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温儒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74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
学习提示与述要1
前言:本书的特色与功能1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2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人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3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4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4
思考题5
必读作品与文献5
知识点5
评论节录6
毛泽东论五四运动6
胡适谈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7
茅盾谈文学研究会11
郑伯奇谈创造社13
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15
关于“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影响17
第二章 鲁迅(一)21
学习提示与述要21
一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22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23
二 说不尽的阿 Q23
知识点24
思考题24
必读作品与文献24
评论节录25
毛泽东论鲁迅的方向25
张定璜评《呐喊》的特色26
李长之对鲁迅人格心理的一种看法28
论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33
从“反映论”评说《呐喊》《彷徨》35
李欧梵论《狂人日记》与《野草》37
分析鲁迅创作中“反抗绝望”的哲学意蕴42
第三章 小说(一)46
学习提示与述要46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46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47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48
知识点49
思考题49
必读作品与文献50
评论节录50
茅盾谈第一个十年文坛风气及几个主要小说作家的得失50
沈从文评叶绍钧的创作55
关于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等小说56
评许地山小说的宗教和哲理色彩59
关于《沉沦》的病态描写以及文体特征60
关于“乡土文学”的流派特色61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64
学习提示与述要64
第五章 郭沫若65
学习提示与述要65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65
二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66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67
四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67
必读作品与文献68
知识点68
思考题68
评论节录69
如何读《女神》69
对《凤凰涅?》的细读评析72
关于郭沫若的泛神论及其他76
关于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征78
第六章 新诗(一)82
学习提示与述要82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82
三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83
二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83
四 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84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85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85
知识点86
思考题86
必读作品与文献86
评论节录87
冯文炳论新诗87
关于“五四”时期的小诗89
关于新月诗派的“理性节制感情”艺术原则91
读闻一多的《死水》93
论徐志摩的诗95
论徐志摩诗的情感与形式97
读李金发的《弃妇》102
第七章 散文(一)106
学习提示与述要106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06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07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107
思考题108
知识点108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108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108
必读作品与文献109
评论节录109
“五四”新文学中的散文109
关于周作人的闲谈体114
关于朱自清的抒情文体118
关于冰心的“小诗”体121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125
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129
学习提示与述要129
第八章 戏剧(一)129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130
三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130
四 “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130
知识点131
思考题131
必读作品与文献131
评论节录131
田汉前期剧作的浪漫主义特色131
评丁西林的话剧艺术134
丁西林《一只马蜂》赏析135
学习提示与述要138
一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138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38
二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139
三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139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140
知识点140
必读作品与文献141
评论节录141
思考题141
关于革命文学论争142
关于“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144
关于与“文艺自由论”的论争147
关于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148
第十章 茅盾152
学习提示与述要152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152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153
三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153
必读作品与文献154
评论节录154
知识点154
思考题154
茅盾谈《子夜》是怎样写成的155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57
论茅盾的创作心理及其作品的得失160
第十一章 老舍166
学习提示与述要166
一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66
二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167
三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167
评论节录168
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社会内涵168
思考题168
必读作品与文献168
知识点168
评析祥子的悲剧170
关于老舍的幽默及其创作的文化视点172
第十二章 巴金177
学习提示与述要177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177
二 《家》的杰出成就178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艺术178
必读作品与文献179
知识点179
思考题179
评论节录180
关于巴金的创作动机与其人格的关联180
关于《家》的创作及觉新的形象分析181
关于巴金的《憩园》185
巴金创作风格的基调及其变化189
第十三章 沈从文190
学习提示与述要190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190
三 文学理想的寂寞191
二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191
知识点192
思考题192
必读作品与文献192
评论节录192
汪曾祺评《边城》193
关于《边城》的写作198
《萧萧》的赏析200
沈从文的文体及其写作心态202
第十四章 小说(二)204
学习提示与述要204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204
二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206
三 海派小说207
知识点207
思考题208
必读作品与文献208
评论节录208
茅盾论丁玲的创作209
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及其文学史地位209
论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212
论吴组缃的小说216
朱光潜评芦焚的小说217
郭沫若论李劼人219
关于《啼笑因缘》220
论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221
评《春阳》并论新感觉派创作228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二)232
学习提示与述要232
第十六章 新诗(二)233
学习提示与述要233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233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234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234
思考题235
知识点235
必读作品与文献236
评论节录236
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236
论戴望舒诗的情感与形式240
何其芳《预言》浅析242
鉴赏林庚《春天的心》244
析卞之琳《距离的组织》246
关于30年代现代派诗的勃兴248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250
学习提示与述要250
第十七章 鲁迅(二)250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251
三 《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251
知识点252
思考题252
必读作品与文献252
评论节录253
冯雪峰对鲁迅与革命关系的评价253
瞿秋白论鲁迅杂文253
论鲁迅杂文的“社会相”类型形象255
王瑶论《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261
第十八章 散文(二)266
学习提示与述要266
一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266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267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267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267
知识点268
思考题268
必读作品与文献268
评论节录268
朱自清论现代小品散文269
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272
鲁迅谈小品文的危机275
李健吾评《画梦录》277
品赏《故都的秋》281
《钓台的春昼》赏析285
论闲适派散文287
第十九章 曹禺292
学习提示与述要292
一 从《雷雨》到《原野》292
二 《北京人》与《家》293
思考题294
三 曹禺剧作的命运294
知识点294
必读作品与文献295
评论节录295
刘西渭论《雷雨》295
蘩漪:最“雷雨”的性格297
论周朴园299
论陈白露301
《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303
曹禺戏剧与契诃夫305
关于《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分析308
关于《北京人》中文清与愫方的形象分析310
第二十章 话剧(二)313
学习提示与述要313
一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313
二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314
知识点315
思考题315
必读作品与文献315
评论节录315
析夏衍《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色315
学习提示与述要320
一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320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320
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21
三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322
知识点323
思考题323
必读作品与文献324
评论节录324
胡乔木谈《讲话》324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及相关的理论324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329
学习提示与述要329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329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330
三 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331
知识点332
思考题332
必读作品与文献332
评论节录332
论赵树理的文学史地位332
关于《小二黑结婚》的创作与读者反应334
学习提示与述要340
一 暴露与讽喻340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340
二 体验与追忆341
三 通俗与先锋342
四 现实与民间342
知识点343
思考题343
必读作品与文献344
评论节录344
评路翎小说的艺术个性344
论张爱玲347
《围城》的三层意蕴351
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354
关于孙犁小说对“单纯情调”的审美追求357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361
学习提示与述要361
第二十五章 艾青362
学习提示与述要362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362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363
三 忧郁的诗绪363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363
知识点364
思考题364
艾青自由体诗的艺术追求365
必读作品与文献365
评论节录365
关于艾青诗歌的“交感”艺术及其对中外诗艺的融会367
艾青诗歌创作的几种主要手法369
艾青诗歌的忧郁和力感375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379
学习提示与述要379
一 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379
二 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380
思考题381
知识点381
三 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381
必读作品与文献382
评论节录382
论“七月”诗派382
论“九叶”诗派384
论穆旦诗歌的品格386
穆旦《诗八首》分析388
关于郑敏的诗391
评冯至的十四行诗392
学习提示与述要395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395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395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396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396
知识点396
思考题396
必读作品与文献397
评论节录397
冯至的《山水》赏析397
关于《雅舍小品》400
张爱玲《爱》赏析401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403
学习提示与述要403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403
二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404
三 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405
知识点405
思考题405
必读作品与文献405
评论节录406
关于《白毛女》的演变及其创作中不同话语的运作406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411
学习提示与述要411
附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国现代文学考试试题例举412
热门推荐
- 2954781.html
- 3196510.html
- 2570445.html
- 158654.html
- 2053787.html
- 955387.html
- 3074245.html
- 2886242.html
- 1827468.html
- 622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1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7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6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8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5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5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11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