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各家学说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各家学说 上
  • 鲁兆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0130371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144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1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各家学说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1

二、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4

三、医学流派的划分与发展6

四、学派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18

各论22

一、唐代著名医家22

(一)孙思邈22

1.重视医德23

2.研究伤寒的贡献24

3.对脏腑辨证学说的贡献25

4.对食治、养性、养老的阐发25

5.方剂学方面的贡献27

【原著选读】29

大医精诚29

治病略例30

(二)王冰32

1.编次注释《素问》,传中医之学32

2.补《素问》之亡卷,传运气之学33

3.阐发医理,独有见的33

【原著选读】35

寒热虚实辨35

虚实有无辨35

二、宋代著名医家37

(一)钱乙37

1.阐发儿科生理病理特点37

2.提出五脏辨证的方法38

3.调剂制方的特点39

【原著选读】40

虚实腹胀40

咳嗽41

(二)庞安时42

1.从伤寒发病探讨《伤寒论》42

2.阐发天行温病43

【原著选读】44

叙论44

天行温病论46

(三)朱肱47

1.以经络释六经47

2.重视辨病,注意辨症48

3.突出阴阳表里辨证49

4.对《伤寒论》治疗学的充实与发展49

【原著选读】50

论经络50

问表证52

问里证53

问阴证54

问阳证54

(四)成无己54

1.以经释论来辨析《伤寒论》55

2.分析病证、阐发病机,鉴别诊断56

【原著选读】58

畜血58

论厥58

桂枝汤方59

小柴胡汤方59

(五)陈自明60

1.对妇科学的研究及其贡献61

2.对外科学的贡献63

【原著选读】66

月经序论66

血枯方论66

暴崩下血不止方论66

疗发背痈疽灸法用药66

形证逆顺务在先明67

三、金元时期著名医家68

(一)刘完素68

1.五运六气病机学说69

2.亢害承制论70

3.六气化火说71

4.火热病证的治疗74

5.杂病的治疗经验75

【原著选读】77

病机论77

(二)张元素82

1.脏腑辨证说82

2.遣药制方论85

【原著选读】89

制方论89

用药用方辨90

(三)张从正90

1.病由邪生的理论观点90

2.攻邪三法92

3.对情志疗法的贡献95

【原著选读】95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95

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97

(四)李杲99

1.阐发脾胃生理功能100

2.对脾胃内伤病因的阐发101

3.对脾胃内伤病机的探讨103

4.对脾胃内伤热中的诊断105

5.升阳泻火的遣药制方法度106

【原著选读】107

脾胃胜衰论107

脾胃虚实传变论110

(五)王好古112

1.重视伤寒三阴病证112

2.三阴证的病因病机113

3.温补脾肾的治疗方法114

【原著选读】115

三法五治论115

论詀言妄语有阴阳115

论阴证发渴116

阴证发热116

(六)罗天益117

1.对脾胃学说的阐发117

2.着重三焦病机以辨治119

【原著选读】120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论120

食伤脾胃论121

饮伤脾胃论121

(七)朱震亨121

1.阳有余阴不足论122

2.相火论123

3.火热证的治疗124

4.对郁证、痰证的发挥125

【原著选读】127

阳有余阴不足论127

相火论128

(八)藏思恭129

1.对气血理论的阐发130

2.对痰证、郁证的发挥132

【原著选读】133

痰饮133

郁病134

中风135

(九)王履137

1.对亢害承制的发挥137

2.对四气发病的分析138

3.对阴阳虚实补泻的见解139

4.对伤寒、温暑的区分140

【原著选读】141

亢则害承乃制论141

五郁论1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