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
  • 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ISBN:978750263124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质量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需求5

1.3 研究过程7

1.3.1 现状调查8

1.3.2 理论研究10

1.3.3 实证研究11

1.3.4 通过鉴定12

1.4 推广应用13

1.5 前景展望15

1.5.1 宏观层次的应用前景16

1.5.2 微观层次的应用前景17

1.5.3 研究展望19

本章小结20

第二章 质量竞争力研究现状21

2.1 质量概念内涵的发展21

2.2 质量与企业运营战略的关系22

2.3 竞争力研究中的质量因素24

2.4 企业管理与运营战略中的质量维度25

2.5 质量测评的指数化与质量竞争力指数27

本章小结29

第三章 质量竞争力的内涵与特点30

3.1 质量竞争力研究的三个层次30

3.2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31

3.2.1 企业质量竞争力概念的提出32

3.2.2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涵义34

3.2.3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宽度和密度36

3.2.4 企业质量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38

3.2.5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经济学基础40

3.3 行业质量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42

3.4 地区和国家质量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44

3.5 质量竞争力的规范定义44

本章小结45

第四章 质量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46

4.1 企业质量竞争力分析46

4.1.1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影响因素46

4.1.2 企业质量竞争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51

4.1.3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结果因素52

4.1.4 企业质量竞争力结果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57

4.2 行业质量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分析58

4.3 地区和国家质量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分析60

4.4 质量竞争力评价61

4.4.1 企业质量竞争力评价61

4.4.2 行业质量竞争力评价62

4.4.3 地区和国家质量竞争力评价63

4.5 质量竞争力评价方法64

4.5.1 因素分析法64

4.5.2 差距比较法68

4.5.3 内涵解析法69

4.5.4 计量建模法69

4.6 质量竞争力的定量描述70

本章小结72

第五章 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73

5.1 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构成73

5.2 评价指标的内容与测量方法75

5.3 观测变量的涵义与计算式79

5.4 观测变量的数学表示与数据采集83

5.5 观测变量的标准化转换方法88

5.5.1 基于最大、最小值的标准化转换88

5.5.2 基于均值、标准偏差的标准化转换89

5.5.3 基于特定基准值的标准化转换91

5.5.4 基于分级比较的标准化转换91

5.5.5 基于概率分位点的标准化转换92

5.5.6 基于排名原则的标准化转换93

5.5.7 基于恒同变换规则的标准化转换93

5.6 质量竞争力指数化测评方法94

5.6.1 综合评分法94

5.6.2 主成分分析法95

5.6.3 拉氏双边比较法95

5.6.4 派氏双边比较法96

5.6.5 费氏双边比较法96

5.7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定义96

本章小结100

第六章 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体系101

6.1 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的建立原则101

6.2 权重向量的计算方法102

6.2.1 和法103

6.2.2 根法103

6.2.3 特征根法104

6.2.4 最小二乘法105

6.2.5 对数最小二乘法106

6.3 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的建立步骤106

6.3.1 组建评价专家组107

6.3.2 确定评价准则和标度含义表107

6.3.3 构造判断矩阵108

6.3.4 求解特征根并进行检验109

6.3.5 制定权重分配表109

本章小结110

第七章 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测算111

7.1 质量竞争力指数测算的不同层次111

7.1.1 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测算113

7.1.2 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测算114

7.1.3 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测算114

7.2 基于行业层次数据的测算示例115

7.2.1 样本行业的选取116

7.2.2 样本行业观测变量的数据采集与计算122

7.2.3 应用行业层次数据测算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125

7.3 基于地区层次数据的测算示例128

7.4 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测算差异的分析136

7.4.1 数据选择的范围不同136

7.4.2 观测变量的完整性不同137

7.4.3 原始数据自身存在先天缺陷137

7.4.4 比较基准确定中存在着不一致性137

7.4.5 原始数据的统计本身存在一定误差138

7.5 质量竞争力指数测算差异的处理138

7.6 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生成141

本章小结145

第八章 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146

8.1 生成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步骤146

8.2 行业三级指标趋势分析147

8.2.1 标准与技术水平148

8.2.2 质量管理水平153

8.2.3 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158

8.2.4 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162

8.2.5 核心技术能力167

8.2.6 市场适应能力172

8.3 行业二级指标趋势分析177

8.3.1 质量水平177

8.3.2 发展能力181

8.4 行业二级指标的协调性分析184

8.4.1 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2001年的协调状况184

8.4.2 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2002年的协调状况185

8.4.3 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2003年的协调状况186

8.4.4 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2004年的协调状况187

8.5 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趋势分析188

8.5.1 历年排名及变化趋势189

8.5.2 总体状况分析190

8.5.3 典型行业质量竞争力发展态势比较192

8.6 行业对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贡献193

8.7 由行业数据生成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196

本章小结198

第九章 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199

9.1 生成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步骤199

9.2 地区三级指标趋势分析200

9.2.1 标准与技术水平200

9.2.2 质量管理水平205

9.2.3 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210

9.2.4 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215

9.2.5 核心技术能力220

9.2.6 市场适应能力224

9.3 地区二级指标趋势分析229

9.3.1 质量水平230

9.3.2 发展能力233

9.4 地区二级指标的协调性分析236

9.4.1 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2001年的协调状况236

9.4.2 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2002年的协调状况237

9.4.3 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2003年的协调状况238

9.4.4 质量水平与发展能力2004年的协调状况239

9.5 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趋势分析240

9.5.1 历年排名及趋势241

9.5.2 总体状况分析242

9.5.3 典型地区质量竞争力发展态势比较243

9.6 地区对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贡献244

9.7 由地区数据生成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48

本章小结250

第十章 行业质量竞争力比较研究251

10.1 行业质量竞争力的总体态势分析251

10.2 行业质量竞争力的比较分析253

10.2.1 食品加工行业分析253

10.2.2 食品制造行业分析255

10.2.3 饮料制造行业分析256

10.2.4 烟草制品行业分析258

10.2.5 纺织业分析259

10.2.6 服装制造行业分析261

10.2.7 皮革制品行业分析262

10.2.8 木材加工行业分析264

10.2.9 家具制造行业分析265

10.2.10 纸制品业分析266

10.2.11 印刷业分析267

10.2.12 文体制造行业分析269

10.2.13 石油炼焦行业分析271

10.2.14 化学制品行业分析272

10.2.15 医药制造行业分析273

10.2.16 化学纤维行业分析274

10.2.17 橡胶制品行业分析276

10.2.18 塑料制品行业分析278

10.2.19 非金属制品行业分析279

10.2.20 黑色金属行业分析280

10.2.21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282

10.2.22 金属制品行业分析283

10.2.23 通用设备行业分析285

10.2.24 专用设备行业分析286

10.2.25 交通运输行业分析287

10.2.26 电气机械行业分析288

10.2.27 电子通信行业分析290

10.2.28 仪器仪表行业分析292

10.2.29 工艺品行业分析293

本章小结295

第十一章 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比较研究296

11.1 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总体态势分析296

11.2 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比较分析298

11.2.1 北京制造业分析298

11.2.2 天津制造业分析299

11.2.3 河北制造业分析300

11.2.4 山西制造业分析301

11.2.5 内蒙古制造业分析304

11.2.6 辽宁制造业分析305

11.2.7 吉林制造业分析306

11.2.8 黑龙江制造业分析307

11.2.9 上海制造业分析309

11.2.10 江苏制造业分析311

11.2.11 浙江制造业分析311

11.2.12 安徽制造业分析313

11.2.13 福建制造业分析315

11.2.14 江西制造业分析316

11.2.15 山东制造业分析317

11.2.16 河南制造业分析318

11.2.17 湖北制造业分析320

11.2.18 湖南制造业分析321

11.2.19 广东制造业分析322

11.2.20 广西制造业分析324

11.2.21 海南制造业分析326

11.2.22 重庆制造业分析327

11.2.23 四川制造业分析327

11.2.24 贵州制造业分析330

11.2.25 云南制造业分析331

11.2.26 西藏制造业分析331

11.2.27 陕西制造业分析334

11.2.28 甘肃制造业分析335

11.2.29 青海制造业分析335

11.2.30 宁夏制造业分析337

11.2.31 新疆制造业分析339

本章小结340

第十二章 全国质量竞争力研究342

12.1 不同来源数据的测算结果差异342

12.2 对测算结果差异形成原因的进一步分析342

12.3 对不同来源数据测算结果差异的修正346

12.4 国家层次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结构性分析347

12.4.1 国家层次观测变量分析347

12.4.2 国家层次三级指标分析348

12.4.3 国家层次二级指标分析349

12.4.4 国家层次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350

12.5 与部分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的相关性352

12.6 质量竞争力指数测算工作的持续改进353

本章小结356

附录一 相关指标的引用与解释357

附录二 相关机构网址364

参考资料367

后记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