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命科学的哲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董新民,张清源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16598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2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命科学的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导论1
第一节:现代科学的成就与现状1
第二节:建立一个全新未来科学体系的必要性3
第三节:第二部分首次实现了现代科学与未来科学的直接对话5
第四节: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内容的进一步解说和拓展8
第五节:第四部分初步勾划了人类未来科学的基本轮廓11
第六节:思维科学的建立将彻头彻尾地改变人类社会的全貌12
第七节:思维科学的诞生是人类科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4
第八节:本书内容与结构上的六个特点15
参考文献17
第二部分:黏膜下结节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机理19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0
第二节:胃溃疡的发生机理22
第三节:对胃溃疡各种特征和现象的解释25
3.1胃溃疡与胃酸分泌的关系25
3.2胃溃疡的形态学26
3.3胃溃疡的出血和穿孔26
3.4胃溃疡的自愈、药物治疗和治疗效果26
3.5胃溃疡的病因学27
3.6胃溃疡与遗传29
3.7胃溃疡的复发和多发29
3.8胃溃疡的好发部位30
3.9胃溃疡的流行病学31
3.10胃溃疡的病因学治疗35
第四节:精神因素在消化性溃疡发病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被忽略36
第五节:幽门螺旋杆菌不是消化性溃疡的病因39
5.1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没有因果关系39
5.2幽门螺旋杆菌在胃溃疡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极其次要的43
第六节: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与幽门螺旋杆菌46
6.1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47
6.2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学50
6.3幽门螺旋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也不存在因果关系51
第七节: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机理到思维意识科学56
7.1消化性溃疡是思维意识领域里的现象56
7.2思维意识是人体和生命固有的抽象要素58
7.3思维科学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周围世界和人体自身的认识61
7.4「黏膜下结节论」不是历史上相关学说的简单叠加62
本部分小结64
致谢65
参考文献65
第三部分:生命科学的哲学原理75
第一章:「同一性」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法则76
第一节:同一性法则的推导76
第二节:理解和运用同一性法则的四个要点81
2.1同一性是不同事物之间产生联系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81
2.2同一性的变化发展造成了新旧联系的不断更替82
2.3同一性的程度和方面决定了联系的紧密程度82
2.4同一性法则同时也十分强调不同事物之间的不同点83
第三节:历史上的「同一性」思想83
第四节:同一性是「黏膜下结节论」关键的理论基础85
第五节:同一性法则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86
5.1与人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五种同一性87
5.2同一性法则为回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思路89
5.3同一性法则有助于正确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91
5.4同一性法则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自觉运用92
本章小结94
参考文献94
第二章:「普遍联系」是万事万物都固有的抽象属性96
第一节:宇宙万物都要在普遍联系中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96
第二节:普遍联系的观点揭示了人体固有的五大属性98
第三节:历史上的「普遍联系的观点」100
第四节:普遍联系在「黏膜下结节论」中的应用101
4.1普遍联系的观点明确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101
4.2普遍联系是解释「年龄段分组现象」的关键理论之一104
第五节:「普遍联系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105
5.1普遍联系的观点有助于阐明癌症的发生机理105
5.2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建立生命科学领域中因果关系的必要前提109
5.3普遍联系的观点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病因学和防治学观念110
5.4普遍联系的观点将导致整个人类科学的全面革新111
第六节:现代科学忽视「普遍联系」的主要原因112
6.1普遍联系抽象而复杂的特点决定了现代科学会忽略它的存在112
6.2科学与哲学分家的特点决定了现代科学一定会忽略普遍联系112
6.3还原论分割研究从根本上否认了普遍联系的存在113
本章小结114
参考文献114
第三章:「变化发展」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基本形式117
第一节:宇宙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之中117
第二节: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表现形式和发生机制118
2.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118
2.2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基本机制119
2.3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抽象联系有决定性和非决定性之分120
第三节:历史上的「变化发展」观念120
第四节:变化发展的观点在「黏膜下结节论」中的应用121
4.1消化性溃疡的直接病因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的122
4.2社会和自然事件要通过「人生观」才能起作用123
4.3变化发展的观点有助于消化性溃疡的防治124
4.4 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125
第五节:变化发展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126
5.1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要经历多次质的飞跃126
5.2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127
5.3抽象方面的改变、心理上的改变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改变128
5.4不能将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生搬硬套到生命科学领域130
5.5生物进化具有「合目的性」的特征131
5.6现代科学不是人类科学的全部,不能作为真理的判断标准133
5.7变化发展观点的灵活运用是取得军事胜利的必要保证134
本章小结135
参考文献136
第四章:类比的方法有助于阐明高度复杂的问题139
第一节:类比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作用139
第二节:类比的方法非常有助于理解「黏膜下结节论」140
2.1摆脱传统的消化性溃疡病因学观念的束缚140
2.2类比的方法非常有助于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141
2.3类比的方法为黏膜下结节论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142
2.4「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有因果关系」与「饿汉吃包子」143
2.5「幽门螺旋杆菌」与「国会小政党」进行类比143
第三节:类比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144
3.1多重类比可说明个体和细胞普遍联系的复杂性144
3.2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的确有可能存在著明显的缺陷146
3.3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开拓新的思维147
本章小结149
参考文献149
第五章:叠加机制是各种现象和疾病发生的基础151
第一节:叠加机制的推导151
第二节:叠加机制与本书其他哲学观点之间的复杂关系153
2.1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必须在「同一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叠加153
2.2普遍联系通过「叠加机制」推动了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154
2.3「叠加机制」走上了与「还原论分割研究」完全相反的道路155
第四节:历史上的叠加思想156
第五节:叠加机制在黏膜下结节论中的应用157
5.1「叠加」是阐明年龄段分组现象的又一关键机制158
5.2「叠加」也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关键机制159
5.3「拔萝蔔」形象地说明了幽门螺旋杆菌在溃疡病中的作用160
5.4黏膜下结节论是对消化性溃疡近乎完整的描述162
第六节:叠加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163
6.1时间、空间结构和功能上的有序化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163
6.2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是延缓衰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164
6.3人生观在既往经历不断累积和叠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166
6.4还原论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因果关系长期不能建立的重要原因168
6.5叠加机制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本书各部分的内容170
本章小结170
参考文献171
第六章:整体的观点将导致当前科学的全面革新173
第一节:自然界、生命和人体都具有整体的属性173
第二节:整体拥有各组成部分都不具备的多种重要特性175
第三节:历史上的整体观178
第四节:整体观在黏膜下结节论中的应用179
4.1将个体看成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家庭的一部分180
4.2将胃、十二指肠看成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0
4.3历史上的相关学说与佛教典故「盲人摸象」182
4.4整体观还是黏膜下结节论重要的方法论之一185
第五节:整体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185
5.1整体观将导致现代科学的病因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85
5.2整体观还将导致当前的人体和生命科学发生一场伟大的革新187
5.3现代科学四大分支的统一是「整体观」的必然要求189
5.4整体观实际上还将导致当前人类科学体系的全面大革新189
5.5整体观是正确理解「思维意识」的必要前提190
5.6整体的观点还是各项事业都能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191
第六节: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缺乏整体观的主要原因192
6.1还原论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成功阻碍了整体观的形成192
6.2科学和哲学的对立也决定了现代科学缺乏整体观192
6.3现代哲学体系导致整体观的正确性很难得到充分的反映193
本章小结194
参考文献194
第七章:历史观是各项科研工作都必须具备的重要观点197
第一节:宇宙万物都是历史的产物,都具有历史的属性197
第二节:历史的属性在人体的三个主要表现199
第三节:历史上的「历史观」201
第四节:历史观在「黏膜下结节论」中的应用203
4.1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实际上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203
4.2现代科学理论根基的缺陷是历史上的相关学说都无效的原因204
4.3「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有因果关系」只能是「昙花一现」206
4.4黏膜下结节论也是历史的,必须与时俱进209
第五节:历史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210
5.1追溯既往经历有助于查找病因、彻底治愈疾病210
5.2已有的现代科学定理、定律、公式和法则都有历史局限性211
5.3现有的定理、定律、公式和法则将阻碍新时期人类科学的发展213
5.4现代人体和生命科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215
5.5现代科学的理论和认识不能作为评判中医科学性的标准218
5.6只有不断地追溯历史,才能明确思维意识的本质222
5.7历史的观点有助于化解当前哲学和科学的对立225
5.8历史的观点有助于培养积极、正面的人生观226
本章小结228
参考文献228
第八章: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深入各项认识232
第一节:现象与本质的基本含义232
第二节:要透过外在的具体现象看到内在的抽象本质233
第三节:本质性认识的三个判断标准234
第四节:历史上对现象和本质相互关系的认识236
第五节:「透过现象看本质」在黏膜下结节论中的应用237
5.1透过「年龄段分组现象」可以看到人体的「社会属性」237
5.2「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有因果关系」仅仅是一种假象239
5.3黏膜下结节论透过消化性溃疡病看到了人体的抽象本质241
5.4黏膜下结节论的成功是现象,隐藏于其后的正确认识是本质242
第六节:「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244
6.1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研究的目标244
6.2忽视抽象思维的运用使现代医学只能停留在现象科学的水平上245
6.3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本质科学的基本特点246
6.4「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249
本章小结251
参考文献252
第九章:生命科学的探索要十分重视因果关系的论证255
第一节:因果关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255
第二节: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256
第三节:「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7
第四节:历史上的「因果思维」260
第五节:因果关系在黏膜下结节论中的应用261
5.1忽视人体内因是现代溃疡病病因学的重要缺陷261
5.2只有强调人体内因才能圆满解释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与形态学262
5.3内外因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明确消化性溃疡病因学的关键264
5.4「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过于草率265
第六节:因果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268
6.1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能有效应对爱滋病毒的高变异性268
6.2外因转化成内因是人生观的形成机制270
6.3追名逐利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271
6.4忽略人体内因是现代病因学的通病272
6.5人体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现代科学不足以解释任何疾病274
本章小结276
参考文献277
第十章:生命现象都具有「概率发生」的特点279
第一节:概率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279
第二节:偶然事件是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必然结果279
第三节:历史上的概率论思想281
第四节:概率论是正确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的必要条件282
4.1消化性溃疡具有概率发生的基本特点282
4.2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不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必要条件284
第五节:概率论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285
5.1病毒受体的存在具有必然性286
5.2现代科学不能圆满地解释各种疾病的发生机理是必然的287
5.3人体和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现象都具有「概率发生」的基本特点288
5.4人类未来科学的主要理论可能都具有「概率」的基本特点290
本章小结291
参考文献292
第十一章:灵活运用「由点到面、由一般到特殊」295
第一节:黏膜下结节论充分暴露了现代科学多方面的局限性295
1.1现代科学哲学根基的缺陷体现在当前所有疾病的研究之中295
1.2「盲人摸象」一般的错误广泛存在于当前所有疾病的研究之中297
1.3忽视哲学的指导作用广泛存在于当前生命科学的各项研究之中298
第二节:「由点到面、由一般到特殊」是升华认识的重要手段300
本章小结302
参考文献302
第十二章:新二元论的建立与运用304
第一节:「新二元论」的基本内容304
第二节: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305
第三节:历史上的「二元论」思想309
第四节:新二元论与历史上的二元论思想之间的区别311
4.1新二元论扩大了意识的范围,明确了意识的本质311
4.2新二元论的建立有著十分坚实的哲学基础312
4.3新二元论的有效性是历史上所有的相关思想都无法比拟的313
第五节:新二元论能行之有效地解决许多重大的认识论问题314
5.1新二元论首次实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有机统一314
5.2新二元论为科学与宗教的完美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316
5.3新二元论有助于实现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有机统一320
5.4新二元论强调科学与哲学的统一322
5.5新二元论还要求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的高度统一324
5.6新二元论有助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统一327
5.7人类社会的平稳发展有赖于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进行329
5.8新二元论有助于实现主观认识与客观现象的统一330
5.9新二元论有助于实现哲学探讨与现实生活的统一332
5.10生命科学的探索要做到实验研究与抽象思维的统一333
5.11新二元论有助于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统一335
第六节:新二元论在「黏膜下结节论」中的应用338
6.1新二元论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提供了方向性指导338
6.2心理调节与积极人生观的培养才是防治溃疡病复发的唯一途径339
第七节:新二元论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41
7.1牛顿与爱因斯坦自觉遵循的不是唯物论,而是新二元论341
7.2新二元论是现代科学根本认识的进一步扩大、深化和升华343
7.3新二元论直接动摇了现代科学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哲学根基344
7.4新二元论强调了日常行为对个体健康的重要影响346
7.5新二元论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思维意识的锻炼」348
7.6新二元论提示思维意识的锻炼还可以极大地增长智慧350
7.7「随机突变」不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352
7.8新二元论建立了人体与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因果关系354
本章小结359
参考文献359
第十三章: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364
第一节: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64
第二节:阴阳关系的四个重要特点364
第三节:黏膜下结节论完全符合阴阳学说的基本思想366
第四节:阴阳学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367
4.1新二元论完全合符阴阳学说的基本思想367
4.2科学探索要走还原论与整体观相结合的道路369
4.3现代科学对人体疾病和生命现象的认识存在著多方面的缺陷370
本章小结371
参考文献372
第十四章:各种现象和疾病发生机理的中心法则373
第一节:各种现象发生机理的中心法则373
第二节:黏膜下结节论是中心法则的应用举例375
第三节:中心法则指导下的各种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机理376
第四节:中心法则指导下的各种癌症的发生机理378
第五节:中心法则再次强调了现代科学是人类科学的初级阶段379
本章小结381
参考文献381
第十五章:多维的思维方式是生命科学的必然要求382
第一节:人体和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转换思维方式382
第二节:黏膜下结节论看到的是「整只大象」385
第三节:多维的思维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386
3.1多维的思维方式能有效地克服「盲人摸象」一般的错误386
3.2多维的思维方式能有效解决「蛋白质结晶」这一科学难题387
3.3多维的思维方式是实现多基因合目的性调控的唯一手段389
3.4多维的思维方式是攻克各种人体疾病的必要前提390
3.5多维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涉足思维意识领域的先决条件391
3.6多维的思维方式是建立真正的人体和生命科学体系的必要前提392
3.7本书所有的哲学观点和分论点都是「浑然一体」的394
3.8多维的思维能力是「脱凡入圣」的先决条件395
第四节:获得多维的思维能力需要非常规的训练方法396
本章小结398
参考文献398
本部分小结400
第四部分:思维科学是人类科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403
第一节:现代科学尚未真正踏入人体和生命科学的大门404
第二节:思维科学理论上的基本轮廓406
第三节:思维科学有别于现代科学的十五个主要特点407
3.1思维科学与现代科学有著完全不同的哲学基础408
3.2思维科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普遍联系409
3.3思维科学是高度复杂的思想体系410
3.4思维科学是本质科学413
3.5整体观综合指导在思维科学的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414
3.6思维科学采用的是多维的思维方式415
3.7思维科学没有现代科学那样固定的定理、定律、公式和法则416
3.8思维科学强调实验研究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418
3.9思维科学对人体的基本看法与现代科学有著很大的区别419
3.10思维科学是一门高度统一的大学科、大科学420
3.11思维科学将极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涉及无比广大的范围422
第四节:思维科学是人类科学的高级阶段424
4.1人类科学的分阶段发展和跳跃式前进425
4.2现代科学仅仅是人类科学的初级阶段427
4.3思维科学不是现代科学的简单延续,而是人类科学的高级阶段429
4.4现代科学是思维科学诞生的必要前提与基础432
4.5思维科学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必然要诞生的全新思想体系433
第五节:思维科学的未来发展要走哲学的道路435
5.1哲学是「智慧之学」,强调「理论先于实践」的重要性435
5.2哲学是高度概括性的认识和思想,是对普遍性规律的揭示437
5.3哲学是人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的根本出发点438
5.4哲学对科学探索具有指导性意义440
5.5思维科学的未来发展要走哲学的道路441
5.6哲学的部分含义小结442
第六节:建立思维科学的重要意义443
6.1思维科学将使人类科学实现从具体科学向抽象科学的飞跃443
6.2思维科学的建立将使人类真正迈入人体和生命科学的新时代444
6.3思维科学有助于解决当前科学各领域面临的绝大部分难题446
6.4思维科学能极度地开发智慧,大大加快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447
6.5思维科学能有效防治各种「社会疾病」,从而有助于世界和平449
6.6思维科学能优化遗传性状,从而大大加快人类进化的速度450
6.7思维科学的诞生标志著一个全新文明时代的到来451
第七节:思维科学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452
本部分小结454
参考文献455
第五部分:常见问题回答457
第六部分:重要议题索引469
索引1:第二部分黏膜下结节论解释的72种现象或假设469
A.胃溃疡(共15种现象)469
B.十二指肠溃疡(共5种现象)470
C.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共有的现象(共20种现象)470
D.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共32种现象)472
索引2:第三部分关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探讨的40个方面474
索引3:黏膜下结节论在理论和方法上的50个突破479
索引4: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无因果关系50个角度的论证485
索引5:现代科学在人体和生命科学领域不能成功的128个原因490
索引6:在本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实现的26个统一504
索引7:宗教的科学性30个方面的表现507
索引8:中医的科学性30个方面的表现510
索引9:重要名词术语514
索引10:重要历史人物519
结束语与致谢521
版权与法律声明523
热门推荐
- 2442168.html
- 141588.html
- 494466.html
- 3063222.html
- 2724263.html
- 2802165.html
- 40587.html
- 2813142.html
- 2587548.html
- 1112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5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9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0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4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7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3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1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