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行政法学前沿问题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步洪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037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行政法学(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行政法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行政法学前沿问题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行政强制、行政执行与行政法实务3
第一部分 行政强制与行政执行法研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0年年会主题3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4
(一)行政执行的概念4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7
(三)行政强制行为的概念10
(四)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12
(五)扶助性行政强制14
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19
(一)行政本位模式20
(二)司法本位模式22
(三)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23
(四)模式选择与强制执行权配置37
三、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46
(一)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的必要性46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49
(三)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范围52
(四)行政主体之间执行权限的划分56
(五)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规则60
(六)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救济65
四、即时强制67
(一)即时强制的概念67
(二)即时强制的性质72
(三)即时强制的条件75
(四)即时强制的方法79
(五)即时强制的救济82
五、非诉行政执行84
(一)非诉行政执行的产生与发展84
(二)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成因87
(三)非诉行政执行的性质90
(四)法院对行政执行依据的审查93
(五)完善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思路96
(六)完善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有益探索99
六、行政强制中的和解101
(一)问题的提出101
(二)行政强制中和解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02
(三)行政强制中和解的几个阶段106
(四)对行政强制中和解的控制107
第二部分 行政法实务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0年年会探讨的其他问题109
一、行政行为的更正109
(一)对“行政行为更正”的界定110
(二)行政行为的更正对象111
(三)行政行为更正的原则和机关114
(四)行政行为的更正方法和方式117
(五)行政行为更正的效力120
二、关于工伤认定行为的可诉性121
三、利害关系人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123
(一)传统理论、司法实践及其缺陷124
(二)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的根据125
(三)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的条件130
(四)利害关系人诉讼的常见形态137
(五)利害关系人与行政诉讼第三人144
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中的问题145
(一)行政复议范围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46
(二)复议当事人资格与诉讼当事人资格的认定148
(三)行政复议审查与行政诉讼审查的范围149
(四)复议与诉讼的审查依据和法律适用151
(五)行政复议终局裁决与司法终审153
五、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155
(一)规章规定的行政主体规范的适用155
(二)规章规定的行政行为内容规范的适用159
(三)规章规定的行政程序规范的适用161
(一)法定程序的界定164
六、行政程序的司法审查164
(二)行政程序司法审查的主要内容166
第二编 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1年年会主题173
第一部分 依法行政的宏观问题173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问题173
(一)依法行政的涵义173
(二)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原则177
(三)依法行政的成就178
二、依法行政的宪政基础179
(一)作为依法行政制度前提的民主180
(二)作为依法行政机制保障的法治182
(三)作为依法行政价值追求的人权185
三、行政法的发展走向187
(一)行政“疆域”的变迁187
(二)行政权行使主体的变迁191
(三)行政法原则的变迁194
(四)行政目标和手段的变迁199
(五)行政控权机制的变迁202
四、依法行政的范式转换206
(一)计划帝国之下行政权与法的关系207
(二)法治国家之下行政与法的关系209
五、依法行政与中国人文基础212
(一)中国人文基础与依法行政理念的冲突213
(二)人文缺陷的克服与依法行政观念的树立215
六、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17
(一)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应然关系217
(二)我国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20
(三)行政法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222
(四)改善行政法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建议223
七、依法行政与行政法立法225
(一)行政法立法的宗旨225
(二)行政法立法与行政法治原则226
(三)行政法立法的原则228
(四)立法决定权与行政决策权229
(五)立法民主与立法平等232
八、依法行政的依据235
(一)依法行政依据的种类235
(二)“法律优先”的障碍236
(三)法律作为排他依据的事项238
九、依法行政与行政组织240
(一)行政主体资格与自费行政单位240
(二)职权法定与权限冲突241
(三)部门利益化与执法扭曲244
(四)双重领导与地方保护246
(五)首长负责制与领导干预247
(六)现行干部制度的缺陷248
(一)立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249
十、依法行政的问题及对策249
(二)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251
(三)行政本位主义及对策257
(四)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59
(五)法律责任追究中的问题及对策260
十一、宪法的适用263
(一)理论界对《批复》的评价264
(二)宪法的直接可适用性266
(三)宪法私法化的危险268
第二部分 依法行政的中观问题276
一、依法行政与行政审批276
(一)行政审批的涵义与特征276
(二)行政审批存在的问题及危害278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81
(四)立法设定行政审批的有关问题286
(一)行政计划的定义291
二、依法行政与行政计划291
(二)行政计划的特征293
(三)行政计划的分类294
(四)行政计划的功能296
(五)有关行政计划的其他问题298
三、依法行政与行政指导303
(一)行政指导行为的合法性304
(二)行政指导与依法行政的关系307
(三)行政指导存在的问题分析313
(四)行政指导法治化的措施315
(五)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320
(六)行政指导引起诉讼的有关问题324
四、行政事实行为326
(一)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和意义326
(二)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333
(三)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334
(一)无权限行政活动的涵义336
五、无权限行政活动336
(二)无权限行政活动的分类和形式342
(三)无权限行政活动的救济344
六、依法行政与行政审判346
(一)依法行政与行政审判的基本观念346
(二)依法行政与行政审判的关系349
第三部分 依法行政的微观问题353
一、地方立法中的“变通规定”353
(一)变通规定的产生背景353
(二)变通规定的种类355
(三)变通规定与其他规定的关系356
(四)变通规定的权限范围357
(五)变通规定的适用362
二、行政补偿的范围363
(一)行政补偿的行为范围363
(二)行政补偿的事项范围365
(三)行政补偿的权益范围366
三、一事不再罚原则367
(一)“一事”的界定368
(二)一事不再罚的理由和例外372
(三)一事不再罚的运作机理375
四、行政执法责任制382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理论基点382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385
五、行政复议的审查方式391
(一)行政复议审查方式的演进391
(二)现行审查方式的缺陷393
(三)完善行政复议审查方式的建议397
六、自然资源权属争议引起的行政复议400
(一)自然资源权属争议的成因400
(二)自然资源问题给行政复议带来的挑战401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402
七、行政裁决的法律救济406
(一)行政裁决法律救济的制约因素406
(二)行政裁决的救济模式408
八、国家赔偿制度保障的“合法权益”412
(一)法律规范之间的内在冲突412
(二)判令重作行政行为的误区414
(三)程序违法的侵权责任415
(四)合法权利推定416
九、行政诉讼被告胜诉的条件419
(一)行政行为符合法定权限419
(二)行政行为具有事实根据421
(三)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422
(四)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正确422
(五)行政行为符合公正原则要求423
(一)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可行性分析427
第三编 行政程序立法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主题427
一、行政程序立法的基本问题427
(二)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功能432
(三)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标与模式433
(四)行政程序法公法属性的弱化435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437
(一)行政程序公正原则438
(二)行政程序效率原则442
(三)行政程序公开原则444
(四)诚信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447
(五)相对人参与原则452
三、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几个基本关系452
(一)程序规范与实体规范的关系452
(二)行政程序法典与单行法的关系456
(三)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的关系459
(四)内部程序与外部程序的关系461
(五)法定程序与正当程序的关系462
四、行政程序法的适用范围462
(一)确定行政程序法适用范围的因素462
(二)行政程序法适用的主体465
(三)行政程序法适用的行为467
(四)行政司法行为程序469
(五)行政协助行为程序470
五、行政程序中相对人的权利472
(一)行政程序申请人的知情权472
(二)行政相对人聘请律师的权利473
(三)当事人获取证据收据的权利473
(四)要求复制证据材料的权利474
(五)要求行政主体表明态度的权利474
六、正式听证与非正式听证的划分475
(一)划分正式听证与非正式听证的标准475
(二)我国现行听证会制度的类属477
七、公听代表人制度479
(一)建立公听代表人制度的必要性479
(二)建立公听代表人制度的因素481
(三)建立公听代表人制度的设想483
八、行政证据制度487
(一)行政证据的定义和种类488
(二)行政程序中的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490
(三)行政证据的审查判断规则493
(四)行政程序中的证明标准495
九、穷尽行政程序原则496
(一)穷尽行政程序原则的涵义496
(二)穷尽行政程序原则的作用497
(三)穷尽行政程序原则存在的问题498
十、行政规范制定程序500
(四)确立穷尽行政程序原则的建议500
(一)行政规范的名称和形式501
(二)行政规范的种类504
(三)制定行政规范的具体程序507
(四)对行政规范的监督与救济510
(五)有关行政规范的法条设计511
十一、行政指导程序517
(一)国外行政指导程序的基本内容517
(二)行政指导程序的问题分析519
(三)完善的行政指导程序的设想520
十二、行政程序违法及其责任521
(一)确定行政程序违法的根据521
(二)行政程序违法责任的根据525
(三)行政程序违法的责任主体526
(四)行政程序违法的责任形式与适用条件528
后记536
热门推荐
- 2513808.html
- 908780.html
- 451779.html
- 3238734.html
- 3638690.html
- 3346796.html
- 2570059.html
- 3105349.html
- 496049.html
- 6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0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8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46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59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4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7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0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0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