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古佛教文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古佛教文学研究
  • 普慧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8138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佛教文学-古典文学研究-中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古佛教文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佛教的发展与晋宋思想文化的特质10

第一节 南下、过江高僧对东晋文化的影响11

第二节 刘宋帝王与文人的佛教活动25

第三节 文人参与的佛学讨论及刘宋学术文化重“义理”的特质32

第二章 佛教哲学与晋宋山水文学40

第一节 山水审美的产生与宗教的联姻43

第二节 般若学与山水文学48

第三节 净土思想与山水文学61

第四节 涅槃学与山水文学72

第三章 齐梁文人的佛教活动及其佛学思想88

第一节 齐梁文人的佛教实践活动89

一、接交名僧90

二、盛办法会93

三、实践戒律95

第二节 齐梁文人的佛学思想98

一、佛教神不灭论98

二、二谛义与法身义101

三、夷夏之辨与佛道之争105

四、三教并用与三教归一108

第四章 齐梁文人崇佛诗歌之创作111

第一节 引佛语入诗歌112

一、禅113

二、梵114

三、慧116

四、尘、六尘118

五、法119

六、净121

第二节 表现佛教“空”义的诗歌123

第三节 游写佛寺的诗歌129

第五章 诗歌声律与佛教138

第一节 诗歌声律的发生与发展139

第二节 汉语反切及声韵对佛教梵语、梵呗的借鉴146

第三节 诗歌四声说的形成与佛经转读、佛教悉昙156

第六章 梁陈宫体文学与佛教167

第一节 “宫体”之释名及南朝浮艳文风168

第二节 天竺生殖文化与佛典艳事172

第三节 中土传统的生殖文化与晋宋齐梁的浮艳之风186

第四节 宫体文学中的色欲空相192

第五节 陈代宫体作家与佛教202

第七章 佛教与五朝叙事小说及“世说体”、史传文学210

第一节 小说的叙事性结构与佛教212

第二节 佛教故事、譬喻对志怪小说的影响218

一、人生观和道德观219

二、时空观226

三、情节、叙述人230

四、奇特的想象234

第三节 佛教与“世说体”及史传文学236

第八章 南朝文论思想与佛教248

第一节 佛教禅智论与东晋南朝的审美虚静说248

一、虚静说的提出248

二、慧远的禅智论249

三、慧远禅智论对审美虚静说的升华254

四、宗炳对审美虚静说的贡献259

五、刘勰对审美虚静说的贡献262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成书及其与佛教成实学267

一、《文心雕龙》成书时间考证267

二、刘勰向沈约献书时间考证268

三、刘勰与沈约之关系269

四、刘勰直接献书于沈约之因271

五、《文心雕龙》与佛教因明学272

六、《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275

七、《文心雕龙》与《成实论》之关系277

第九章 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282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与佛典的翻译282

一、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人对佛教的接受282

二、佛典翻译的兴起与翻译的标准283

第二节 佛教对文人思想观念的影响287

一、佛教的时空观与立体思维287

二、佛教的人生观:空、幻、梦、苦291

三、佛教的死亡观:无常、涅槃、轮回296

第三节 佛教与文学活动304

一、文人崇佛文学304

二、佛教与文学集团311

三、佛教与文学流派317

第十章 佛典文学及其影响下的本土文学变化324

第一节 佛教元典文学324

第二节 佛典翻译概况328

第三节 汉译佛典文学331

第四节 佛典汉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37

第十一章 禅宗六祖惠能与文学345

第一节 惠能与其碑铭的三位文人作者王维、柳宗元、刘禹锡345

一、王维的第一碑345

二、柳宗元、刘禹锡的第二、第三碑352

第二节 禅宗六祖名讳小考360

附录一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376

附录二 释“普慧”392

主要参考文献398

主要人名索引419

后记4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