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艺术设计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农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53681750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造型设计-工艺美术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艺术设计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自序1
导论1
第一章 文明的曙光——石器时期的设计13
第一节 绪论13
第二节 上古传说的设计15
一、传说的设计思想15
二、设计技术的范围17
一、器具的发生19
第三节 石器19
二、石器的意义20
三、石器的类型22
四、玉器的出现23
第四节 骨器和武器23
一、骨针23
二、骨耜24
三、箭器25
四、刀矛25
第五节 陶器26
一、陶器的应用26
三、陶器的技术27
二、陶器的形态27
四、彩陶的文化28
第六节 建筑29
一、建筑的萌生29
二、建筑的结构30
三、村落的设置31
第七节 纺织32
一、蚕丝32
二、纺轮32
第八节 其它33
一、饰物33
三、编织33
二、贝币34
三、文字34
四、乐器35
第九节 结论36
第二章 沉痛的狞厉——夏商西周时期的设计39
第一节 绪论39
第二节 工具和农具41
一、工具的演进41
二、农具的种类43
第三节 兵器和车辆44
一、兵器的意义44
二、车辆的威力46
第四节 食器和礼器48
一、食器的发展48
二、礼器与祭祀50
三、乐器与文化50
第五节 陶器和玉器51
一、陶器的发展51
二、玉器的使用52
第六节 文字和货币53
一、甲骨文53
二、钟鼎文54
三、文字的特征54
四、金属货币55
第七节 城市和建筑56
一、商代的城市56
二、周代的建筑58
三、早期的园苑59
第八节 纺织和服饰59
一、桑麻59
二、服饰60
第九节 结论61
第三章 霸业的冲撞——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65
第一节 绪论65
一、战车和车战67
第二节 车辆和兵器67
二、兵器的规范68
三、剑器的美感69
四、船只的建造70
第三节 农具和工具71
一、农具的类型71
二、工具的使用72
三、文具74
四、工程设计75
第四节 城市和建筑76
一、城池的设置76
二、安居的需要77
三、宫殿与装饰78
第五节 生活用品79
一、服饰79
二、食器80
三、货币81
四、家具82
五、乐器83
第六节 设计思想84
一、思想性文献85
二、资料性文献86
三、议论性文献87
第七节 结论88
第四章 统一的气量——秦汉时期的设计91
第一节 绪论91
第二节 文字和货币93
一、小篆与汉隶93
二、货币的演变95
第三节 车辆和道路96
一、驰道与车辆96
二、丝绸之路与栈道98
一、铁器的意义99
三、灵渠与桥梁99
第四节 兵器和农具99
二、兵器的类型100
三、农具100
四、度量衡101
第五节 建筑和灯具102
一、方位与建筑102
二、阿房宫103
三、长城104
一、服饰制度105
第六节 服饰和铜镜105
四、灯具105
五、漆器105
二、官员服饰106
三、铜镜107
四、香炉108
第七节 指南车和造纸术108
一、张衡与设计发明108
二、司南与指南车109
三、造纸术109
四、地图110
第八节 陵园和雕塑110
三、霍去病墓石刻111
一、陵墓制度111
二、秦陵兵马俑111
第九节 结论112
第五章 丧乱的文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115
第一节 绪论115
第二节 工具116
一、木牛流马116
二、龙骨水车117
三、船只117
四、车辆118
第三节 制瓷119
一、青瓷119
五、造纸119
二、白瓷120
三、窑具120
第四节 服饰120
一、头饰120
二、朝服121
三、便装121
四、女服122
第五节 家具123
一、坐具123
二、案具124
四、陈设125
三、储具125
第六节 建筑126
一、城市126
二、庄园128
三、佛寺129
第七节 石窟129
一、敦煌129
二、云冈130
三、龙门131
四、麦积山132
一、文字的演变133
五、其它石窟133
第八节 文字133
二、碑刻与墓志135
三、写经与帖本135
第九节 乐器136
一 、音乐的进步136
二、乐器的类型136
三、乐器的交流137
第十节 结论138
第六章 繁盛的浮华——隋唐时期的设计141
第一节 绪论141
一、长安142
第二节 建筑142
二、洛阳144
三、扬州144
四、桥梁145
五、寺塔145
第三节 印刷术147
一、石经与刻石147
二、楷书与纸墨147
三、雕版与经卷149
四、书报与装帧150
一、货币151
第四节 工具151
二、农具152
三、仪器152
四、纺织153
第五节 生活器物153
一、家具153
二、服饰155
三、陶瓷156
四、金银器157
六、杂品158
五、铜镜158
第六节 石刻159
一、唐陵159
二、龙门奉先寺160
三、乐山大佛160
四、莫高窟161
五、石碑161
第七节 设计管理162
一、官方设计管理机构162
二、民间设计行业162
第八节 结论164
第一节 绪论167
第七章 文弱的精湛——五代两宋时期的设计167
第二节 制瓷169
一、宋瓷169
二、名窑170
三、景德镇172
四、瓷器形制173
第三节 货币和广告174
一、商业174
二、广告174
四、交子175
三、货币175
第四节 造纸和印刷176
一、造纸176
二、活字印刷177
三、宋版书178
四、书籍装帧179
五、书画180
第五节 兵器和工具181
一、兵器181
二、农具182
三、车船183
四、用具183
一、城市184
第六节 建筑和家具184
二、园林186
三、佛塔187
四、筑桥187
五、《营造法式》188
六、家具188
第七节 服饰和杂品189
一、男服189
二、女服190
三、服制190
四、杂品191
第八节 结论192
第八章 游牧的强悍——辽金西夏元时期的设计195
第一节 绪论195
第二节 文字和印刷198
一、文字198
二、印刷199
三、印章200
四、书法201
第三节 兵器和车船201
一、火器201
四、车具202
三、造船202
二、兵器202
五、大运河203
第四节 建筑和家具203
一、城市203
二、寺院道观204
三、西夏王陵206
四、芦沟桥206
五、郭守敬206
第五节 服饰和纺织207
一、服饰制度207
二、纺织208
四、黄道婆209
三、织机209
第六节 制瓷和杂器210
一、辽金陶瓷210
二、景德镇瓷210
三、其它窑场211
四、金银器具211
五、家具212
六、杂器212
第七节 农具和货币213
一、农具213
二、《王桢农书》214
三、币制215
第八节 结论216
第九章 专制的文化——明清时期的设计219
第一节 绪论219
第二节 建筑221
一、都城221
二、地方城市223
三、万里长城224
四、民居225
五、寺观227
一、皇家园林228
第三节 园林228
六、陵墓228
二、江南园林230
三、《园治》与造园理念233
第四节 家具和服饰234
一、明式家具234
二、清式家具236
三、官服237
四、民服237
第五节 文具和书籍238
一、文房四宝238
二、明代印刷240
三、清代印刷243
四、书籍装帧244
第六节 陶瓷和商业245
一、白瓷与青花245
二、其它瓷器245
三、广告246
四、货币246
五、邮票247
第七节 设计文献247
一、宋应星与《天工开物》247
四、《三才图会》248
五、《大清工部工程做法》248
二、《鲁班经》248
三、《多能鄙事》248
六、其它设计思想249
第八节 兵器和交通249
一、造船249
二、大炮251
三、飞机251
四、京张铁路251
第九节 结论252
第一节 绪论255
第十章 艰难的变革——现代时期的设计255
第二节 建筑258
一、城市258
二、公共艺术260
三、公园261
四、营造学会262
五、桥梁262
二、塑料263
三、玻璃263
一、陶瓷263
第三节 器皿263
四、橡胶264
五、搪瓷264
六、手工编织264
第四节 货币和书籍265
一、钱币265
二、生活票证266
三、书籍装帧266
四、纸张267
五、印刷268
第五节 平面设计268
一、广告268
二、招贴269
四、标志270
三、包装270
第六节 服饰和纺织271
一、中山装271
二、生活服装271
三、职业装273
四、女服273
五、西服273
六、时装274
七、纺织业274
二、公共器具275
三、家庭工具275
一、生活家具275
第七节 家具和工具275
四、交通工具276
五、其它器具277
第八节 艺术设计教育278
一、设计教育发展278
二、艺术设计研究279
第九节 结论281
总结283
附录285
后记288
热门推荐
- 3343377.html
- 428525.html
- 2250530.html
- 4759.html
- 1801657.html
- 2554691.html
- 314255.html
- 1443740.html
- 478741.html
- 3771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0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5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7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1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8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8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80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