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监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监测
  • 曲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09806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环境监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监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1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2

一、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产生和发展2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与作用3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4

四、环境监测的基本特点5

五、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6

第三节 环境标准7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及其意义7

二、环境标准的分级与分类7

三、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与作用8

四、制定环境保护标准的原则11

复习思考题13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14

第一节 概述14

一、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14

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15

三、水质监测项目及其选择16

四、水质监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17

五、水质标准22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5

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5

二、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9

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30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31

一、地面水、地下水、废水以及底质样品的采集31

二、流量的测量36

三、水样的运输和保存38

四、水样的消解、富集和分离40

第四节 水的感官物理性状测定43

一、温度43

二、颜色44

三、臭44

四、悬浮物45

五、电导率46

六、浊度47

七、透明度48

第五节 水的一般化学性能指标的测定49

一、pH49

二、酸度50

三、碱度51

四、硬度53

五、矿化度54

六、溶解氧55

七、氧化还原电位57

第六节 重金属污染物监测58

一、汞58

二、镉、铅、锌和铜60

三、铬66

四、砷67

五、其他金属元素70

第七节 非金属无机污染物监测71

一、有毒无机化合物71

二、其他无机化合物77

第八节 有机污染物监测89

一、有机污染综合指标89

二、毒性有机物96

第九节 底质监测104

一、底质监测的意义及采样方法104

二、底质中污染物的分析107

复习思考题107

第三章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110

第一节 概述110

一、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存在状态110

二、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111

三、空气质量标准体系112

第二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114

一、监测目的114

二、有关资料的收集114

三、监测项目115

四、监测网点的布设116

五、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119

第三节 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120

一、直接采样法120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121

三、采样仪器125

四、采样效率129

五、采样记录130

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130

七、空气污染指数131

第四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方法132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132

二、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134

三、一氧化碳的测定方法136

四、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的测定方法138

五、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方法141

六、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方法142

七、多环芳香烃的测定方法143

八、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144

九、可吸入尘的测定方法144

十、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方法146

第五节 污染源监测147

一、固定污染源监测148

二、流动污染源监测158

第六节 环境空气降水监测159

一、布设采样点的原则160

二、样品的采集160

三、降水中组分的监测161

第七节 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监测162

一、甲烷气体的监测162

二、氧化亚氮的监测164

第八节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164

一、概述164

二、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65

三、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166

复习思考题173

第四章 土壤污染监测174

第一节 概述174

一、土壤背景值与土壤污染174

二、土壤污染监测目的、特点及分类177

三、土壤标准样及其应用178

第二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179

一、采样点的布设179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181

三、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182

第三节 土壤中污染物的测定183

一、土壤中重金属化合物的形态及其测定183

二、土壤中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190

三、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191

复习思考题194

第五章 生物体污染监测196

第一节 概述196

一、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途径196

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蓄积197

三、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200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00

一、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01

二、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03

第三节 生物样品中污染物的测定204

一、生物样品中重金属的测定204

二、生物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205

第四节 农产品安全与监测208

一、农产品的卫生标准208

二、农药残留的测定208

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213

第五节 畜产品安全与监测214

一、畜产品的卫生标准214

二、畜产品中2,3,7,8-四氯代二苯二噁英和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215

三、畜产品中病毒和细菌的测定216

四、畜产品中药物和农药残留的测定218

复习思考题220

第六章 固体废物监测221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221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221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221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224

一、样品的采集224

二、样品的制备与保存227

第三节 固体废物有害特性鉴别228

一、急性毒性的鉴别229

二、易燃性的试验方法229

三、腐蚀性的试验方法229

四、反应性的试验方法230

五、遇水反应性的试验方法231

六、浸出毒性的试验方法232

第四节 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填埋场监测233

一、城市生活垃圾监测233

二、垃圾填埋场监测238

第五节 其他废物监测241

一、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与监测241

二、城镇垃圾农用污染物控制与监测242

三、农用粉煤灰污染物控制与监测243

四、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与监测243

五、医疗废物焚烧烟气及残渣监测244

复习思考题245

第七章 生物监测技术246

第一节 空气污染的生物监测246

一、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247

二、植物监测方法249

三、植物监测和评价空气污染中值得注意的问题251

四、细菌对空气的污染及微生物学检验251

第二节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253

一、样品采集和监测项目253

二、生物群落监测方法254

三、水污染的细菌学检验257

四、水污染的浮游生物检验法260

第三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264

一、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264

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速率试验266

三、土壤中细菌的检验267

第四节 生物毒理学试验269

一、实验动物与毒性试验269

二、吸入毒性试验272

三、口服毒性试验273

第五节 环境微生物的生物测试技术273

一、分子水平的微生物监测技术273

二、细胞水平的微生物监测技术279

第六节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85

一、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86

二、生物传感器的分类286

三、生物传感器的特点287

四、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87

复习思考题288

第八章 生态监测290

第一节 生态监测概述290

一、生态质量与生态监测290

二、生态监测的理论与内容291

三、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292

四、国内外生态监测的现状和趋势294

第二节 生态监测方案的制定296

一、生态监测的一般程序296

二、生态监测类型的划分296

三、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及生态台站的确定299

第三节 生态监测指标301

一、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301

二、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302

三、生态监测指标的分类303

四、各项生态监测要素指标内容的选择304

五、优先监测指标305

第四节 生态监测技术方法307

一、宏观遥感监测307

二、微观或地面定位监测技术308

复习思考题309

第九章 物理污染监测310

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310

一、噪声的定义及噪声来源与危害310

二、噪声的物理度量311

三、环境噪声的评价314

四、噪声测量仪器320

五、噪声标准321

六、噪声监测方法327

第二节 振动污染监测332

一、有关术语332

二、振动的危害332

三、环境振动标准333

四、环境振动的测量333

第三节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335

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335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336

三、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337

四、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337

五、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338

六、电磁辐射监测340

七、电磁辐射污染防护措施344

第四节 放射性污染监测345

一、有关放射性的基础知识345

二、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347

三、放射性污染的危害348

四、放射性监测350

复习思考题356

第十章 自动在线监测357

第一节 自动监测系统357

一、监测系统357

二、传输系统358

三、数据处理系统359

第二节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360

一、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方式361

二、系统监测布点和监测项目的选取363

三、自动监测仪器的分析方法365

四、自动监测仪器366

五、大气污染监测车372

第三节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373

一、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373

二、地表水水质自动在线监测375

三、污水自动监测系统378

四、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379

五、发展方向380

复习思考题380

第十一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381

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381

一、质量保证的意义381

二、质量保证的内容381

第二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385

一、标准和标准分析方法385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386

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388

四、环境标准物质389

第三节 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395

一、质量保证的机构和职责395

二、质量保证的量值传递395

三、监测实验室的基本要求与管理395

四、质量保证的工作内容397

五、质量保证报告制度401

复习思考题401

第十二章 环境监测常用仪器简介403

第一节 光谱分析仪器403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03

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406

第二节 色谱分析仪器408

一、气相色谱仪408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410

第三节 电化学分析仪器412

一、极谱仪412

二、库仑分析仪414

复习思考题416

环境监测实验417

实验一 水样物理指标的测定417

实验二 水样化学需氧量的测定422

实验三 水样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425

实验四 水样中氨氮的测定430

实验五 水样中挥发酚的测定433

实验六 水样中氟化物的测定436

实验七 水样中总砷的测定439

实验八 水样中矿物油的测定442

实验九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446

实验十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452

实验十一 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455

实验十二 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459

实验十三 土壤中铬的测定463

实验十四 土壤中镉和铅的测定466

实验十五 土壤中氧化亚氮的测定468

实验十六 污泥中铜、锌和镍的测定471

实验十七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测定473

实验十八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476

实验十九 毛发中汞浓度的测定478

实验二十 生物微核试验480

实验二十一 环境噪声监测483

主要参考文献4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