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主体认知视角下乡村聚落营建的策略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韬著;王竹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84858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农业建筑-建筑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主体认知视角下乡村聚落营建的策略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我国乡村发展背景1
1.1.1 国内乡村发展状况1
1.1.2 国外乡村发展的经验启示2
1.1.3 我国乡村建设现存问题4
1.2 研究现状6
1.2.1 客体认知下的乡村聚落客体研究6
1.2.2 主体认知下的乡村聚落客体研究9
1.2.3 整体认知下的乡村聚落本体研究12
1.2.4 乡村聚落研究的不足13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14
1.3.1 研究对象与视角选择14
1.3.2 相关概念界定15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16
1.4.1 研究目的16
1.4.2 研究意义17
1.5 研究框架18
1.5.1 研究内容18
1.5.2 研究技术路线19
1.5.3 研究创新点20
1.6 本章小结20
2乡村营建的解读与诠释21
2.1 乡村的基本认识21
2.1.1 乡村的本意21
2.1.2 乡村演进的特征23
2.1.3 乡村营建的参与者26
2.2 两种作用的方式28
2.2.1 自组织作用下的乡村聚落29
2.2.2 他组织作用下的乡村聚落30
2.2.3 共存的必然性与转化的可能性30
2.3 两种力量的博弈32
2.3.1 自发建造与统筹规划的立场差异32
2.3.2 价值资源享有时权力的不对等33
2.3.3 时效性与持续性更替作用34
2.4 村民主体立场的明确36
2.4.1 关于乡村——是村民生活的家园,而不是政治运动的试验场36
2.4.2 关于营建——是村民的权益体现,而不是建筑师的自我实现37
2.4.3 关于村民——是乡村的核心主体,而不是被牺牲的局部38
2.5 本章小结39
3主体认知视角下乡村聚落营建研究的理论基础40
3.1 认知的发展框架——认知发展理论40
3.1.1 建构主义与认知发展理论41
3.1.2 图式、同化与调节41
3.1.3 认知发展的框架建立42
3.2 认知的演化动力——协同学43
3.2.1 自组织理论与协同学43
3.2.2 竞争、协同、序参量44
3.2.3 认知演化的动力特性45
3.3 认知的交互途径——传播学46
3.3.1 传播学46
3.3.2 传播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46
3.3.3 认知交换的传播机制47
3.4 认知的物化基础——文化地理学与环境心理学48
3.4.1 文化地理学与环境心理学阐释48
3.4.2 认知与环境的关联——地方感、地方认同、地方依恋48
3.4.3 认知物化的存在方式50
3.5 本章小结50
4乡村聚落营建与村民主体认知图式52
4.1 生态认知图式与人地关系53
4.1.1 传统乡村的生态构建观53
4.1.2 人地关系变迁中的环境态度55
4.1.3 人、地、居的制衡56
4.2 社会认知图式与作用要素57
4.2.1 乡土意识与农耕文化58
4.2.2 社会变迁中认知的变更动因61
4.2.3 认知变更下文化的增殖与异化65
4.3 空间认知图式与聚落形态68
4.3.1 生态环境制约下的聚落空间68
4.3.2 社会环境影响下的聚落空间70
4.3.3 建成环境作用下的空间认知75
4.4 乡村聚落营建的发生机制85
4.4.1 混合生长的聚落风貌85
4.4.2 原型自律的居住形态87
4.4.3 低技高效的建造方式95
4.4.4 微观诱发下的宏观涌现97
4.5 本章小结99
5基于村民主体认知的乡村聚落营建策略100
5.1 乡村聚落的生态自然构建策略100
5.1.1 “共生”环境观的延续100
5.1.2 适宜性生态技术的发展102
5.1.3 生态景观评价的落实104
5.1.4 观念传播主动性的强化105
5.2 乡村聚落的社会人文营造策略106
5.2.1 文化形态的分层应对107
5.2.2 乡土景观的认知与利用109
5.2.3 地方产业的交互促进112
5.2.4 价值取向的包容整合113
5.3 乡村聚落空间营建策略115
5.3.1 空间结构的真实性还原——由感知到感悟115
5.3.2 建筑形态的创造性延续——由摒弃到接纳119
5.3.3 营建过程的适应性干预——由生成到生长124
5.3.4 表达方式的乡土性融合125
5.4 乡村聚落营建的实施原则129
5.4.1 整体性原则——整体联动、协同并进129
5.4.2 开放性原则——开放构架、公众参与129
5.4.3 渐进性原则——模式引导、初步建造130
5.4.4 主体性原则——面向主体、激励互助131
5.5 本章小结131
6实证研究——浙江长兴塔上乡村聚落营建方法133
6.1 案例选取与研究视角133
6.1.1 案例选取的背景133
6.1.2 营建目标的明确133
6.1.3 主体认知视角下的营建方法134
6.2 场所信息的把握与村民主体意愿调查134
6.2.1 场内影响要素的提取134
6.2.2 建成环境现状的把握135
6.2.3 村民主体意愿调查141
6.3 建立生态、产业与人居共生的聚落格局144
6.3.1 “山、水、田”生态脉络的延续144
6.3.2 产业布局及用地功能的调整145
6.3.3 社区微循环空间网络的建立147
6.4 乡土建筑的承袭与改良151
6.4.1 整体形态的统一把控152
6.4.2 单体构成的局部协调155
6.4.3 生态适宜性技术的创新融入164
6.5 本章小结167
7结语168
7.1 总结与提升168
7.1.1 从强势作为到谦卑无为168
7.1.2 从他者想象到身份认同169
7.1.3 从乡土自发到文化自觉169
7.1.4 从形态重写到场所誊写170
7.1.5 从建筑创作到社会行动170
7.2 愿景与展望171
参考文献172
热门推荐
- 1107006.html
- 722312.html
- 308492.html
- 2032615.html
- 1521814.html
- 467266.html
- 3728408.html
- 1739951.html
- 2635589.html
- 1935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9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9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0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3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1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2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7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5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4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