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研究 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鸿渊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121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西南地区;民族地区-农民问题-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研究 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意义5
一 理论意义6
二现实意义8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9
一 研究的主要目标9
二主要研究内容11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13
一 研究重点13
二研究难点13
第五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
第六节 本书研究的创新点15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7
第一节 农民合作行为研究17
一群体合作行为研究17
二 早期的中国农民合作行为研究18
三 现代中国农民合作行为研究20
四 农民合作行为研究评述22
第二节 嵌入理论研究24
一 理性行动理论的局限性24
二 嵌入理论25
三 嵌入理论的应用研究及趋势27
四 嵌入理论研究评述28
第三节 公共产品供给行为研究29
一公共产品的内涵与范围29
二 西方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29
三 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32
四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属性研究33
五 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现状35
六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评述37
第四节 结论37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实现研究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原则、目标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公共属性阐释42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认识的理论基础42
二 生产发展的公共属性分析42
三 生活宽裕的公共属性分析43
四 乡风文明的公共属性分析45
五 村容整洁的公共属性分析46
六 管理民主的公共属性分析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实践经验48
一 内源型建设模式48
二 外源型建设模式49
三 产业带动型建设模式49
四 城镇化建设模式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定位52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主体作用52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行动主体作用53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受益主体作用53
第五节 制约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因素的一般性分析54
一 农民素质的制约问题54
二 农村社会关系的制约55
三 组织化程度低55
四 基层政府对农民主体作用认识不清56
第四章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57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58
一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58
二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59
三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更健全60
四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60
五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61
六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可行能力显著增强62
第二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63
一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64
二 教育水平与人口素质普遍较低67
三 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质量较差67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困境68
一 自然灾害频发,农村贫困面大,内生发展能力缺乏68
二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发展基础保障条件劣势十分明显69
三 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明显不足71
四 传统社会资本不断流失,内生型资源动员能力明显不足72
五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空心化”难题73
六 农民主体实质性自由缺乏,可行能力明显不足75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作用的理论框架研究78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78
第二节 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环境分析80
第三节 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研究的二维视角83
第四节 嵌入理论框架下的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理论命题88
一 主体要素与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理论命题88
二制度要素与农民主体合作行为关系的理论命题90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93
第六章 个体属性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行为研究95
第一节 总体分析框架95
第二节 理论假设98
一 农户户主个人特征方面98
二农户的家庭特征方面99
三 农民的认知状况100
第三节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1
一 数据来源101
二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101
三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02
第四节 回归分析103
一 方法选取103
二理论模型建立104
三模型估计结果104
第五节 结果分析106
一 农户户主的特征对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的影响106
二 农户家庭特征与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作行为107
三 认知状况与农户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作行为109
第七章 社会分层模式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行为研究111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群体属性的界定111
第二节 群体属性与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的关系分析114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118
一基本条件假设118
二 村民个体的演化博弈分析119
第四节 社会分层模式下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123
第五节 本章小结126
第八章 信任关系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研究128
第一节 信任关系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行为的内在机理分析128
第二节 信任与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理论分析130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信任结构分析133
第四节 村庄信任与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合作行为的均衡博弈136
一 固定模式下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的重复博弈136
二 人口流动模式下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的信任博弈139
第五节 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142
一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142
二 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145
第六节 本章小结146
第九章 治理结构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合作行为研究148
第一节 农村治理结构与新农村建设的分析框架148
第二节 组织层面的农村社区治理环境与结构分析152
第三节 主体合作行为理论模型构建与均衡条件演化156
一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合作行为博弈模型159
二 村庄范围内村民自发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合作行为博弈分析164
第四节 云南西双版纳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案例168
第五节 本章小结169
第十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框架171
第一节 研究结论171
第二节 研究结论的启示性意义174
第三节 宏观政策建议176
第四节 存在的不足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80
一存在的不足180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80
参考文献182
后记201
热门推荐
- 3622835.html
- 3074515.html
- 2300763.html
- 2000994.html
- 2409401.html
- 3407164.html
- 103103.html
- 3530950.html
- 3492091.html
- 5373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69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9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1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2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9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5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7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5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