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学教育的“系统集成”改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力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3854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学教育的“系统集成”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法学教育的问题、挑战和改革突破口1
第一节 两大传统的核心问题2
一、粗放扩张与质量滑跌的逆向性2
二、法科教育体制设计的承载之困4
第二节 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新的挑战5
一、以“人本”为中心的改革新范式6
二、“认知偏差”和“体制缺陷”的辅正8
三、谋求国际化的涉外法科人才培育10
第三节 法科院校的布局及软实力之弊10
一、缺乏“比较优势”的法科院校布局11
二、作为体制内标杆的法科院校12
三、承袭传统与新秀崛起的法学院速写13
第四节 下一轮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15
一、寻找深水区改革的可选项15
二、以法律职业导向为改革突破口16
三、“法律职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别18
四、回应三个典型的质疑19
第二章 以职业主义为导向的法学教育论证与命题21
第一节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的共性分歧23
一、欧美文献的两大阵营23
二、亚太拉美研究的三条进路26
三、“朗代尔的疑问”与法学教育的共性分歧30
第二节 法学教育技术性与公共性的两难困境30
一、“技术性”导向的法学教育质疑30
二、“公共性”的法学教育路线误区33
第三节 法学教育的“自反性现代化”思路37
一、两难困境背后简单的现代性37
二、走出困境的自反性现代化40
第四节 职业与社会契约理论在法学教育领域41
一、系统/环境:功能分化的维度42
二、“共变”的其他子系统43
第五节 当下中国法律职业教育的若干命题48
一、“职业胜任力”的低层化波及效应48
二、法律人才培养忽略的“机会成本”50
三、“学科为壑”的大学单一培养建制51
四、多元化的“改革可选项”亟待整理52
五、“建制化”培养涉外型的法律人才54
第三章 法律家一流的卓越胜任力结构55
第一节 法律职业教育何以转向胜任力目标57
一、现代职业角色认知的偏颇57
二、什么是“胜任力结构”59
三、胜任力结构转向的优越性60
第二节 法律职业的九项胜任力特征62
一、个人效能(personal effectiveness)63
二、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64
三、过程执行(working with process)65
四、人际影响(interpersonal influence)68
第三节 法律职业适才适性者的胜任力甄选69
一、胜任力特征的区别对待及意义69
二、甄选的依据:绩效结论与更多胜任力的复合70
三、更多胜任力的甄选方法72
第四节 胜任力结构形成的基本路径73
一、借入“动机获得理论”73
二、跨越伦理的一般性75
三、问题假设的方法76
四、更多的法学经典阅读78
五、并非“例证”或“虚拟”的判例研讨82
六、模拟事务所及其慎用83
七、狭义地使用诊所教育84
第四章 法律家培养与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耦合89
第一节 法律职业准入的模式比较及甄别91
一、法律职业准入的模式91
二、决策的机会成本在哪里93
三、资源优化配置的因应之道94
第二节 法律职业教育考核的实效化97
一、从“关卡”到“过程”的转变97
二、法学院胜任力考核的机会成本98
三、甄选的提前和“大学考试”的权重设计99
四、避免一些错误的倾向100
第三节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两段化”与胜任力的阶段培养101
一、资格考试的弊端及法学教育的必要回应101
二、推行资格考试“两段化”的机会成本103
三、两次资格考试的差别性定位104
第四节 两段式资格考试中的研修教育106
一、法律家一元化的“破局”106
二、配套“短期特色研修”与机会成本的削减107
三、研修的方式和机构的配置107
第五章 法律家培养与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基石111
第一节 “院系林立”格局的瓶颈及体制突破112
一、一流文科标准:问题导向、定量倾斜与国际评估113
二、学科建设改造:“复合”与“专精”的平衡116
三、过程结构优化:“专业延后”和“二次选择”119
第二节 中国“通识”的尴尬、冷观和前行121
一、法律家的卓越与多元、纯粹的通识教育121
二、法科生们遭遇的“通识”之忧122
三、通识对法学教育专业化的“局部修正”124
第三节 拔尖法科人才的跨越式培养127
一、拔尖文科生源的甄选机制128
二、非同一般的人文素养基础的炼成130
三、比较视域的更深层、多元和体制性介入132
四、贯通机制下的连续专精化训练133
第六章 “三三制”:法学教育改革模式的可选项137
第一节 法律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模式138
一、施行高级法律职业教育的可选项138
二、以推行“贯通本硕”为切入点139
三、以“三三制”作为改革实施方案141
四、职业主义改革的精英打造目标141
第二节 职业主义导向改革的关键内容142
一、通过遴选程序保证优质生源142
二、按照职业主义标准调整课程设置143
三、改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过程145
四、配备适才师资和职业主义教材146
第三节 改革课程的设计及生源的遴选147
一、课程规划设计的九个原则147
二、进阶式的基本课程设计方案149
三、法律职业适才适性者的遴选框架150
四、生源的选拔机制151
第四节 改革方案的普适性修正和扩展152
一、重拾法律人的“士”的精神152
二、逐步放大课程改革计划的“韧性”154
三、渐次开设较为成熟的新型课程156
四、增列新的企业法务方向培养目标157
第七章 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的蓝图和路线159
第一节 法科院校走向国际化的类型及格局162
一、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的两大方向162
二、法科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四种类型163
三、正在变化的国际化法律人才需求167
四、国际化法科办学的错位及协同169
第二节 法科院校国际化观测及挑战之应对173
一、国际化办学评估的维度和精度173
二、扭转国内法科领域的“留学赤字”179
三、国内法律服务市场放开后的磨砺182
第三节 法科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技术面改革185
一、国际性法科师资的引智和分工185
二、涉外法科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188
三、留华法科优质学位的建制化方案191
附录一 职业主义导向的法律专题特别讲义范例195
附录二 职业主义导向的真实案例深度研讨范例231
热门推荐
- 2607432.html
- 449143.html
- 997031.html
- 2606607.html
- 3395663.html
- 2399284.html
- 405909.html
- 121168.html
- 2464591.html
- 2020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3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5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5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4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5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0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7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5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4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