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产品开发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产品开发手册
  • 韩光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162517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产品开发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新产品开发的性质与程序1

1.1 超级市场货架上的新产品1

1.2 全新新产品2

1.3 换代型、改进型新产品3

1.4 仿制型新产品3

1.5 新产品开发的性质与内容5

1.6 新产品开发的几个特征8

1.7 新产品开发对企业的现实意义9

1.8 新产品开发对国家经济的作用14

1.9 新产品开发的系统原则14

1.10 新产品开发的动态原则16

1.11 新产品开发的创新原则17

1.12 新产品开发的效益原则20

1.13 新产品开发的消费者需求原则21

1.14 新产品开发的量力而行原则23

1.15 新产品开发的协作开发原则24

1.16 通用食品公司开发新产品的指导方针25

1.17 通用食品公司对协作原则的分解26

1.18 新产品开发的操作程序28

1.19 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28

1.20 新产品创意的产生和发展29

1.21 新产品概念的筛选30

1.22 新产品的商业分析与设计生产30

1.23 新产品试销31

1.24 新产品的正式上市31

1.25 新产品开发的典型失败案例33

1.26 新产品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37

1.27 新产品开发的策略运用39

第2章 新产品开发计划与组织41

2.1 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属性41

2.2 开发计划的几个特征42

2.3 新产品开发计划的框架43

2.4 计划内容之一:新产品的竞争领域44

2.5 计划内容之二:新产品开发的具体目标46

2.6 确定关键创新要素的来源49

2.7 产品创新的三种不同来源50

2.8 源于制造过程的产品创新51

2.9 源于技术发展的产品创新51

2.10 先导型创新52

2.11 适应型创新52

2.12 模仿型创新53

2.13 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机选择54

2.14 先期占领市场策略54

2.15 跟随开拓者的进入策略56

2.16 迟钝的反应者57

2.17 开发组织之一:产品经理57

2.18 开发组织之二:产品开发经理58

2.20 开发组织之四:产品开发部59

2.21 开发组织之五:新产品试验组59

2.19 开发组织之三:产品开发委员会59

2.22 开发组织要求之一:多职能参与63

2.23 开发组织要求之二:同步全日制参与63

2.24 开发组织要求之三:使开发小组共处一室64

2.25 开发组织要求之四:多方位地交流65

2.26 开发组织要求之五:积极鼓励外部人员参与65

2.27 鼓励产品开发小组创新67

2.28 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72

2.29 什么是产品开发预算73

2.30 开发预算的编制程序74

2.31 销售额百分比法75

2.32 产品销售单位法76

2.33 目标任务法76

2.34 竞争对比法77

2.35 量力而行法78

2.36 武断法79

3.1 新产品构思的多种来源81

第3章 新产品构思来源及产生技术81

3.2 来源于企业内部职员的构思82

3.3 来源于顾客需求的构思83

3.4 来源于竞争对手的构思84

3.5 来源于发明行业的构思84

3.6 新产品构思的其他来源85

3.7 产品构思的属性分析法87

3.8 多方面分析法88

3.9 功能或性能分析法89

3.10 效用分析法89

3.11 使用分析法90

3.12 检查表法90

3.13 引申关系法94

3.14 模拟产品实验法94

3.16 缺点罗列法95

3.17 致命缺点分析法95

3.15 独特性能分析法95

3.18 需要/问题分析法96

3.19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产生的基础97

3.20 头脑风暴法的运用原则98

3.21 头脑风暴小组成员的构成98

3.22 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99

3.23 产生构思的提示法(或暗示法)99

3.24 产生构思的垂直思考法100

3.25 产生构思的水平思考法101

3.26 产生构思的物型分析法102

第4章 新产品构思的筛选103

4.1 筛选新产品构思的目的103

4.2 筛选新产品构思的困难104

4.3 筛选系统的具体内容106

4.4 筛选步骤之一:确定筛选人员108

4.5 筛选步骤之二:运用评分模型108

4.6 筛选步骤之三:评分模型中的因素110

4.7 筛选新产品构思的具体案例111

4.8 新产品的产品概念114

4.9 新产品的品牌概念116

4.10 新产品概念测试的目的117

4.11 概念测试中的测试对象119

4.12 品牌测试120

4.13 新产品的独特性能测试120

4.14 测试的时限安排124

4.15 新产品概念测试的方法127

4.16 新产品概念测试的格式样本128

第5章 新产品的造型设计130

5.1 20世纪——产品式样的王朝130

5.2 点的性质和作用132

5.3 线的性质和应用134

5.4 面的性质和应用136

5.6 产品造型的配套和谐139

5.5 产品造型的韵律及表现139

5.7 新产品造型的比例及其塑造141

5.8 产品造型的华丽美143

5.9 产品造型的浑朴美143

5.10 产品造型的秀雅美144

5.11 产品造型的雄奇美和精致美146

5.12 产品造型的粗犷美146

5.13 产品造型设计的对称与均衡147

5.14 产品造型设计的节奏与韵律(秩序感)149

5.15 对比与调和、分散与呼应151

第6章 新产品的功能设计154

6.1 新产品功能的本质属性154

6.2 新产品的不同功能155

6.3 新产品功能设计的发展趋势156

6.4 功能设计的实用性原则158

6.7 功能设计的方便性原则160

6.6 功能设计的可靠性原则160

6.5 功能设计的耐用性原则160

6.8 功能设计的舒适性原则162

6.9 功能设计的安全性原则164

6.10 高功能设计原则164

6.11 多功能设计原则166

6.12 提高新产品功能的途径167

6.13 价值工程的内容167

6.14 价值工程的有关概念171

6.15 提高新产品功能的方法173

6.16 绿色产品及其特征175

第7章 新产品的质量管理178

7.1 质量——决胜市场的利器178

7.2 树立高标准的质量观念180

7.3 全面实施质量管理182

7.4 争取获得优质标志或认证182

7.5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184

7.6 设计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186

7.7 产品设计计划的具体要求187

7.8 检验测试规范的制定188

7.9 设计评审188

7.10 产品设计验证189

7.11 样机(品)的试制、鉴定和设计定型190

7.12 销售前的准备工作191

7.13 产品设计更改191

7.14 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191

7.15 工艺规范的制定192

7.16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192

7.17 验证状态的控制和不合格品处理195

7.18 检测和试验设备的控制196

7.19 技术文件的控制196

7.20 纠正措施196

7.21 辅助材料的质量控制197

7.23 设备质量控制198

7.22 工具的质量控制198

7.24 动力、水、暖、风、气的质量控制199

7.25 运输、保管中的质量控制199

7.26 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199

7.27 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201

7.28 ISO9000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产生201

7.29 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内容202

7.30 ISO9000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的必要性204

7.31 质量体系的结构207

7.32 质量体系的有关文件208

7.33 质量体系的审核208

7.34 质量体系的评审和评价209

7.35 产品质量改进209

7.36 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工作流程210

7.37 质量体系的实施与运行211

7.38 建立质量体系应注意的问题211

7.39 什么是产品质量认证212

7.40 产品质量认证的分类214

7.41 现行国际质量认证的种类215

7.42 中国产品质量认证的程序217

第8章 新产品的试制与经济分析218

8.1 新产品的试制218

8.2 新产品的功能测试219

8.3 新产品的使用测试220

8.4 新产品的消费者测试221

8.5 消费者测试的常用方法221

8.6 简单顺序排列法222

8.7 配对比较法222

8.8 量表测量法222

8.9 消费者测试的主要内容223

8.10 影响新产品销售量的关键因素227

8.11 知名度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227

8.13 新产品的重复购买率229

8.12 试用状况对销售量的影响229

8.14 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使用率231

8.15 一次性购买的新产品的影响分析231

8.16 偶然性购买的新产品的影响分析232

8.17 经常购买的新产品的影响分析233

8.18 新产品的首次销售量预测233

8.19 更新销售量的估计236

8.20 重复购买销售量的估计237

8.21 新产品成本、利润预测的指导方针238

8.22 新产品成本、利润预测的实例242

第9章 新产品的试销与商品化246

9.1 新产品试销的目的246

9.2 销售波动测试247

9.3 实验室试销法248

9.4 控制销售法249

9.5 测试市场法250

9.6 测试市场法的操作程序251

9.7 测试市场法的优点分析252

9.8 测试市场法的缺点分析253

9.9 新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254

9.10 先期进入市场策略255

9.11 平行进入市场策略256

9.12 后期进入市场策略256

9.13 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选择257

9.14 新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选择258

9.15 确定新产品的购买群体260

9.16 新产品如何进入扩展市场260

第10章 新产品的促销策略263

10.1 确定广告促销的目标263

10.2 广告信息的评估与选择265

10.3 广告信息的表达266

10.4 广告信息表达的几种策略267

10.5 3B——“美女、动物、婴儿”269

10.6 广告信息表达的其他方面270

10.7 确定广告接触人数、频率和效果271

10.8 选择主要的媒体类型273

10.9 选择具体的媒体载体273

10.10 广告媒体使用的长期策略275

10.11 广告媒体使用的短期策略275

10.12 广告沟通效果的测定276

10.13 广告销售效果的测定277

10.14 销售促进的迅速发展279

10.15 销售促进的主要目的280

10.16 销售促进方案的制定281

10.17 顾客促销方式283

10.18 交易促销方式的目的286

10.19 交易促销的几种形式287

10.20 运用营业促销的前提条件287

10.21 营业促销的常用形式288

10.23 公关促销的任务289

10.22 销售促进效果的评估289

10.24 公关促销目标的确定290

10.25 制造公关新闻291

10.26 演讲292

10.27 制造公关事件293

10.28 举办公益服务活动293

10.29 散发产品或企业的书面资料294

10.30 编辑视听材料294

1O.31 利用企业自身宣传媒体294

10.32 提供电话服务294

10.33 公关促销效果的评估295

10.34 促销组合中的推动策略296

10.35 促销组合中的拉引策略297

10.36 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分析297

参考文献300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