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27研制历程 历史的起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苏-27研制历程 历史的起点
  • (俄)巴维尔·普鲁因斯基等著;王永庆,李志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651156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181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歼击机-研制-俄罗斯;截击机-研制-俄罗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27研制历程 历史的起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苏联航空生产管理机构架构3

0.2 苏联研制航空技术装备样机的顺序、设计工作特点9

0.3 苏霍伊设计局历史简短回顾13

第1章 多用途歼击机项目的启动27

1.1 科学研究阶段远景前线歼击机战术技术任务书的制订29

1.2 航空工业部参与远景前线歼击机的概念形成、预先方案研制阶段的战术技术任务书37

1.3 1969年至1971年苏霍伊设计局针对苏-27飞机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43

1.4 1971年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做出决策——远景前线歼击机概念的变化65

1.5 苏-27预先方案——远景前线歼击机的竞争结束76

1.6 1972年以苏-27为基础研制舰载机方案的科研工作89

第2章 1972年至1974年技术方案详细设计工作91

2.1 远景前线歼击机的新概念、详细设计阶段战术技术任务书的研究93

2.2 政府决议的起草(1974年)101

第3章 1972年至1974年初步设计前的方案研究109

3.1 细化布局方案的设计工作111

3.2 T-10-3布局方案(1971年至1972年)113

3.3 T-10-4布局方案(1972年)124

3.4 1973年至1974年的组织和技术措施126

3.5 T-10-5布局方案(1973年4月)131

3.6 T-10-7布局方案(1973年至1974年)135

3.7 紧凑型T-10-6布局方案(1974年)139

3.8 苏-27A飞机(1974年5月)146

3.9 T-10-10布局方案(1974年6月至7月)147

3.10 T-10-11布局方案(1974年9月至10月)149

3.11 T-10-12布局方案(1974年10月至11月)151

3.12 阶段工作总结154

第4章 1974年至1977年苏霍伊设计局对苏-27飞机的研制工作155

4.1 苏-27飞机战术技术任务书、政府决议的起草和发布(1976年)157

4.2 飞机批生产厂的选择163

4.3 设计局发图所需顶层文件的准备和发放168

4.4 T-10-8布局方案,开始发生产图(1974年至1975年)171

4.5 1975年至1976年期间的组织措施177

4.6 T-10-9布局方案,发出T-10-1/-2生产图文件(1975年至1976年)180

4.7 T-10-3/-4两架飞机生产文件的发放(1976年至1977年)185

第5章 1972年至1978年苏霍伊设计局各阶段和各项目的研制工作191

5.1 气动力193

5.2 模型生产212

5.3 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在苏-27研制中完成的科研和跟踪工作214

5.4 强度216

5.5 机体结构设计223

5.6 起落架232

5.7 新材料和新工艺234

5.8 动力装置239

5.9 AL-31F发动机(留里卡设计局)250

5.10 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在AL-31F发动机研制工作中的科学跟踪256

5.11 发动机调节系统257

5.12 进气道和后机身的布局259

5.13 作战生存力264

5.14 供电系统268

5.15 液压气动系统270

5.16 飞行控制系统274

5.17 电传操纵系统282

5.18 自动控制系统284

5.19 座舱盖和飞机应急救生系统285

5.20 空气调节和生命保障系统288

5.21 驾驶导航综合系统290

5.22 驾驶导航综合系统PNK-10294

5.23 批生产驾驶导航综合系统PNK-10、电传操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综合显示系统SEI-31的试制295

5.24 导航综合设备KN-10297

5.25 垂直和航向信息设备IK-VK-80-4298

5.26 “乌龙”无线电近距导航和着陆系统299

5.27 机载计算机“机动”300

5.28 无线电自动罗盘ARK-22301

5.29 高度-速度参数信息综合设备IK-VSP-10301

5.30 大气信号系统SVS-2Z-2303

5.31 信号告警系统SOS-2304

5.32 无线电高度表“脉冲”RV-21305

5.33 座舱布局、一体化指示系统306

5.34 S-27火控系统314

5.35 雷达瞄准系统RLPK-27315

5.36 光电瞄准系统OEPS-27324

5.37 头盔目标指示系统332

5.38 机载计算机Ts-100338

5.39 国籍识别系统339

5.40 电子对抗系统339

5.41 标准通信设备342

5.42 导航设备346

5.43 MRP-66、SO-72、馈线天线“流动”-NR-10346

5.44 信号设备、飞行数据检测和记录347

5.45 应急告警系统——SAS348

5.46 通用告警系统“埃克蓝”348

5.47 飞行参数记录仪“泰斯特”-UZ349

5.48 大气数据机SOK-UBD350

5.49 机载航电设备综合问题350

5.50 作战使用和作战效率研究352

5.51 国家航空系统研究院359

5.52 武器364

5.53 外挂武器装备365

5.54 中距导弹K-27(E)367

5.55 近距导弹K-14和K-73377

5.56 航炮武器382

5.57 武器管理系统386

5.58 红外诱饵弹抛放装置APP-50389

5.59 干扰弹PPI-50和PPR-50391

第6章 试验批飞机的制造与飞行试验的开始393

6.1 试验批飞机的制造(1976年至1979年)395

6.2 T-10-1试验机飞行试验开始(1977年)406

6.3 处于变化关头415

6.4 苏-27飞机的实体模型评审委员会和草图方案评审(1977年)421

6.5 1978年至1983年期间苏-27试验机的飞行试验429

6.6 调整批飞机T-10-5的试制和改装448

6.7 T-10-5试验机的飞行试验453

第7章 苏-27飞机技术描述465

7.1 机体467

7.2 T-10-3与T-10-4试验机的差别473

7.3 T-10-5试验机机体结构特点474

7.4 动力装置474

7.5 T-10-3与T-10-4试验机动力装置差异478

7.6 飞机上的通用设备481

7.7 飞行控制系统483

7.8 应急离机设备484

7.9 T-10-3与T-10-4试验机上各系统与前面飞机的差别485

7.10 机载无线电设备486

7.11 武器488

附录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