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
  • 陈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236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经济利益-关系-农民-犯罪原因-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不可逾越的门槛1

一 化解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1

二 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突出问题:三农问题3

第二节 农民犯罪问题严重威胁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效7

一 农民犯罪是三农问题的极端表现7

二 农民犯罪问题严重妨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11

第三节 本书的观察视角与研究方法14

一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4

二 本书的基本内容15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16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17

一 国外研究概况17

二 国内研究概况23

三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和趋势展望30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的指导意义31

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31

二 犯罪是对社会的极端反抗32

三 犯罪是经济因素造成的33

第六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34

第七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5

一 研究的目的35

二 研究的意义38

第二章 农民犯罪成因分析的理论模式:压力—反应模式41

第一节 经济利益:开启农民犯罪成因之门的钥匙41

一 农民犯罪大多与经济利益相关41

二 犯罪与经济利益相关性的理论解说44

三 经济利益对犯罪的诱导:经济压力49

四 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农民犯罪的意义53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农民承受的经济压力的来源56

一 农民居于社会最底层的传统56

二 农民经济观念上的矛盾59

三 经济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压力61

四 农业产业技术经济特征形成的压力63

五 经济压力的社会后果所导致的压力66

第三节 农民犯罪原因理论分析模式:压力—反应模式68

一 生态经济学的压力—反应框架模式(PRS)68

二 农民犯罪分析中压力—反应模式的引入71

三 农民犯罪的压力—反应模式的分析框架73

第三章 经济压力:农民犯罪的驱动力75

第一节 农民的社会地位压力75

一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的弱势地位75

二 农民的政治权利被弱化79

三 社会普遍歧视农民83

第二节 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的压力86

一 农民被社会进步所排斥86

二 农村变革中农民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尴尬89

三 农民被边缘化94

第三节 自身被割裂:农民的角色冲突99

一 农民多重社会角色间的冲突99

二 农民角色转换的痛苦104

第四节 农民内部的矛盾压力108

一 农民的分化108

二 农民之间的攀比113

三 农民之间的经济冲突117

第四章 经济压力的后果:诱导农民犯罪的状态120

第一节 农民生存条件困难120

一 农民是社会贫困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120

二 农民的相对贫困现象日益严重123

三 农民获得收入机会少,增收困难128

第二节 经济活动受到抑制132

一 基础设施和经济环境落后于城市132

二 乡镇企业的困境136

三 金融资源匮乏139

第三节 发展困境143

一 农民创业的约束143

二 转换角色的困难:农民工困境149

第四节 社会地位差距152

一 经济地位差距152

二 社会政治地位差距156

三 文化生活的差距158

第五章 经济压力的传导与承纳161

第一节 经济压力传导与承纳的过程161

一 第一阶段 传递与接受161

二 第二阶段 判断167

三 第三阶段 承纳与内化171

第二节 影响农民对经济压力承纳的因素174

一 收入174

二 年龄177

三 文化程度180

四 心态181

第三节 经济压力的承纳极限与“减压阀”182

一 农民对经济压力的承纳极限182

二 农民经济压力的“减压阀”185

第六章 农民对经济压力的应对191

第一节 农民合法的应对方式191

一 消化压力191

二 减少压力194

三 拒绝压力198

四 消除压力源201

第二节 农民合法应对压力的局限性204

一 农民增加收入的约束204

二 农民意愿表达的约束208

三 农民合法维权的成本约束212

四 农民合法应对经济压力的某些法律缺位216

第三节 对农民犯罪的诱惑218

一 犯罪文化的“亲和性”218

二 非法手段的有效性219

三 犯罪的高风险和高“收益”220

四 以犯罪手段应对非法剥夺222

五 崔英杰案:农民被诱致犯罪的典型223

第七章 农民的犯罪决策:犯罪的成本与收益225

第一节 合法应对与非法应对的成本比较225

一 合法应对的成本分析225

二 农民犯罪的成本分析227

三 农民对犯罪成本的比较233

第二节 合法应对与非法应对的收益比较237

一 合法应对的收益237

二 犯罪的收益240

第三节 农民犯罪决策的经济过程243

一 农民犯罪决策过程的特征243

二 农民犯罪决策的步骤246

三 农民犯罪决策的有限理性249

第四节 农民犯罪的示范效应252

第八章 农民犯罪的预防255

第一节 预防犯罪:阻断犯罪的诱致链条255

一 压力源的制度性调适255

二 切断经济压力的传导过程261

第二节 使犯罪在经济上不合算265

一 提高犯罪成本265

二 降低犯罪收益271

第三节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275

一 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275

二 协调社会关系,全方位预防农民犯罪277

三 创新社会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280

四 提高社会管理效能,构建和谐社会283

参考文献289

后记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