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刑法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文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978780216317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新刑法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编 刑法学及刑法之学理基础3
第一章 刑法学3
第一节 刑法学之分类3
第二节 刑法学之补助科学4
第二章 刑法之学理基础6
第一节 刑法主义6
第一款 过去之刑法主义6
第一项 希腊罗马时代7
第二项 自中古至十九世纪末叶7
第二款 现代之刑法主义11
第二节 刑罚权之根据20
第二编 刑法23
第一章 刑法之意义及分类23
第二章 刑法之目的及实质25
第三章 刑法之统系26
第四章 刑法之史的发展27
第一节 欧洲刑法发展史27
第二节 日本刑法发展史29
第三节 中国刑法发展史30
第五章 刑法之渊源37
本论45
第一编 刑法典45
第一章 刑法典之施行力45
第一节 刑法典关于时之施行力45
第二节 刑法典与关于地及人之施行力50
第一款 刑法典与关于地及人施行力之主义50
第二款 我国刑法关于地及人施行力所采之主义51
第三款 我国刑法关于地及人施行力之除外例62
第一项 地施行力之除外例62
第二项 人施行力之除外例62
第四款 国际间犯罪人之引渡67
第二章 刑法典之地位70
第三章 刑法典之解释71
第四章 刑法典之法例74
第一节 以上以下以内之义74
第二节 公务员之义74
第三节 公署之义76
第四节 公文书之义77
第五节 重伤之义77
第五章 期间之计算79
第二编 犯罪论81
第一章 犯罪之意义81
第二章 犯罪之种类83
第三章 犯罪之主体85
第一节 自然人85
第一款 未满十四岁人85
第二款 心神丧失人、精神耗弱人、喑哑人88
第二节 法人90
第四章 犯罪之客体92
第五章 犯罪之要素93
第一节 主观要素93
第一款 故意93
第一项 故意之意义93
第二项 故意之要素94
第三项 故意之种类96
第二款 错误98
第一项 事实之错误99
第二项 法律之错误101
第三款 过失102
第一项 过失之意义及理论根据102
第二项 过失之历史观103
第三项 过失之内容104
第四项 注意义务之标准及过失责任105
第四款 结果与预见107
第二节 客观要素108
第一款 行为108
第一项 行为之意义108
第二项 犯罪事实110
第三项 因果关系及其学说110
第四项 因果关系与他条件之竞合及介入112
第五项 因果关系与新条件之关系113
第六项 不作为与因果关系114
第二款 犯罪地及犯罪时问题115
第一项 犯罪地及犯罪时之学理观115
第二项 各犯之犯罪地与犯罪时之解决116
第三款 违法118
第一项 违法之性质118
第二项 阻却违法之事由119
第一目 依法令之行为119
第二目 依正当业务之行为120
第三目 依长官命令之职务上行为120
第四目 正当防卫行为121
第五目 紧急避难行为126
第六目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难之区别130
第六章 犯罪之形态132
第一节 犯罪之阶梯132
第一款 犯意132
第二款 预备133
第三款 着手135
第四款 实行136
第二节 未遂犯137
第一款 未遂犯之意义137
第二款 未遂犯之构成要素与分类139
第三款 未遂犯之未遂原因140
第四款 与未遂犯不能相容之罪141
第五款 未遂犯之处分142
第三节 中止犯143
第一款 中止犯之意义143
第二款 中止犯之原因144
第三款 中止犯之种类145
第四款 与中止犯不相容之罪146
第五款 中止犯与共犯之影响146
第六款 中止犯对于中止行为及中止中既成行为之责任146
第七款 中止犯之处分147
第四节 不能犯147
第一款 不能犯之意义147
第二款 不能犯之种类148
第五节 误想犯149
第六节 共犯150
第一款 总说150
第二款 间接正犯151
第一项 间接正犯之意义及种类151
第二项 间接正犯与故意之龃龉152
第三项 间接正犯之行为状态153
第四项 间接正犯之学理根据154
第三款 共同正犯155
第一项 共同正犯之意义155
第二项 共同正犯之成立要素155
第三项 共同正犯之种类157
第四款 教唆犯158
第一项 教唆犯之学理基础158
第二项 教唆犯之意义及成立要素159
第三项 教唆犯之种类161
第四项 教唆之手段163
第五项 教唆之行为状态163
第五款 从犯164
第一项 从犯之学理基础164
第二项 从犯之意义及成立要素164
第三项 从犯之种类167
第四项 从犯之处分167
第六款 共犯与身份及其他特定关系168
第一项 身份或特定关系与构成犯罪之要件168
第二项 身份或特定关系与刑罚之加减169
第三项 身份或特定关系与刑罚之免除170
第七章 犯罪之数的问题171
第一节 总说171
第二节 行为之数的问题172
第一款 事实上行为之数的问题172
第二款 法律上行为之数的问题174
第三节 一罪176
第一款 事实上一个行为刑法上亦视为一个行为之罪176
第一项 单纯一罪176
第二项 想像竞合犯(亦称想像俱发犯)176
第三项 继续犯178
第二款 事实上数个行为刑法上明示视为一个行为之罪179
第一项 牵连犯179
第二项 连续犯181
第三项 结合犯184
第四项 集合犯185
第三款 事实上数个行为刑法上默示视为一个行为之罪186
第一项 接续犯186
第二项 吸收犯188
第三项 对于同一目的物之罪190
第四项 一犯罪行为性质上包含数个犯罪行为之罪190
第四节 数罪191
第一款 累犯191
第一项 总说191
第二项 累犯之构成要素192
第三项 累犯之发觉时间193
第四项 累犯之处分194
第二款 并罚罪196
第一项 并罚罪之意义及构成要案196
第二项 并罚罪之处分196
第三项 并罚罪之裁判199
第三编 刑罚论201
第一章 刑罚之意义201
第二章 刑罚之目的及实质202
第三章 刑罚之制度204
第一节 总说204
第二节 过去之刑罚制度204
第一款 唐虞三代之刑罚204
第二款 秦汉以来之刑罚205
第三款 唐宋以来之刑罚206
第三节 现行之刑罚制度212
第一款 主刑与从刑212
第二款 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与能力刑213
第一项 生命刑213
第一目 总说213
第二目 各国生命刑立法例概观213
第三目 生命刑之理论问题218
第二项 自由刑222
第一目 总说222
第二目 自由刑之历史观222
第三目 自由刑之种类223
第四目 我国刑法之自由刑225
第三项 财产刑229
第一目 罚金229
第二目 没收230
第四项 能力刑232
第一目 能力刑之范围及种类232
第二目 能力刑之限制234
第三目 能力刑之宣告期234
第四目 能力刑发生效力之时间234
第四节 刑之规定235
第一款 刑种单复之规定235
第二款 刑之重轻之规定237
第五节 刑之适用238
第一款 总说238
第二款 刑之加重239
第一项 加重之意义及原因239
第二项 加重之种类240
第三项 加重之限制与方法242
第四项 加重竞合及加重与减轻竞合243
第三款 刑之减轻244
第一项 减轻之意义及原因244
第二项 减轻之种类248
第三项 减轻之方法及限制250
第四项 减轻竞合及减轻与加重竞合251
第四款 刑之并科252
第五款 刑之免除252
第一项 刑之免除之意义及原因252
第二项 刑之免除之种类253
第六款 刑之酌科254
第七款 缓刑257
第一项 缓刑之意义及设立理由257
第二项 缓刑之利弊及趋势258
第三项 缓刑制度史略259
第四项 缓刑制度之主义260
第五项 缓刑之要件260
第六项 缓刑之宣告及期间262
第七项 缓刑宣告之撤销262
第八项 缓刑宣告之效果263
第八款 假释264
第一项 假释之意义264
第二项 假释之要件264
第三项 假释之效果266
第四项 假释之撤销266
第九款 未决羁押267
第四章 刑罚之执行270
第一节 总说270
第二节 生命刑之执行270
第三节 自由刑之执行272
第四节 财产刑之执行276
第五节 能力刑之执行281
第五章 保安处分282
第一节 保安处分之意义及目的282
第二节 各国保安处分之立法283
第三节 我国之保安处分294
第一款 保安处分之种类294
第二款 保安处分之执行及宣告299
第六章 刑罚之消灭302
第一节 刑罚消灭之意义302
第二节 赦免302
第三节 时效305
第一款 时效制度之基础305
第二款 起诉权之时效306
第三款 行刑权之时效307
第四节 其他消灭之事由308
附录 参考书举要310
热门推荐
- 3675019.html
- 3764941.html
- 2623416.html
- 884675.html
- 2370563.html
- 2097060.html
- 3389246.html
- 1866147.html
- 2505059.html
- 629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6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9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2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4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1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3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0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05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5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