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 杜玉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978754860401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5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9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0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8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5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27

(一)“结构”的来源及其涵义27

(二)“社会结构”的涵义及理解30

(三)本书对社会结构的界定35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37

(一)研究思路37

(二)主要研究方法39

(三)主要创新之处41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43

一、生活世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社会结构思想的扬弃44

(一)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45

(二)劳动分工47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51

二、思维武器:对德国古典哲学社会结构思想的批判55

(一)历史发展规律55

(二)市民社会58

(三)人的本质61

三、价值追求:对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结构思想的超越65

(一)社会历史观65

(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67

(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70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分析的“三维向度”74

一、社会生产:以实践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75

(一)物质生产75

(二)精神生产77

(三)人口生产79

(四)社会关系生产80

二、社会要素:以空间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83

(一)微观社会结构: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社会关系83

(二)中观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其相互关系89

(三)宏观社会结构: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96

三、社会形态:以时间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101

(一)社会技术形态102

(二)社会所有制形态104

(三)社会主体形态109

(四)社会交往形态111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分析方法及基本特征113

一、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一般分析方法113

(一)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分析方法114

(二)从“人体解剖”到“猴体解剖”的逆向分析方法118

二、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特征120

(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120

(二)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126

(三)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131

(四)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135

第五章 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传承与创新140

一、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贡献140

(一)保尔·拉法格:“两种环境”理论140

(二)拉布里奥拉:社会生活“四层次”理论144

(三)普列汉诺夫:社会结构“五项因素公式”148

二、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155

(一)列宁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影响155

(二)斯大林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影响163

三、改革开放前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167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认识169

(二)毛泽东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171

第六章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及其存在的问题184

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历程184

(一)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185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历程195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特征203

(一)社会结构转型的一般特征203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具体特征205

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9

(一)发展的代价:“自然界”不可承受之重210

(二)经济独领风骚:社会结构的非均衡发展215

(三)社会分化加速:结构内部的差异日益扩大219

(四)社会冲突加剧:社会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223

第七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227

一、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新实践227

(一)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及意义228

(二)和谐社会的涵义: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再现230

二、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对社会建设的理论启示233

(一)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33

(二)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人·社会·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237

三、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对社会建设的实践启示241

(一)多轮驱动:实现社会结构要素的全面布局241

(二)交互共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246

(三)公平有序:促进以社会关系为重点的四种生产的统一252

第八章 比较与反思258

一、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西方其他社会结构理论的比较258

二、对西方学者诘难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反思264

主要参考文献268

后记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