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持续发展管理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瑛,刘呈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2599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可持续发展管理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1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
一、全球具有较大影响的几类可持续发展概念2
二、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3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4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5
第三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7
一、中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8
二、中国21世纪议程8
三、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10
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特点13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对象——可持续发展系统15
一、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概念15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概念、意义与原则1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本概念15
三、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实质17
四、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主要任务18
五、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组织实施机制19
第二节 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
一、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失灵”20
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管理的重要领域21
四、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科学的管理22
三、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必须由政府主导和推动22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本原则23
一、系统性原则23
二、可持续性原则23
三、公正性原则24
四、共同性原则25
二、阶段性原则26
一、系统性原则26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的基本原则26
第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组织与实施26
三、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原则27
四、依法推进的原则27
五、依靠科技的原则27
六、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28
七、公众参与原则28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骤和目标确定29
一、三个“零增长”——关于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步骤的研究29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骤安排30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31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31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定案例32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33
一、经济建设33
二、社会发展34
三、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35
四、生态保护和建设37
五、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39
六、能力建设40
第四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41
一、运用行政手段,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水平41
二、运用经济手段,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42
三、运用科教手段,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2
四、运用法律手段,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制化水平43
五、运用示范手段,做好重点区域和领域的试点示范工作43
六、运用信息手段,强化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和舆论监督43
第五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体系44
一、国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体系44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体系47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实施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50
第一节 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的重要手段53
一、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的作用53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评价与指标体系53
二、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的类型54
三、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55
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56
第二节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58
一、“绿化”GDP指标58
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60
三、世界银行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体系61
四、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62
五、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体系63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68
一、综合评判法68
二、层次分析法72
三、模糊综合评判方法74
第一节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6
一、必须用系统的观点考察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问题76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管理76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7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适度人口80
第二节 人口数量管理82
一、控制人口增长仍然是未来一段时期的艰巨任务82
二、人口数量管理的思路84
第三节 人口质量管理89
一、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意义89
二、人口质量管理的思路91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管理94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95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96
三、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管理的思路97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100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00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类型100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01
三、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02
一、土地资源管理106
第二节 可再生资源管理106
二、水资源管理108
三、森林资源管理110
四、海洋资源管理112
第三节 不可再生资源管理114
一、矿产资源管理114
二、能源资源管理116
二、注重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118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总体战略对策118
一、建立自然资源管理的循环型社会经济体系118
三、依靠科技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119
四、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120
五、采取开放型的资源供给战略121
六、自然资源管理的政府行为122
七、自然资源管理保障体系123
一、生态环境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归根结底是个发展问题125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管理125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25
二、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126
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126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约束条件之一127
第二节 生态管理128
一、生态管理的基本理论128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31
三、区域生态管理134
四、产业生态管理136
第三节 环境管理140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140
二、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142
三、区域环境管理147
四、企业环境管理150
一、行政手段的特点及功能155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行政手段155
第一节 行政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55
二、行政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58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161
一、开展环境和资源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正确体现资源和环境价值161
二、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地位162
三、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各项规划和政策的制定162
四、制定并实施重大经济决策的可持续发展审议制度163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规划163
一、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概念164
二、规划在可持续发展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64
三、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内容165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协调管理机制165
一、建立一把手亲自抓的领导机制165
二、完善可持续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强化政府的调控和管理职能166
二、可持续发展目标责任制的内容167
一、可持续发展目标责任制是解决“政府失灵”的有效手段167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目标责任制167
三、目标的制定和考核是可持续发展目标责任制的关键168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经济手段169
第一节 经济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管理中的作用169
一、经济手段的概念169
二、经济手段的作用170
第二节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171
一、环境定价的困难171
二、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定价思路174
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定价方法176
四、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的建立17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经济手段实践与发展178
一、庇古税178
二、产品税180
三、补贴181
四、排污权交易182
五、抵押-返还制183
六、运行保证金制度183
七、罚款184
八、环境权益代理184
九、控污银行184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科技手段186
第一节 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关系186
一、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186
二、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187
三、可持续发展科技188
第二节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发展战略189
一、发展目标189
二、指导方针190
三、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190
四、支撑条件与措施191
第三节 地方可持续发展科技战略192
一、山东21世纪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形势分析193
二、山东21世纪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195
三、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198
四、加强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的对策措施206
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教育手段213
第一节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13
一、培养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13
二、提高领导决策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决策能力214
第二节 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215
一、环境教育的发展215
二、国际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转折215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探讨216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217
第三节 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改革218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218
三、改革灌输式教学方法219
二、教学信息体系从封闭到开放219
四、转变教师教育观念220
五、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220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对策与建议221
一、发挥政府的调控与导向作用221
二、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特殊教育221
三、注重非政府组织参与、发挥其桥梁与纽带作用222
四、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量222
五、加强相关政策与法律措施建设222
第十二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法律手段22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法制建设224
一、法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224
二、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的现状225
三、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30
一、环境资源法的改造231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的新趋势231
二、相关部门法的变革233
三、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法的新发展234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法的实施237
一、可持续发展执法237
二、可持续发展司法238
三、可持续发展法的遵守与监督240
第十三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示范手段242
第一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方示范242
一、示范手段是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手段242
二、推进地方21世纪议程的实施是示范手段的主要内容242
三、地方示范取得的主要成效243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244
一、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立的背景及目标任务244
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阶段及总体情况247
三、强化管理,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250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252
第三节 生态示范区建设252
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实施253
三、生态示范区建设概况254
四、加强生态示范区管理256
附录 2001年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标准256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258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258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59
三、科技示范工程的典型案例——沿黄地区沙化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260
四、“十五”期间科技示范工程的重点262
五、加快科技示范工程建设的措施263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信息手段26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概念和特点265
一、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概念265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的特点265
二、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266
一、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手段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266
第二节 信息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管理中的作用266
三、信息手段有利于规范和引导企业及其他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的行为26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267
一、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267
二、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268
三、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269
四、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269
一、信息获取技术270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270
二、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272
三、可视化技术272
四、网络技术273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的保障——共享政策的制定274
一、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概念274
二、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政策275
参考文献277
后记281
热门推荐
- 843300.html
- 3292512.html
- 1889417.html
- 3387353.html
- 2831002.html
- 1723162.html
- 1091411.html
- 2011773.html
- 3592062.html
- 2584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5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5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7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8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9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9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9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6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6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