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冲突与互动 新时期文学与大众传媒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冲突与互动 新时期文学与大众传媒研究
  • 吴玉杰,宋玉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6123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当代文学-关系-大众传播-传播媒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冲突与互动 新时期文学与大众传媒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一、新时期文学与大众传媒的互动1

1.新时期文学繁荣景象简述2

2.新时期文学的传播形态7

3.新时期文学对大众传媒的依托与利用13

4.大众传媒对新时期文学领域的积极介入17

二、新时期文学与传媒关系研究的缘起22

1.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22

2.文学与传媒关系的凸显24

3.文化研究的多元趋向25

三、新时期文学与大众传媒研究概况28

1.文学生产与文学传播、文学消费研究29

2.文学与传媒的关系研究34

3.大众传媒语境的文学特点研究35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的传播环境38

一、文学政策与文化市场38

1.激发文学生产力的文学政策38

2.操控文学生产的文化市场41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与话语权力43

1.畅达快捷的文学传播高速公路43

2.制约文学系统的“第四种权力”45

三、大众传媒的开放性文学平台46

第二章 大众传播条件下的文学观念50

一、人本主义观念与审美关怀的坚守51

1.大众传媒时代的激情与诗情52

2.主流话语的外延与意向58

二、世俗主义观念与平民化创作追求64

1.平民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65

2.现代传媒的文化认同66

3.世俗化的多种形态70

三、消费主义观念与商业化价值取向74

1.大众传媒对文学商业化的影响75

2.文学消费者对市场的制约76

3.文学价值内涵的困惑78

四、技术主义观念与文本复制倾向81

1.象征——深度模式的消解82

2.文化消费特权的消解84

3.历史、现实、主体的消解86

第三章 多元媒体格局下的文学生产90

一、自由的飞翔91

1.新型作者群的诞生92

2.生产自主权的拥有107

3.文学传播的自由112

4.内在自由的所指113

二、个人化与欲望化写作115

1.“个人化写作”的历史生成117

2.人生体验的自我叙事120

3.私人话语的欲望表述123

三、文化快餐与雇佣写作130

1.“文化快餐”的即时消费132

2.“雇佣写作”的时尚流行136

3.“综合艺术”的技术合成141

第四章 纸质文学与电子文学的互动共生143

一、广播、电视文学的时代新潮143

1.广播、电视文学的发展历程145

2.广播、电视文学的多元构成150

3.声画具体化与日常传播154

4.线性思维与想象凝滞157

二、文学与网络的文本转换160

1.网络文学的多维构筑160

2.游戏精神的迅捷传播164

3.一网打尽的精神失重170

4.文学、网络的互补共生178

三、影视与文学的审美置换181

1.审美置换的历史契机182

2.文本资源的多重开发189

3.审美置换的艺术缺憾199

4.影视与文学的良性发展208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受众与文学传播效果217

一、文学受众的多元需求217

1.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受众217

2.个体文化背景的自然需求221

3.文学受众的多元构成224

二、传统阅读方式的改变228

1.阅读文本的改变228

2.阅读动机的转移230

3.阅读主体地位的变化231

三、文学消费成本的降低233

1.时间成本的缩减233

2.情感成本的削减235

3.经济成本的低廉237

1.文学功能及社会效应的实现238

四、文学功能与社会效应的“放大”与强化238

2.“文学议程”的设置239

3.社会效应的强化241

五、文学大众传播中的问题244

1.文学传播的市场化244

2.受众审美能力的弱化245

3.文学信息的泛滥247

第六章 大众传媒对文学批评的消解与重构249

一、批评主体的众声喧哗250

1.编辑、作家:从文本幕后到批评前台251

2.记者、读者:从传播(或接受)信息到生产信息256

3.批评家:从高雅殿堂到大众广场258

4.批评主体:从自由喧哗到交往对话260

二、文学批评的市场化导向265

1.艺术生产与消费需求266

2.批评策略与市场化运作269

3.批评的激情与批评的泡沫276

三、传媒批评的话语霸权282

1.开放格局与文体优势283

2.事件化与新闻性289

3.命名“暴力”与主体狂欢294

4.相互吸纳与和谐构建301

四、文学批评的非学理性倾向303

1.非学理批评的深度放逐304

2.批判化批评的理性缺失306

3.批评秩序的内在诉求311

参考书目318

后记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