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潘瑞彭,王鸿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01232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血液学概念和发展史1
第一节 血液学概念1
第二节 血液学发展史1
第二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3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3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4
第三章 造血5
第一节 造血器官5
第二节 造血祖细胞6
第三节 造血的调控8
第四节 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11
第二篇 血细胞的检验14
第四章 血细胞的形态学14
第一节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14
一、粒细胞系统14
(一)原始粒细胞14
(二)早幼粒细胞14
(三)中幼粒细胞14
(四)晚幼粒细胞14
(五)杆状核粒细胞15
(六)分叶核粒细胞15
二、红细胞系统15
(一)原始红细胞15
(二)早幼红细胞16
(三)中幼红细胞16
(四)晚幼红细胞16
(五)网织红细胞16
(六)红细胞16
三、单核细胞系统16
(一)原始单核细胞16
(二)幼稚单核细胞16
(三)单核细胞16
四、淋巴细胞系统16
(一)原始淋巴细胞16
(二)幼稚淋巴细胞16
(三)淋巴细胞17
五、浆细胞系统17
(一)原始浆细胞17
(二)幼稚浆细胞17
(三)浆细胞18
六、巨核细胞系统18
(一)原始巨核细胞18
(二)幼稚巨核细胞18
(三)巨核细胞18
七、其它细胞19
(一)组织嗜硷细胞19
(二)内皮细胞19
(三)纤维细胞19
(四)成骨细胞19
(五)破骨细胞19
(六)脂肪细胞19
(七)颗粒网状细胞19
(八)吞噬细胞19
(九)网状细胞19
(十)退化细胞20
第二节 血象检验20
一、红细胞形态异常20
(一)红细胞大小不均20
(二)红细胞形态不整20
(三)球形红细胞20
(四)椭圆形红细胞20
(五)镰状红细胞20
(六)口形红细胞20
(七)靶形红细胞20
(八)嗜多色性红细胞20
(九)嗜碱性点彩红细胞21
(十)铁粒细胞21
(十一)Howell-Jolly小体21
(十二)Cabot环21
(十三)有核红细胞21
(十四)棘形红细胞21
(十五)半月形红细胞21
(十六)红细胞缗钱状形成21
(十七)裂红细胞21
二、白细胞形态异常21
(一)中毒颗粒21
(二)空泡21
(三)核变性22
(四)D?hle小体22
三、血小板形态异常22
(一)小型血小板22
(二)大型血小板22
(三)巨型血小板22
(四)血小板堆集22
(五)幼稚血小板22
(六)退化型血小板22
第三节 骨髓象检验22
一、检验的适应症22
二、标本的采集22
三、检验的方法24
(一)骨髓涂片检验24
(二)血涂片检验25
(三)结果的计算25
(四)正常骨髓象25
(五)填写检验报告单26
(六)标本的保存27
四、骨髓象分析27
(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27
(二)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27
(三)粒系统细胞改变28
(四)红系统细胞改变29
(五)巨核系统细胞改变29
(六)淋巴系统细胞改变30
(七)单核系统细胞改变30
(八)其他血细胞改变30
(九)骨髓象与血象分析的重要性30
五、骨髓象检验的注意事项31
第五章 某些技术在血细胞检验中的应用32
第一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32
过氧化物酶染色32
苏丹黑B染色33
过碘酸-雪夫反应34
碱性磷酸酶染色35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38
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38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39
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40
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42
铁染色43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检查44
一、血细胞的一般超微结构45
(一)细胞膜45
(二)细胞质45
(三)细胞核49
二、正常血细胞的形态50
(一)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50
(二)扫描电镜下的表面微结构55
三、病理血细胞的形态55
(一)白血病细胞的形态55
(二)病理性红细胞的形态59
四、电镜检查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价值60
第三节 核素检验60
一、血容量测定60
二、红细胞寿命和红细胞破坏部位的测定62
红细胞寿命测定62
红细胞破坏部位的测定63
三、铁动力学检验63
铁吸收率测定63
血清铁蛋白测定64
四、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65
维生素B12测定65
血清叶酸测定65
第四节 造血祖细胞培养65
一、造血干细胞的概念65
(一)造血干细胞65
(二)造血祖细胞66
二、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67
(一)无菌环境和无菌操作67
(二)器材67
(三)培养用液及试剂67
(四)灭菌方法68
(五)培养器具的清洗68
(六)培养标本的采集和细胞分离68
(七)集落计数和形态观察69
(八)培养方法69
CFU-GM体外培养69
BFU-E和CFU-E体外培养69
三、造血祖细胞培养的临床意义70
(一)贫血70
(二)白血病70
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72
一、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特征72
(一)液体的流动性、粘滞性和流度、粘度72
(二)牛顿液体和牛顿粘度72
(三)血液的粘度73
二、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73
(一)血细胞因素73
(二)血浆因素74
(三)其他因素74
三、血液流变学检验的方法75
全血、血浆、血清比粘度和全血还原比粘度测定75
全血粘度测定76
四、血液粘度测定的临床意义76
(一)血液粘度增高76
(二)血液粘度减低77
第三篇 红细胞的检验78
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78
第一节 红细胞的生理78
一、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78
(一)红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78
(二)红细胞膜的功能78
(三)影响膜稳定的因素78
二、红细胞的代谢79
三、血红蛋白的结构79
(一)血红素79
(二)珠蛋白79
(三)血红蛋白降解80
四、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81
(一)红细胞的生成81
(二)无效造血81
(三)红细胞破坏81
第二节 红细胞疾病的原因分类81
第七章 溶血性贫血的检验82
第一节 概述82
一、溶血的病理生理82
(一)基本机理82
(二)红细胞内在和外在缺陷83
二、溶血性贫血的分类83
(一)按先天性、获得性和发病机理分类83
(二)按溶血发生的部位分类83
(三)按溶血发生的急慢分类84
三、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共性改变84
(一)增生性贫血64
(二)血红蛋白的释放84
(三)胆红素代谢异常85
(四)其他共性改变86
四、显示溶血的检验86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86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86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87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87
其他显示溶血的检验87
第二节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88
一、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88
(一)先天性膜缺陷的检验88
红细胞渗透脆性简易试验88
红细胞渗透脆性孵育试验88
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89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90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检验90
酸溶血试验90
蔗糖溶血试验90
热溶血试验90
二、红细胞膜缺陷症的检验91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91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91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9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92
第三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92
一、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93
(一)G-6-PD的检验93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93
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93
硝基四氮唑蓝试验94
G-6-PD的荧光点法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94
(二)丙酮酸激酶的检验94
丙酮酸激酶的荧光点法及紫外分光法测定94
二、红细胞酶缺陷症的检验9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95
丙酮酸激酶缺陷症96
第四节 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96
一、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97
(一)血红蛋白电泳检验97
(二)血红蛋白层析检验97
(三)HbF的检验98
抗碱血红蛋白测定98
HbF酸洗脱法测定98
(四)HbS的检验98
红细胞镰变试验98
还原Hb溶解度测定99
(五)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检验99
异丙醇试验99
热变性试验99
变性珠蛋白小体检验99
(六)其他有关Hb异常的检验100
二、珠蛋白合成异常症的检验100
(一)血红蛋白病的检验100
血红蛋白S病100
血红蛋白C病101
血红蛋白E病101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101
(二)地中海贫血的检验101
β地中海贫血101
α地中海贫血101
第五节 免疫性溶血的检验102
一、免疫性溶血的检验103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103
(二)冷反应性自身抗体的检验104
冷凝集素试验104
冷溶血试验104
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104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104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05
冷凝集素综合征105
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106
(二)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06
(三)同种免疫性溶血病107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107
溶血性输血反应108
第六节 其他溶血性贫血的检验108
一、物理性(机械性)溶血性贫血108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108
心源性溶血性贫血108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108
二、化学性(药物性)溶血性贫血109
三、感染性溶血性贫血109
第八章 其他红细胞异常的检验109
第一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的检验109
一、概述109
二、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的检验110
再生障碍性贫血110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2
再生障碍危象112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12
骨髓病性贫血113
第二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检验114
一、概述114
(一)病理生理114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114
二、铁代谢障碍的检验115
血清铁测定115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115
转铁蛋白测定116
转铁蛋白饱和度116
血清铁蛋白测定116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116
三、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检验116
缺铁性贫血117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18
第三节 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性贫血的检验119
一、概述119
(一)生理需要120
(二)发病机理120
二、DNA合成障碍性贫血121
(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121
(二)恶性贫血121
(三)酶缺乏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122
(四)检验122
第四节 其他红细胞疾病的检验123
一、继发性贫血的检验123
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124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124
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124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124
感染疾病所致贫血124
结缔组织病所致贫血124
二、红细胞增多症的检验12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4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25
第四篇 白细胞的检验126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126
第一节 白细胞的生理126
一、中性粒细胞的功能126
(一)趋化作用和调理作用126
(二)变形性和粘附性作用126
(三)吞噬作用126
(四)杀菌作用126
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127
(一)吞噬作用127
(二)趋化作用127
三、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127
(一)含有多种化学活性物质127
(二)趋化性和吞噬作用127
四、淋巴细胞的功能128
(一)T淋巴细胞的功能128
(二)B淋巴细胞的功能128
五、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128
(一)吞噬红细胞128
(二)诱导免疫反应128
(三)抗微生物感染129
(四)抗肿瘤活性129
(五)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129
第二节 白细胞疾病的原因分类129
第十章 白血病的检验132
第一节 概述132
一、分类132
(一)传统分类法132
(二)FAB分类法132
(三)我国分类法133
二、临床特征133
三、常规检验133
(一)血象133
(二)骨髓象134
(三)细胞化学染色134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的检验135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验135
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验137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137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型)138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型)139
颗粒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139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140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141
急性红白血病(M6型)142
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143
第三节 慢性白血病的检验14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4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5
第四节 特殊类型白血病的检验146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46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147
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性白血病148
浆细胞性白血病149
多毛细胞性白血病150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1
全髓性白血病152
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152
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15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15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54
第五节 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的检验155
第十一章 其它白细胞疾病的检验157
第一节 白细胞减少性疾病的检验157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157
第二节 白细胞增多性疾病的检验159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9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60
类白血病反应16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62
第三节 骨髓纤维化164
第四节 脾功能亢进166
第五节 淋巴瘤的检验166
何杰金病167
非何杰金淋巴瘤168
第六节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验170
第七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检验173
第八节 类脂质沉积病的检验175
高雪病175
尼曼-匹克病176
第五篇 止血与凝血的检验177
第十二章 止血与凝血检验的基础177
第一节 止血与凝血的生理177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177
(一)血管壁的结构与调控177
(二)血管壁的止血功能178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179
(一)超微结构及生化组成179
(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184
三、血液凝固机理187
(一)凝血因子187
(二)凝血机理190
四、抗凝血系统193
(一)细胞的抗凝血机理193
(二)体液的抗凝血机理193
五、纤溶系统194
(一)纤溶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特点195
(二)纤溶系统的激活途径及其作用机理196
第二节 止血与凝血疾病的原因分类198
第十三章 血小板疾病的检验199
第一节 血小板数量异常性疾病的检验199
一、血小板减少的检验199
血小板计数199
出血时间测定199
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199
血小板寿命测定200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和补体测定200
二、血小板减少症的检验20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3
三、血小板增多的检验204
四、血小板增多症的检验20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04
骨髓增生性疾病206
第二节 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检验206
一、血小板功能的检验206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206
血小板粘附试验207
血小板聚集试验207
β-TG和PF4测定208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209
TXB2和6-酮-PGF1α测定209
血块收缩试验210
二、血小板功能异常症的检验210
血小板无力症210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211
其他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212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212
第十四章 凝血因子疾病的检验214
第一节 凝血因子的检验214
一、凝血因子减少的检验214
(一)内源凝血系统的检验214
全血凝固时间测定214
活化凝血时间及硅化凝血时间测定214
复钙时间测定215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215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及其纠正试验215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其纠正试验216
Bigg's凝血活酶生成试验216
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凝血活性测定(一期法)217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测定217
(二)外源凝血系统的检验218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218
蝰蛇毒时间测定218
蝰蛇毒磷脂时间测定218
蝰蛇毒复钙时间测定218
凝血因子Ⅴ活动度测定219
凝血因子Ⅶ活动度测定219
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凝血活性测定(一期法)219
(三)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ⅩⅢ的检验219
凝血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219
凝血因子ⅩⅢ筛选试验220
凝血因子ⅩⅢ活性半定量测定220
凝血因子ⅩⅢ亚基的抗原测定220
二、凝血因子减少症的检验220
血友病221
血管性假血友病222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和因子Ⅴ缺乏症224
肝脏疾病的凝血障碍225
第二节 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的检验226
一、循环抗凝物质的检验226
复钙交叉试验226
抗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抗凝物质测定227
游离肝素时间测定227
蕲蛇酶时间测定228
二、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症的检验228
类肝素物质增多所致的出血症228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所致的出血症229
第十五章 纤溶活性增强性疾病的检验230
第一节 纤溶系统的检验230
一、纤溶活性的检验230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230
纤溶活性纤维蛋白-琼脂平皿法测定230
血浆纤溶酶原测定230
血浆纤溶酶测定230
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检验231
葡萄球菌聚集试验231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酶联吸附法测定231
三、纤溶抑制物的检验231
α2-纤溶酶抑制物测定231
第二节 纤溶活性增强症的检验232
一、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232
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233
第十六章 高凝状态的检验233
第一节 高凝状态的检验234
一、抗凝血系统的检验234
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234
抗凝血酶Ⅲ抗原测定235
α2-巨球蛋白测定23
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检验235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235
连续稀释的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236
乙醇胶试验236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验236
热门推荐
- 3739074.html
- 1888933.html
- 3452639.html
- 3284159.html
- 1446740.html
- 1943055.html
- 1632460.html
- 127305.html
- 3399228.html
- 3191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8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7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2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9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6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4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2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0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8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