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语法的多维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的多维研究
  • 刘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739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语法的多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语法学研究的学科对象1

1.1.1 人们对于语法的认识1

第一章 语法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

1.1.2 语法学研究的学科对象6

1.2 语法学研究的语料对象9

1.2.1 现代汉语语料的复杂性9

1.2.2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语料对象10

1.3 语法学研究的任务11

1.3.1 语法学研究的目的11

1.3.2 共时语法学研究的任务12

2.1.1 语音对词法的影响14

第二章 语法和语音的关系14

2.1 语音对语法的影响14

2.1.2 语音对句法的影响21

2.2 语法对语音的影响29

2.2.1 共时平面上语法对重音的制约30

2.2.2 历时平面上语法对重音的制约33

第三章 语法和词汇的关系35

3.1 语法和词汇的共时关系35

3.1.1 词汇意义对句法规则的制约36

3.1.2 词的价特征以词汇意义为基础39

3.2 语法和词汇的历时关系40

3.1.3 词汇意义对词类划分有重要影响40

3.2.1 句法位置的改变引起实词语法化41

3.2.2 词义的变化引起实词语法化45

第四章 语法和语境的关系47

4.1 语境的性质47

4.1.1 人们对语境的认识47

4.1.2 语法学的语境观点50

4.2 上下文语境和语法的关系50

4.2.1 鉴别语法单位的性质50

4.2.2 为句成分的从缺提供条件52

4.2.3 制约句式的选用53

4.2.4 确定指称内容54

4.3 情境语境和语法的关系56

4.3.1 理解非主谓句56

4.3.2 消除多义57

4.3.3 理解句子内容58

4.3.4 评判句子的合法度59

第五章 语法和语体的关系61

5.1 语体的性质及分类61

5.1.1 语体的性质61

5.1.2 语体的分类62

5.2.1 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差异动因63

5.2 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的语法差异举隅63

5.2.2 口语体的语法特点64

5.2.3 书面语体的语法特点66

5.3 语体的语法学意义67

5.3.1 分语体研究语法的必要性67

5.3.2 正确区分口语和书面语70

第六章 名词的空间性及其与句法位置的关系72

6.1 名词空间性的本质及认知基础72

6.1.1 名词空间性的本质72

6.1.2 名词空间性的认知基础73

6.2.1 名词空间性的语言表现形式76

6.2 名词空间性强弱的语言表现形式76

6.2.2 名词空间性强弱的等级序列77

6.3 名词的空间性与句法位置的关系78

6.3.1 主语位置对名词空间性的影响79

6.3.2 宾语位置对名词空间性的影响82

6.3.3 定语位置对名词空间性的影响85

6.3.4 谓语位置对名词空间性的影响88

6.3.5 状语位置对名词空间性的影响90

第七章 普通名词的时间过程92

7.1 内在时间性名词的语义、句法特点93

7.1.1 内在时间性名词的语义特点93

7.1.2 内在时间性名词的句法特点94

7.2 外在时间性名词考察100

7.2.1 顺序义名词101

7.2.2 语境顺序义名词103

7.2.3 标记性顺序义名词105

7.3 普通时间名词在时间系统中的表现109

7.3.1 在时相结构中的表现110

7.3.2 在时态结构中的表现113

7.3.3 在时制结构中的表现115

第八章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意义分析117

8.1.1 概念意义118

8.1.2 内涵意义118

8.1 词的意义类别118

8.1.3 联想意义119

8.2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意义120

8.2.1 名词体现内涵意义120

8.2.2 名词体现联想意义127

第九章 一价名词及其句法表现形式133

9.1 名词配价的性质和分类133

9.1.1 名词配价的性质133

9.1.2 名词的价分类136

9.2 一价名词的语义特点和分类137

9.2.1 一价名词的语义特点137

9.2.2 一价名词的分类137

9.3.1 名元显现为定语140

9.3 名元在句子中显现情况考察140

9.3.2 名元显现为主语141

第十章 现代汉语动词的零形式名词化147

10.1 动词零形式名词化的进程148

10.1.1 动词演变为名词148

10.1.2 动词分化出名词的语法功能149

10.1.3 具有名词性的动词151

10.2 动词和零形式名词化名词的语义关系152

10.2.1 动词和零形式名词化名词的语义关系152

10.2.2 能够零形式名词化动词的特点155

10.3.1 社会的发展157

10.3 动词零形式名词化的原因157

10.3.2 语言的接触159

10.3.3 语言系统的自身调整160

第十一章 名词借用为临时量词161

11.1 名词临时借用为名量词161

11.1.1 “一+N1+N2”的句法结构分析163

11.1.2 “一+N1+N2”的语义分析166

11.1.3 “一+N1+N2”的语用价值169

11.2 名词临时借用为动量词170

11.2.1 动量格式的语义特点170

11.2.2 动量格式的句法、语用特点173

12.1.1 名词谓语句的性质176

第十二章 影响名词谓语句自足的语言形式176

12.1 名词谓语句的性质176

12.1.2 研究方法178

12.2 影响名词谓语句自足的语言形式178

12.2.1 NP1是名词性成分的名词谓语句178

12.2.2 NP1是主谓短语的名词谓语句184

第十三章 “对”字短语研究187

13.1 “对”和“对于”的语法意义及互换条件188

13.1.1 “对”和“对于”的语法意义188

13.1.2 “对”和“对于”的互换条件193

13.2 “对”字短语作状语195

13.2.1 谓词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196

13.2.2 谓词由动词性成分充当204

13.3 “对”字短语作定语212

13.3.1 “对”字短语作定语的基本类型212

13.3.2 对+N+的+V213

13.3.3 对+N1+的+N2214

13.3.4 对+N+的+A215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焦点的分类及其表达形式216

14.1 焦点的性质和分类216

14.1.1 焦点的性质216

14.2.1 自然焦点的性质217

14.2 句子的自然焦点217

14.1.2 焦点的分类217

14.2.2 汉语的自然焦点218

14.3 句子的对比焦点220

14.3.1 对比焦点的性质220

14.3.2 对比焦点的表现形式221

14.4 否定与焦点228

14.4.1 否定的性质228

14.4.2 否定焦点229

14.5 疑问与焦点231

14.5.1 特指问句的焦点231

14.5.2 正反问句的焦点232

14.5.3 选择问句的焦点233

14.5.4 是非问句的焦点234

第十五章 句成分的从缺和移位235

15.1 句成分从缺235

15.1.1 句成分从缺的性质235

15.1.2 句成分从缺的类型238

15.2 句成分移位245

15.2.1 句成分移位的性质245

15.2.2 句成分移位的类型246

15.2.3 句法成分移位跟相关语法现象的区别249

16.1.1 无指的性质251

16.1 无指名词性成分的分类251

第十六章 现代汉语无指的分类和分布位置251

16.1.2 无指的分类252

16.2 不指名词性成分的分布位置253

16.2.1 宾语位置上的不指名词性成分253

16.2.2 准领属关系中的不指名词性成分256

16.2.3 谓语位置上的不指名词性成分257

16.2.4 定语位置上的不指名词性成分258

16.3 非指名词性成分的分布位置259

16.3.1 重动句中动词宾语位置260

16.3.2 准领属关系的定语位置260

16.3.3 类似复合词的动宾短语的宾语位置262

17.1.1 研究现状264

第十七章 现代汉语通指的指称地位和分布位置264

17.1 现代汉语通指的指称地位264

17.1.2 通指的指称地位266

17.2 现代汉语通指的分布位置268

17.2.1 动词谓语句中的通指成分268

17.2.2 形容词谓语句中的通指成分272

17.3 现代汉语通指的表现形式273

17.3.1 以往的研究273

17.3.2 通指的表现形式273

参考文献276

后记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