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一个客家村落的都市化:深圳樟布村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与变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一个客家村落的都市化:深圳樟布村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与变迁
  • 程瑜,刘思霆,严韶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6858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乡村-改革开放-成就-深圳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一个客家村落的都市化:深圳樟布村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与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对象4

三、研究过程5

四、研究内容7

第二章 小地方与大社会10

一、深圳市概况10

(一)历史沿革10

(二)概况12

二、深圳的改革开放与都市化14

(一)深圳的改革开放14

(二)深圳的都市化历程17

三、龙岗区概况30

四、南湾街道概况32

五、樟树布村的历史与现状33

(一)樟树布概况33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樟树布35

(三)改革开放后的樟树布36

(四)进入21世纪的樟树布38

六、小地方与大社会41

第三章 “本地人”与“外地人”44

一、本地人:樟树布村人口特征44

(一)古老的客家村落44

(二)樟树布村的人口统计45

(三)社会分层47

二、外地人:作为“新客家”的樟树布村流动人口47

(一)流动人口的界定48

(二)樟树布村流动人口生存现状50

三、樟树布村的人口变迁65

(一)樟树布村流动人口群体形成原因66

(二)流动人口与樟树布的城市化建设67

(三)流动人口与樟树布的变迁:从熟人村落到多元社区68

(四)樟树布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问题与对策71

第四章 樟树布村的经济生活74

一、宏观经济的变迁74

二、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发展状况76

三、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状况78

(一)“洗脚上田”时期(1980—1985年)78

(二)环境保护时期(1986—1989年)79

(三)新村建设时期(1990年至90年代末期)80

(四)旧村改造计划时期(2003年至今)83

四、集体经济的发展与转型91

(一)樟树布所属街道的集体经济变迁91

(二)樟树布集体经济的发展94

(三)樟树布集体经济的转型97

五、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104

(一)农业104

(二)工业109

(三)第三产业115

六、结论118

第五章 权力结构的变迁121

一、改革开放前的乡村政权沿革122

(一)互助小组和初级人民公社时期(1950—1962年)122

(二)生产队时期(1962—1979年)123

二、改革开放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沿革124

(一)沙湾乡政府时期(1980—1987年)124

(二)沙湾村民委员会时期(1987—1992年)124

(三)樟树布村民委员会时期(1992—2004年)125

(四)樟树布社区时期(2004年至今)125

三、法理型组织126

(一)“四位一体”的行政组织结构126

(二)关系与更替137

四、社区精英140

(一)村干部的性质和社会地位141

(二)村干部的更迭142

(三)村干部的产生146

(四)正式权力机构的产生方式148

(五)基层正式权力运作与社区治理153

五、乡村非正式权力的变迁163

(一)宗族的影响力163

(二)股份合作公司的影响力165

(三)其他民间组织166

六、村规民约169

(一)“村规民约”的历史169

(二)现代的“村规民约”170

七、社会结构中的边缘——流动人口173

八、结论174

第六章 宗族与家庭177

一、宗族177

(一)宗族的起源177

(二)宗族的发展181

(三)共同记忆与身份认同183

二、家庭188

第七章 民俗与社会生活197

一、民俗的变迁197

(一)婚姻197

(二)丧葬203

(三)节庆205

(四)生育210

(五)乔迁211

(六)寿辰211

(七)民间俗语212

二、社会生活215

(一)物质生活215

(二)精神生活225

第八章 医疗与社会保障236

一、医疗236

(一)医疗与就医236

(二)卫生事业的状况238

(三)医疗卫生改革242

(四)环境卫生244

二、社会保障制度245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45

(二)社会保险245

(三)老年人社会福利246

(四)商业保险246

第九章 都市化的反思247

一、“城市文化”的缺失248

(一)都市化的特点248

(二)生产方式的都市化250

(三)生活方式的都市化253

(四)传统而封闭的族群文化255

(五)城市文化的缺失259

二、传统与现代化:文化vs经济261

参考文献269

后记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