升85
(二)信贷资产质量低85
(三)证券市场风险严重85
三、我国银行业的潜在隐患86
(一)信贷资产质量不高86
(二)资本充足率低86
(三)经营效益不佳,效率低下87
四、我国金融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形式88
(一)不良贷款比重大88
(二)乱设机构、乱集资、乱放贷现象严重88
(三)灰黑色资金市场导致的金融安全隐患88
(四)证券、期货市场和股份制改造运行不够规范88
(五)外汇黑市导致的金融安全隐患88
(六)随着外债额度的不断增加,外债风险日益显露88
(七)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和不规范操作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89
第三节 确保我国金融安全的若干对策建议及经典范例89
一、对策设计的原则要求:全面性、匹配性、灵活性89
二、对策建议90
(一)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90
(二)强化银行内部管理和控制90
(三)真正做到金融法治90
(四)加大金融安全创新力度90
(五)处理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开放的关系91
(六)研究开发金融电子化的软件平台和金融电子设备的核心技术91
(七)坚持稳健汇率政策,努力搞好国际收支管理91
(八)成立专门金融安全研究和决策机构,制定金融安全政策和标准91
(九)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91
第四节 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92
一、金融自由化92
(一)关于金融自由化理论92
(二)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93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94
二、金融创新97
(一)金融创新的涵义97
(二)金融创新的主要类型98
(三)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99
(四)我国金融创新的对策100
三、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101
(一)金融业务范围的自由化与金融风险102
(二)利率的自由化与金融风险102
(三)金融机构设置的自由化与金融风险102
四、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模式103
(一)衍生金融工具与金融风险103
(二)金融资产证券化与金融风险104
(三)金融创新带来的其他风险104
【专家论坛】105
关于我国金融风险的思考105
易宪容:以金融创新化解储蓄风险108
【银行家说】111
对我国当前金融风险的认识及政策建议111
金融创新转贷款规避汇率风险115
【本土探索】116
加入WTO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116
第二编 金融全球化下银行危机对我国的经验教训与启示121
第一章 金融全球化下的银行危机121
第一节 银行危机及演化121
一、银行危机的定义及判断标准121
二、银行危机的实质122
三、银行危机的特殊性122
(一)不允许流动性不足123
(二)银行业的风险有别于一般行业的风险123
(三)杠杆作用是银行危机蔓延的核心所在123
(四)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明显124
四、有关银行危机的理论解释124
(一)明斯金对银行危机的分析124
(二)昆特和德特阿荷对银行危机的分析124
(三)克鲁格曼和萨克斯关于银行危机的解释124
(四)许成刚和黄海洲对银行危机的研究125
五、银行危机一般的生成过程125
(一)政府干预与过度贷款125
(二)信贷快速扩张导致利率上升125
(三)不良资产上升125
(四)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破产126
(五)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下跌126
(六)本国货币贬值126
(七)以银行破产为先导形式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126
六、银行危机演化127
(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银行危机演化的特点127
(二)20世纪30年代的银行危机及其特点129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银行危机及其特点130
(四)总结132
七、银行危机大事表133
第二节 银行危机成因及影响分析134
一、关于银行危机成因的理论134
(一)传统银行危机理论分析134
(二)银行危机的“法律限制”理论135
二、银行危机的成因136
(一)经济危机引起银行危机136
(二)经济增长与银行对外借款的互动导致银行危机137
(三)现实经济形态与银行危机138
(四)银行业的内在脆弱性与银行危机140
(五)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与银行危机143
(六)金融结构对银行危机的影响144
(七)金融政策与银行危机145
三、银行危机的影响分析146
(一)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影响146
(二)银行危机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147
(三)银行危机威胁着银行的生存与发展147
(四)银行危机不仅对经济有严重的不利影响,而且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148
(五)银行危机影响货币供给量148
(六)银行危机使支付系统崩溃148
(七)银行危机对金融结构的影响149
(八)银行危机还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收支具有较大影响149
第三节 银行危机的传染效应150
一、银行危机传染性的概念150
二、银行危机具有传染性的原因150
(一)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难以配合150
(二)信息不对称150
(三)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网络150
(四)银行机构破产影响的传染性151
(五)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151
三、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银行危机的传染性151
四、银行危机的传染机制151
(一)资金联系:接触传染机制152
(二)银行恐慌:非接触传染机制152
(三)银行传染效应153
【专家论坛】156
银行危机:中国必须正视的现实156
未来银行危机的防范: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161
关于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问题的探讨164
【银行家说】170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失误与银行危机170
【本土探索】173
客户资源丧失存款自然流失 银行危机并非耸人听闻173
中国会爆发银行危机吗173
【国际典范】178
新兴经济体银行危机的根源和早期预警指标178
缅甸银行危机及其影响188
第二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比较190
第一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成因的比较190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概况190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的共同原因192
(一)银行失败与银行危机192
(二)昆特和德特阿荷的分析192
(三)国际清算银行的分析192
三、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的共性特征与原因分析193
(一)政府的高度介入和不当干预所导致的关系借贷泛滥193
(二)银行资产负债与币种、期限、结构的配合不当195
(三)宏观经济不稳定195
(四)汇率制度的缺陷196
(五)资本充足率的实际不足196
(六)信贷膨胀、资产价格下跌及不良资产的大幅度增长197
(七)会计、信息披露和法律框架不健全198
四、发展中国家爆发银行危机的原因的特殊性的分析198
(一)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差198
(二)金融发展阶段不同198
(三)发展中国家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较发达国家严重199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影响比较200
一、银行危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200
二、影响差异的原因分析200
三、实例:日本银行危机与印尼银行危机202
(一)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危机202
(二)印尼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危机202
【专家论坛】203
国有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相关问题研究203
影响金融安全区建设的因素与对策208
理解银行危机,防范银行危机211
【本土探索】217
银行危机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启示217
【国际典范】221
从南亚国家的角度来看银行危机的共性、错误及教训22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防范金融危机223
第三章 国外近年重大银行事件案例分析229
第一节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真相与教训229
一、巴林银行事件的经过229
二、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230
(一)内部管理失控,有规不循,监管不力,是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230
(二)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是巴林银行倒闭的关键所在230
(三)资金管理不严,监控不到位,是巴林银行倒闭的“催化剂”230
三、教训与启示231
(一)严禁违规越权经营231
(二)金融衍生商品是把“双刃剑”,加强监管方能除弊兴利232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传导机制232
(四)金融机构应健全内部监测机制和有效实施风险控制232
(五)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反映了巴林银行用人制度的失误233
第二节 法国里昂信贷银行风波233
一、里昂信贷银行风波的经过233
二、里昂信贷银行巨额亏损的背景原因234
(一)金融自由化后的反差234
(二)政府产业政策的失误234
(三)法国经济萧条引起的并发症234
(四)风险控制能力与扩张速度之间的脱节以及落后的经营理念235
(五)国有化和私有化政策左右摇摆235
(六)法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不容乐观235
(七)根深蒂固的文官政治和精英集团236
三、里昂信贷银行风波的经验教训236
(一)用人不当,屡屡失误236
(二)购并非传统行业是一个美妙的陷阱236
(三)“欧洲第一”是脱离实际的236
第三节 百富勤投资银行倒闭内幕及启示237
一、百富勤投资银行倒闭经过237
(一)百富勤原来的一些合作银行,对她的信贷许诺开始取消237
(二)百富勤的正常业务受到干扰238
(三)打击与百富勤利益相关的股票238
(四)大肆抛售百富勤股票,尤其是克兰富林集团的邓普顿基金238
(五)美国基金和一些投机投资者通过攻击印尼来达到“消灭”百富勤的目的238
二、百富勤投资银行倒闭原因238
(一)经营方法不能因地制宜238
(二)集团陷入负债深渊,缺乏流动资金238
(三)风险约束机制不健全239
(四)“债券小子”逆势放债239
三、百富勤投资银行倒闭的教训239
(一)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战略239
(二)流动性管理是金融机构的首要内容240
(三)重新认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240
【专家论坛】241
银行危机展望:两个主要原因,一项补救措施241
天使与魔鬼 反思百富勤245
【本土探索】247
湖北省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脚步正步步向前247
【国际典范】250
1998年俄罗斯金融银行业危机回顾及前景展望250
第四章 我国银行安全网的构建253
第一节 银行安全网的构成和功能253
一、银行安全网定义及演化253
(一)金融安全网定义253
(二)银行安全网253
(三)银行安全网演化及特点254
二、银行安全网的构成及功能255
(一)预防管制255
(二)应急管理255
(三)退出管理257
第二节 银行危机的预测与控制258
一、银行危机的预测258
二、银行危机的预防259
(一)政府监管259
(二)内部管理260
(三)行业自律260
(四)市场约束261
(五)营运环境262
(六)国际合作262
三、银行危机的控制262
第三节 我国银行安全网的现状及其完善264
一、我国银行安全网的现状及问题264
(一)我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处理方法和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方面亟待改进264
(二)与严格的利率管制和分业管制相比较,对银行的日常业务监管相当薄弱264
(三)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与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级相关的条款只有两条264
(四)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进入管制制度265
二、我国银行安全网的完善265
【专家论坛】267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267
金融安全的概念及金融安全网的建立274
【银行家说】280
构建金融安全区的设想280
【本土探索】284
建立金融安全区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284
【国际典范】287
日本的银行危机287
第二部分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实务(上)297
第三编 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的理论和模式297
第一章 商业银行风险概述297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的含义297
一、银行风险的概念297
二、银行风险与经济风险和保险风险的区别297
(一)风险涉及的内容不同298
(二)风险的影响作用不同298
(三)风险的承担者不同298
(四)研究风险的范围和着力点不同298
(五)研究风险的任务和方法不同299
第二节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299
一、信用风险299
(一)本金风险300
(二)第三者保证风险300
(三)潜在替代风险300
(四)包销风险和证券交易保险300
(五)信贷集中风险300
二、流动性风险300
三、利率风险301
(一)缺口风险301
(二)利率结构风险301
(三)借款人和存款人的潜在选择权风险302
(四)平均期限匹配风险302
四、汇率风险302
五、经营风险303
六、市场风险303
七、环境风险304
八、法律风险304
九、国家风险304
十、竞争风险304
第三节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及分类305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305
(一)银行风险的基本特征305
(二)我国银行风险的特征306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307
(一)从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上分类307
(二)从银行风险本身的特征上划分307
(三)按形成风险的环境因素划分308
(四)从银行风险表现形态上区分308
三、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两个突出特点308
(一)集中趋势308
(二)多发趋势309
四、我国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且多发的原因分析309
第四节 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和发展310
一、银行风险产生的条件310
(一)银行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311
(二)银行风险产生的充分条件311
(三)银行风险产生的根本条件311
二、银行风险的规律311
(一)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制约着银行风险312
(二)追逐高额收益易于引起银行风险312
(三)经营管理不善必然引起银行风险312
(四)银行风险既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又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313
(五)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也会影响银行风险313
(六)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银行风险的侧重面不同314
三、银行风险的发展演变314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银行业的风险314
(二)资本主义时期银行业的风险315
(三)帝国主义时期及当代西方国家的银行风险316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银行业风险317
【专家论坛】318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及控制318
【银行家说】320
经营管理新举措与银行风险新变化320
【本土探索】323
加入WTO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影响323
中国银行:关起门来控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325
【国际典范】328
澳大利亚、新加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与借鉴328
德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与借鉴334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339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339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339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340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340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340
三、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342
(一)风险管理的产生342
(二)风险管理的发展344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345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所以极其重要与银行的特点密不可分345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还来源于国际金融的动荡346
(三)国际银行业的实践证明了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346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348
第二节 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348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348
(一)风险识别的任务349
(二)风险识别的方法351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评估355
(一)风险评估的内容355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358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361
第三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程序和原则361
一、风险管理的目标361
(一)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362
(二)银行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362
二、风险管理的程序364
(一)银行风险识别364
(二)银行风险估测365
(三)银行风险评价365
(四)银行风险控制365
(五)银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365
三、风险管理原则365
(一)银行风险管理的总体原则365
(二)银行风险管理的具体原则366
第四节 商业银行风险的处理368
一、风险处理的步骤368
(一)研制处理方案368
(二)确保方案实施369
二、风险处理的方法370
(一)风险控制370
(二)风险补偿370
(三)风险分散370
(四)风险自留371
(五)风险抑制371
(六)风险回避372
(七)风险转嫁372
(八)风险保险372
【专家论坛】37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矛盾373
新巴塞尔原则下的风险管理376
【银行家说】379
防范风险 挑战未来379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383
【本土探索】386
WTO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386
构建科学授信决策机制391
【国际典范】39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IRB)的建立与应用392
第三章 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及新措施398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398
一、资产风险管理理论398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398
(二)可转换能力理论399
(三)预期收入理论400
(四)资产结构理论401
(五)超货币供给理论402
二、负债风险管理理论402
(一)银行券理论403
(二)存款理论403
(三)购买理论404
(四)销售理论405
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406
(一)速度对称原理407
(二)目标互补原理407
(三)规模对称原理407
(四)结构对称原理407
(五)资产分散化原理407
第二节 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408
一、银行资产管理法408
(一)资金集中法409
(二)建立分层次的准备金制度,实行“头寸”管理,采用备付金比例考核的方法409
(三)资产分配法410
(四)线性规划法411
二、负债管理方法413
(一)准备金头寸负债管理413
(二)贷款头寸负债管理414
(三)其他负债管理方法414
三、资产负债管理方法415
(一)利差管理法415
(二)差额管理法417
(三)期限管理法419
(四)利率敏感性分析420
(五)比例指标法422
第三节 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措施424
一、资产负债外管理方法424
(一)金融期货交易法425
(二)期权交易法427
(三)利率调换法429
二、金融工程学430
三、巴塞尔体系431
(一)跨国银行机构的合作监管原则431
(二)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管理原则432
(三)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432
(四)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433
【专家论坛】434
巴塞尔委员会的授信风险集中度管理原则及其国际比较434
【银行家说】437
浅谈加强商业银行基层营业机构风险防范437
【本土探索】44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441
【国际典范】445
欧洲商业银行的十四个风险管理理念445
第四章 金融创新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449
第一节 金融创新及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关系449
一、如何看待银行创新中的风险449
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体现450
三、金融创新工具的作用452
第二节 商业银行创新面临的主要风险453
一、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453
(一)金融监管失效风险453
(二)金融创新工具风险453
(三)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过度竞争造成信贷增量风险和存量风险加大453
(四)资产多元化及货币替代品增多造成泡沫经济的风险453
二、银行创新的风险成本和风险收益454
(一)银行创新的风险成本454
(二)银行创新的风险收益454
(三)银行创新的内容与风险成本、风险收益的关系455
三、金融创新的影响456
(一)金融一体化、国际化457
(二)金融产业化457
(三)金融自由化457
第三节 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457
一、我国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57
二、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借鉴作用461
(一)金融企业制度的创新462
(二)处理好银行创新与法规管制的关系462
(三)加强金融业务品种的创新463
(四)改善优化环境、完善风险创新463
【专家论坛】464
中外资银行风险管理:趋势、差距与对策464
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466
【银行家说】468
确保国有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468
【本土探索】469
农发行吴江支行转变观念大胆实践 风险管理初见成效469
【国际典范】471
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及主要新方法471
第五章 银行国际化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475
第一节 银行国际化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475
一、银行国际化的含义475
(一)业务国际化475
(二)机构国际化476
(三)管理国际化476
(四)监管国际化476
二、银行国际化的宏观经济效应477
(一)经济的影响477
三、国家风险的分类477
(一)经济风险477
(二)殖民时代478
(三)现代银行国际化阶段478
第二节 商业银行国际化及国家风险479
一、国家风险的定义480
(一)来源480
(二)存在范围480
(三)银行国际化对东道国的影响480
(四)银行国际化对母国的影响480
二、银行国际化的历史进程480
(一)欧洲时代480
(二)政治风险482
(三)社会风险482
三、国家信用的管理和防范483
(一)国家信用评级483
(二)国家风险的额度管理484
第三节 入世我国商业银行凸显的安全隐患484
一、入世国际银行业的竞争特征484
(一)竞争空间的全球化扩展484
(二)竞争主体空前增加485
(三)竞争由传统业务扩展到新兴业务485
二、我国银行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485
(一)有利条件485
(二)不利条件486
三、WTO对银行业的影响486
(一)积极影响486
(二)不利影响487
第四节 我国商业银行安全营运的战略思考489
一、我国政府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不足489
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489
(一)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完善489
(二)要以防范为主,提高人民银行和各个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490
(三)按照精减、高效的原则,精减机构和人员490
(四)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时,要充分考虑采取市场手段要以市场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490
(五)加强和完善中央银行监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490
(六)要在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社会的金融风险意识490
(七)采取措施分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金额风险490
【专家论坛】491
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491
【银行家说】494
金融安全的辨证思考494
【本土探索】497
对推行跨国公司全球统一授信的思考与建议497
【国际典范】500
新加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与思考500
第四编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制度借鉴506
第一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506
第一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506
一、内部控制的一般理解506
(一)日本会计学会主审特别委员会定义506
(二)新加坡银行界定义507
(三)智利审计署定义507
(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定义507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涵义507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形成与发展508
(一)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形成与发展508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形成与发展508
第二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509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作用509
(一)制约与激励作用509
(二)促进作用510
(三)统合整体作用510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510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金融业安全保障体系的微观基础510
(二)国际金融动荡以至金融危机的发生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510
(三)《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和金融全球一体化要求商业银行强化内部控制511
第三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512
一、从总体上来看目标512
二、从理论上来看目标512
(一)行为目标512
(二)信息目标512
(三)合法性目标513
三、具体目标513
(一)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银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513
(二)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513
(三)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513
(四)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513
(五)确保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行514
【专家论坛】514
健全内部控制 防范金融风险514
【银行家说】516
依法加强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516
【本土探索】519
坚持以人为本 确立内控优先519
从内控制度入手控制金融风险522
业务快速发展 内控绝不放松525
【国际典范】525
巴塞尔内部控制框架与我国商业银行525
第二章 现代三大管理理论与银行内部控制531
第一节 现代系统论531
一、系统论的提出531
二、系统论的主要内容531
(一)系统论的定义531
(二)系统概念531
(三)系统方法532
(四)系统评价532
(五)系统思维533
三、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534
(一)层次性534
(二)相关性534
(三)动态性534
(四)环境适应性534
(五)目的性534
(六)整体性534
四、以系统论的观点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系统结构534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纵向结构534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横向结构535
第二节 现代信息论与银行内部控制536
一、信息的内涵536
(一)申农的信息含义界定536
(二)维纳的信息定义536
(三)其他的信息含义537
二、信息的特性537
(一)信息具有客观性537
(二)信息具有可传递性537
(三)信息具有时效性538
(四)信息具有可开发性538
(五)信息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538
(六)信息具有可压缩性538
(七)信息具有价值性538
(八)信息具有共享性538
三、在信息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538
(一)使信息系统的每个环节相互协调、正常运转的要求539
(二)建立信息系统对会计的要求539
(三)建立信息系统对电子计算机处理系统的要求539
第三节 现代控制论与银行内部控制540
一、控制论和经济控制论540
二、银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540
(一)确立调节方式540
(二)建立自检系统541
三、按照控制论的要求建立银行内部控制系统542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法542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手段543
【专家论坛】544
对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之我见544
【银行家说】546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的内部防范546
【本土探索】548
加强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548
抓内控建设 防金融风险551
第三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外部协调与约束553
第一节 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协调553
一、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的联系553
二、银行内控与金融监管的区别553
(一)金融监管与银行内控的对象不同553
(二)金融监管与银行内控的内容不同554
(三)金融监管与银行内控的管理主体不同554
(四)金融监管与银行内控的目标不同554
(五)金融监管与银行内控实施的方式不同554
三、WTO体制下的金融监管框架555
(一)WTO协议规定的一些共同监管原则555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和监管格局560
四、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内控建设的指导和要求562
(一)中国人民银行推进银行业内控建设的进程562
(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562
(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562
(四)《指导原则》和《若干意见》的特点和意义563
五、内部控制与中央银行监管协调564
(一)内部控制与央行监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564
(二)内部控制与央行监管协调的必要性565
第二节 内部控制与行业自律协调566
一、金融机构的同业约束与内部约束566
(一)金融机构的同业约束567
(二)金融机构的内部自律567
二、金融机构的审计和稽核567
三、内部控制与行业自律568
(一)银行同业自律组织及其职能568
(二)我国银行公会建设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569
【专家论坛】572
关于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572
略论完善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制度575
【银行家说】578
商业银行财务总监与内控有效性578
【本土探索】582
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防范金融会计风险582
第四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586
第一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与内容586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586
(一)控制环境586
(二)风险评估587
(三)控制活动588
(四)信息交流589
(五)监管、修正和评审590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592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593
(一)管理控制593
(二)内部稽核控制595
(三)会计控制596
(四)职工素质控制598
第二节 商业银行建立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598
一、内部控制要反映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要求599
二、内部控制必须要控制好关键点599
三、内部控制要特别注意例外情况599
四、内部控制要与组织结构相适应599
五、内部控制必须要明确责任划分600
六、内部控制要善于把握变化趋势600
第三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程序与控制方法600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600
(一)有效性原则600
(二)审慎性原则601
(三)全面性原则601
(四)及时性原则601
(五)独立性原则601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程序602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602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602
(三)内部控制评价602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603
(一)组织控制法603
(二)目标控制法603
(三)程序控制法603
(四)授权控制法603
(五)措施控制法603
(六)检查控制法603
第四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604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征604
(一)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运作的体系604
(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事前防范机制604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既针对经常性的、预期的事项,又要对于突发性事件作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能进行基本控制604
二、各家银行的外部控制的特征605
(一)股份公司的管理监督体系605
(二)审慎经营的理念和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605
(三)纵向的授权与审批制度605
(四)系统内部控制与业务融为一体的控制活动605
(五)完善的信息系统605
(六)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岗位和部门设置605
三、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606
(一)加强内部控制是外部监管的要求606
(二)加强内部控制是增强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需要606
(三)加强内部控制是保障金融业安全的基础606
(四)加强内部控制是世界性金融风险给予的启示606
(五)加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自我约束的保证607
(六)加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内在需要607
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缺陷607
(一)内部控制无法杜绝一个实体出现决策失误607
(二)内部控制无法防范两个或更多人的串通舞弊607
(三)内部控制无法制约管理部门超越内控体系的行为608
(四)内部控制可能因简单的错误或过失而失效608
(五)内部控制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608
(六)内部控制具有相对滞后性609
(七)内部控制受设计者知识及经验的限制609
五、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609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界定609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610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原则613
(四)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机构614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方法、处罚原则615
(六)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的作用616
(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17
【专家论坛】626
从金融风险谈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626
强化银行内部控制 防范化解经营风险629
【银行家说】632
构建有效的银行内控系统632
【本土探索】634
金融机构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应克服的四种偏向634
热门推荐
- 2405644.html
- 2689425.html
- 1360444.html
- 3524839.html
- 2580118.html
- 3538425.html
- 1194673.html
- 1931115.html
- 680019.html
- 1084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83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2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3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2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9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6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8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