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老道探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金晟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461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道家-研究-中国-汉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老道探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 黄老道的特点4
二 黄老道形成时期5
三 黄老道和道教7
四 黄老道文献8
五 黄老道形成的政治社会背景8
(一)秦汉的学术环境8
(二)权力的支持和方士的士族化9
(三)儒道之争和黄老道的成立11
六 黄老道思想12
(一)宇宙观12
(二)性命观13
(三)养生观14
(四)治世观15
七 黄老道渊源17
(一)神仙思想17
(二)道家和养生17
(三)“方技”理论和技术19
(四)阴阳五行的数术19
(五)数术和方技的结合20
八 研究方法及其意义21
第一章 “黄老道学”含义诠释23
第一节 何为黄老道学24
第二节 黄老道学文献考证27
第三节 黄老道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32
第四节 “黄老道”与“道教”的异同34
第五节 从东西方文化之歧异看“哲学”与“宗教”36
第六节 “道教”对“黄老道”的继承和改造39
第二章 黄老道理论的建立和发展42
第一节 《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其书及其与黄老道学的关系42
一 史籍中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42
二 《包元太平经》与现存《太平经》思想的一脉相传48
(一)“五仓之术”和“五藏之神”48
(二)“赤精子之道”和“吾道太阳”51
三 《包元太平经》传承的历史脉络52
(一)“致太平”之救世理想的传承和发挥52
(二)《包元太平经》的谶语对于吉神书出现的影响54
四 《包元太平经》的体系及其对黄老道学建立的推动作用56
第二节 “黄老”和“道家”内涵的演变58
第三节 黄老道著作及其理论特征63
第三章 黄老道的基本思想73
第一节 宇宙观74
一 道、一、元气74
二 阴阳、中和、五行77
第二节 性命观81
一 气化性命81
二 精、气、神83
三 天地人“三合”、“三统”85
第三节 养生观86
一 爱气、尊神、重精86
二 守一、反本、无为88
三 养生诸术91
四 善行95
五 凡人成仙99
第四节 治世观102
一 “治身与治国”102
二 “致太平”的政治、社会理想108
第四章 黄老道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113
第一节 百家争鸣到官方的思想控制113
第二节 秦时私学的禁绝及方术影响的扩大117
一 秦博士与官学117
二 “焚书”的意义及其影响:私学的禁绝和方术影响的扩大118
第三节 西汉初黄老学的全盛及皇权与王国割据势力的斗争123
第四节 儒生与方士的兴起126
一 儒家官学的成立及儒生的士族化126
二 与儒生相肩的士族,方士127
第五节 秦汉的祭祀文化与方士133
一 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演变133
二 定德改制、封禅与方士135
三 儒术系统的祭典及其思想结构144
四 方术系统的祭典及其思想结构147
五 方士与神祠:方士士族化的经济、社会基础156
第六节 方士与儒生之争及其意义162
第五章 黄老道思想的渊源168
第一节 先秦神仙家探源168
一 三神山仙人说168
二 神仙说与燕、齐的地域性文化特征172
三 萨满与神仙180
四 巫与萨满185
五 “舞”、“仙”、“真”:字源考证194
六 自巫至仙:思想史的考察196
七 楚国的神仙思想203
第二节 方技考210
一 方技学的思想结构211
(一)论“行气”211
(二)论“气”、“神”、“精”213
二 方技诸术215
(一)吐纳、辟谷215
(二)导引219
(三)房中222
(四)方技与巫术224
(五)神仙黄白术227
第三节 道家与养生233
一 先秦道家论“精”、“神”、“气”、“形”233
二 黄、老合流241
三 老子与养生245
(一)老子论养生245
(二)养生论与治世论的结合251
四 道家养生论的深化255
(一)道家和方技养生论之相通255
(二)黄老学与养生257
(三)黄老学论“养生以经世”261
(四)道法融合与养生267
(五)重养生的时代潮流270
第四节 阴阳五行数术考273
一 数术与阴阳家273
二 “阴阳”、“五行”概念的哲学范畴化276
三 阴阳五行的思想结构1:自然法则的探讨281
四 阴阳五行的思想结构2:历史、社会法则的探讨289
五 阴阳五行的思想结构3:天、地、人合一的摸索292
第五节 阴阳五行的数术与方技知识的结合297
第六节 阴阳五行与中国古代天命论的演变306
一 中国古代天命论新探306
二 天文、历法知识的成熟与阴阳五行说309
三 阴阳五行说在天命论上的发挥312
四 简论阴阳五行说对易学发展的影响315
参考文献321
后记334
【图表1】 《包元太平经》有关史料表44
【图表2】 《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与今本《太平经》的传授关系对照表51
【图表3】 阴阳、万物相配表78
【图表4】 三气、万物相配表80
【图表5】 六事表:“六大善”、“六大恶”97
【图表6】 十治图108
【图表7】 儒家祭祀结构图147
【图表8】 汉代方术系统祭祀及置祠有关材料表148
【图表9】 “九野”、“九州”相应表296
热门推荐
- 1144530.html
- 2982381.html
- 3709642.html
- 419696.html
- 3380653.html
- 3856993.html
- 1995300.html
- 353627.html
- 2254364.html
- 2813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4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1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7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9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2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7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5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8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