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学辨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学辨析
  • 理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978750446738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学辨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看不懂的西方主流经济学1

第一章 两种典型的经济学思想3

古希腊强调生产的经济学思想3

古希腊就已存在的对交换重视的经济学思想4

强调资本和交换的经济思想在古罗马的盛行4

中国历史上的重视交换的经济思想6

商鞅认为“本”“末”不可得兼6

两种经济学表面上都符合经济学特征7

两种经济学的对立在于是否真正带来财富的增加8

所谓重商主义是国家经济学9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是交换经济学10

交换经济学走上正式舞台之后带来了经济危机11

危机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思想12

德国李斯特的思想是国家经济学13

马歇尔理论是交换经济学思想的卷土重来14

凯恩斯思想是向国家经济学的回归15

当今美国的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16

两种经济学思想不同的总结17

第二章 中世纪因金银而放弃生产的西葡21

16世纪傲立世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21

西葡的扩张是为了贸易22

贸易带来暂时性的巨大差价23

从香料到更为直接的金银24

西葡由于巨大的收入而舍本求末25

香料和金银由于大量生产而造成的价格急遽走低26

由不劳而获的金银带来的自我生产的丧失27

更可怕的西葡民风的改变28

我们需要的是金银还是必需品29

西葡获取的金银无法同生产相比30

生产带来的利益远大于掠夺的金银30

“渔”和“鱼”的关系31

财富的源泉在于生产而不是交换32

西葡经济最重要的失策是生产力的丧失33

西葡经济的类型是国家贸易型34

衡量国家生产能力的标准35

第三章 辉煌的英国生产经济学时代39

西葡的衰落和英荷的崛起39

称霸海洋的英国迅速对世界各地开展贸易40

英国同葡萄牙的贸易形式完全不一样41

贯穿中世纪英国的所谓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42

英国通过法令对呢绒产业的充分保护43

英国通过关税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43

英国历史上政府对呢绒质量的严格监管44

英国保护下的呢绒产业的巨大发展46

重商主义并非禁止金银的出口46

英国16世纪末工业生产的巨大发展47

英荷争论的原因在于到底由谁生产48

英国重商主义思想的最著名著作50

法国科尔伯特对重商主义的不完全应用51

著名的《奥地利富强论》52

重商主义带来了18世纪的日不落帝国53

第四章 交换家通过交换的盈利手段57

回顾两种经济模式对生产力的影响57

生产家和交换家的不同57

两种不同财富取得的方式58

交换家最典型的交换场所:交易所60

交易所里的价格天天都在变化61

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62

整个荷兰变成了郁金香投机的交易所63

击鼓传花中的那一声尖叫64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英国的一笔巨大利润65

交换家通过价格变化赚钱的手段总结66

没有政府干涉时,凝聚资本最多的人决定价格67

交换家赚钱的条件68

股票的缘起69

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股票泡沫70

英国南海泡沫的破灭71

18世纪初英国开始产生大量泡沫公司72

人们的愤慨和民风的堕落73

第五章 交换家们的巨额利息收入77

泡沫法案实施期的英国交换家77

利息的历史78

之前被认为罪恶的利息79

西方中世纪教会对放贷的参与80

计算利息的可怕81

早期交换家对储蓄的看重82

银行的诞生大大放大了交换家的放贷能力83

骗局下建立的英格兰银行84

国库券变为了货币,这就是著名的英镑85

禁止政府发行货币的交换家们87

英格兰银行使英国人在8%面前变为杨白劳88

巨大的利息成为了很多国家发展的毒瘤89

少有人了解银行系统对人们的残酷盘剥90

交换家通过理论代言人为利息的拼命辩护91

第六章 到底什么是生产的根本要素95

重商主义时代英国培养了强大的生产力95

生产的三要素理论和四要素理论96

对资本的混乱定义97

交换经济学中将利息论述为资本的租金98

资本是否等同于工具和科学99

人类历史证明资本不是生产要素100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煤变油基地的建设101

对国家来说最根本的生产要素是生产者102

我们认为的生产四要素103

不可替代的自然力要素104

对工具力、科技力的思考105

生产者的凝聚力是生产力的根本107

精神工作者的生产性108

凝聚的生产关系带来强劲的生产力109

第七章 英国生产经济学向交换经济学的转变113

两种经济学的比较113

之前已经具有的交换经济学113

重商时代首位个人贸易经济学的代表114

著名的蜜蜂理论115

大卫·休谟的粉墨登场116

让人看了稀里糊涂的《人性论》118

《人性论》同《蜜蜂寓言》的不同118

亚当·斯密其人120

亚当·斯密的蜜蜂寓言——《道德情操论》121

对于国家生产经济学的错误责难和猛烈攻击122

历史上交换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完全实施123

《国富论》的出版124

《国富论》是诺思理论的改头换面126

交换家们希望的美好世界126

交换经济学给之后的英国带来灾难127

第八章 交换经济学带来的生产性的经济危机131

交换经济学实施之后马上带来了英国的经济危机131

生产过剩带来的残酷竞争132

增产并非增收132

萨依定律的可笑133

交换家声称市场可以自动调节生产134

为了说明“看不见的手”而建立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型135

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完全竞争市场136

实际经济中资本根本无法轻易退出137

供大于需时不同于供小于需的生产环境138

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危机139

行业性的经济危机不同于金融危机140

过度竞争并不能带来技术的创新141

一旦进入行业性的生产过剩就少有复苏的机会142

对处在危机中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没有用143

行业性经济危机的解决之道144

第九章 解决金融危机需要正确的价值理论149

生产过剩的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不同149

亚当·斯密之后几次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机149

对金融危机的定义150

解决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对价值的正确认识151

亚当·斯密提出的价值悖论153

必需品、便利品、奢侈品154

弄清不同产品使用价值的意义155

不能因为没有交换价值而放弃安全必需品156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157

教科书上的劳动价值论158

产品的实际价值的概念159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真正问题所在160

历史证明有太多的无理的交换价值161

合理价格的重要性162

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163

第十章 19世纪普鲁士工业在政府保护下的迅速崛起167

19世纪初的普鲁士167

19世纪中普鲁士的飞速崛起168

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169

从西门子家族看19世纪普鲁士的科技成就170

19世纪初英国交换经济学对其他国家的进攻171

对抗的焦点在于是保护还是自由放任172

普鲁士经济起步时选择了对自己的保护173

普鲁士的20年保护取得的惊人成就174

普鲁士模式实践中产生的历史学派175

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生平176

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77

要忍受保护初期的高价产品178

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丧失保护之后的悲惨179

历史证明保护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181

第十一章 以普鲁士为首的关税同盟带给我们的借鉴185

交换经济学同保护理论相对的自由贸易理论185

保护声中对德意志内部关税同盟的推进186

李斯特推动德意志内部关税同盟的时代背景187

1818年普鲁士境内的免税带来的影响188

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189

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内容190

关税同盟带来了加入邦国的直接利益191

之后关税同盟内部的残酷竞争192

普鲁士成为关税同盟中最大受益国193

小邦的无奈194

关税同盟的问题在于无法理想分工195

当今世界新的关税同盟中的发展中国家196

当今一些小国在WTO中使用的特殊手段197

我们从当年普鲁士关税同盟中的借鉴198

第十二章 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体会政治经济学203

普法战争的胜利来自于普鲁士的“铁”和“血”203

“铁”和“血”的概念204

政治学就是凝聚学205

普鲁士国王不愿成为德皇的原因在于政治206

德意志成立之后开始了《德国民法典》的草拟207

《德国民法典》的基本内容208

《德国民法典》所谓创新的物权概念209

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德国向交换经济学的转变210

20世纪初德国的较高生活水平211

失去王者之气的德国212

1918年上半年德国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213

德国的失败原因2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们没有想到的痛苦215

政治经济学还是经济学216

从德国的溃灭中体会政治经济学217

后记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