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研究 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研究 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 刘鸿渊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121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西南地区;民族地区-农民问题-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研究 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意义5

一 理论意义6

二现实意义8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9

一 研究的主要目标9

二主要研究内容11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13

一 研究重点13

二研究难点13

第五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

第六节 本书研究的创新点15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7

第一节 农民合作行为研究17

一群体合作行为研究17

二 早期的中国农民合作行为研究18

三 现代中国农民合作行为研究20

四 农民合作行为研究评述22

第二节 嵌入理论研究24

一 理性行动理论的局限性24

二 嵌入理论25

三 嵌入理论的应用研究及趋势27

四 嵌入理论研究评述28

第三节 公共产品供给行为研究29

一公共产品的内涵与范围29

二 西方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29

三 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32

四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属性研究33

五 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现状35

六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评述37

第四节 结论37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实现研究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原则、目标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公共属性阐释42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认识的理论基础42

二 生产发展的公共属性分析42

三 生活宽裕的公共属性分析43

四 乡风文明的公共属性分析45

五 村容整洁的公共属性分析46

六 管理民主的公共属性分析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实践经验48

一 内源型建设模式48

二 外源型建设模式49

三 产业带动型建设模式49

四 城镇化建设模式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定位52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主体作用52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行动主体作用53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受益主体作用53

第五节 制约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因素的一般性分析54

一 农民素质的制约问题54

二 农村社会关系的制约55

三 组织化程度低55

四 基层政府对农民主体作用认识不清56

第四章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57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58

一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58

二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59

三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更健全60

四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60

五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61

六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可行能力显著增强62

第二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63

一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64

二 教育水平与人口素质普遍较低67

三 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质量较差67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困境68

一 自然灾害频发,农村贫困面大,内生发展能力缺乏68

二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发展基础保障条件劣势十分明显69

三 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明显不足71

四 传统社会资本不断流失,内生型资源动员能力明显不足72

五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空心化”难题73

六 农民主体实质性自由缺乏,可行能力明显不足75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作用的理论框架研究78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78

第二节 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环境分析80

第三节 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研究的二维视角83

第四节 嵌入理论框架下的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理论命题88

一 主体要素与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理论命题88

二制度要素与农民主体合作行为关系的理论命题90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93

第六章 个体属性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行为研究95

第一节 总体分析框架95

第二节 理论假设98

一 农户户主个人特征方面98

二农户的家庭特征方面99

三 农民的认知状况100

第三节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1

一 数据来源101

二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101

三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2

第四节 回归分析103

一 方法选取103

二理论模型建立104

三模型估计结果104

第五节 结果分析106

一 农户户主的特征对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的影响106

二 农户家庭特征与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作行为107

三 认知状况与农户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作行为109

第七章 社会分层模式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行为研究111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群体属性的界定111

第二节 群体属性与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的关系分析114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118

一基本条件假设118

二 村民个体的演化博弈分析119

第四节 社会分层模式下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123

第五节 本章小结126

第八章 信任关系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研究128

第一节 信任关系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行为的内在机理分析128

第二节 信任与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理论分析130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信任结构分析133

第四节 村庄信任与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均衡博弈136

一 固定模式下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的重复博弈136

二 人口流动模式下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的信任博弈139

第五节 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142

一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142

二 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145

第六节 本章小结146

第九章 治理结构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研究148

第一节 农村治理结构与新农村建设的分析框架148

第二节 组织层面的农村社区治理环境与结构分析152

第三节 主体合作行为理论模型构建与均衡条件演化156

一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合作行为博弈模型159

二 村庄范围内村民自发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合作行为博弈分析164

第四节 云南西双版纳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案例168

第五节 本章小结169

第十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框架171

第一节 研究结论171

第二节 研究结论的启示性意义174

第三节 宏观政策建议176

第四节 存在的不足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80

一存在的不足180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80

参考文献182

后记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