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尚晓援著(Sussex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230920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儿童保育事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篇3
第一章 导言&3
一 中国的弱势儿童群体和替代性养护制度&3
二 价值观和研究角度&5
三 研究过程和方法&6
第二章 理论背景&7
一 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7
二 儿童保护的制度背景:社会福利的制度分析&9
三 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式&11
四 儿童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重要问题&12
第三章 儿童保护的理论和政策&13
一 儿童保护的理论和政策&13
二 儿童保护的主要方法:替代性养护&19
第四章 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42
一 中国社会保护制度中的儿童&42
二 保护弱势儿童群体的主要制度安排&44
第二部分 城市篇57
第五章 儿童遗弃问题和替代性养护下的儿童&57
一 儿童遗弃和替代性养护&57
二 历史与现状:中国的儿童遗弃问题&60
三 对遗弃儿童的原因分析&61
四 社会政策和儿童遗弃&64
五 积极社会政策:反对遗弃儿童的努力&68
六 结论&72
第六章 北京市孤残儿童遗弃的原因分析&73
一 研究方法与研究地点&73
二 北京市被遗弃儿童的体能状态分析&76
三 北京市被遗弃儿童的性别分析&77
四 北京市被遗弃儿童的入院年龄分析&77
五 从北京市被遗弃儿童的来源构成分析儿童遗弃问题的成因&80
六 北京市孤残儿童被遗弃的制度原因和对策&82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儿童保护的制度变化&84
一 改革开放及其对孤残儿童保护制度的冲击&84
二 国内外领养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儿童保护制度的冲击&87
三 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影响&87
四 集中供养与家庭寄养的政策与争论&89
五 针对提供儿童福利服务的非政府组织的政策&92
第八章 以国家为主的替代性养护&94
一 养护的主要方法&95
二 照料者的状况&103
三 结论&107
第九章 改革:从国家福利向多元福利制度的转变&108
一 导言&108
二 社会经济和政策背景&109
三 兰州和南京对孤残儿童的机构照料&110
四 结论&114
第十章 向家庭式照料转变的两种路径&115
一 路径一:家庭式照料单位&115
二 路径二:家庭寄养&117
三 结论:照料方式的改革中国家作用的转变&145
第十一章 南昌市儿童保护制度的演变&148
一 引言&148
二 历史回顾:南昌的儿童遗弃问题&149
三 国家在儿童保护方面作用的转变&151
四 改革开放中国家作用的转变&157
五 结论&162
第十二章 从传统到现代:从大同经验看中国孤残儿童福利的制度选择&163
一 研究简介&163
二 大同市的孤残儿童&165
三 大同市社会福利院的历史发展&166
四 大同市的儿童养护方式&168
五 家庭寄养和“乳娘村”&169
六 教育&174
七 卫生保健和康复工作&175
八 农村家庭中的“城里人”:“乳娘村”的成年孩子&175
九 结论:社会政策的内在矛盾和儿童保护制度的改进&177
第三部分 农村篇183
第十三章 中国孤儿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183
一 全国孤儿群体的总体状况及特征&183
二 孤儿群体面临的主要困境&185
三 农村孤儿和流浪儿童&192
四 结论&194
第十四章 农村儿童保护体制的个案研究&196
一 导言&196
二 三县对孤儿的社会救助制度&197
三 国家和家庭在三县孤儿救助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198
四 农村的亲属养护制度:父系扩展家庭在儿童保护中的作用&201
五 农村社会的变化对传统养护模式的挑战&206
六 结论&209
第十五章 非政府的儿童福利机构&211
一 黎明之家的调查&212
二 颍上县三十铺王家玉儿童福利院&217
三 结论&224
第十六章 对我国流浪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225
一 流浪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背景&225
二 我国目前流浪儿童教育的现状&227
三 郑州以德育为中心的“短平快”教育模式&230
四 主要发现和政策建议&238
第十七章 建立有效的中国弱势儿童保护制度&239
一 中国弱势儿童保护制度的目标体系&239
二 弥补制度缺口,完善正式的弱势儿童保护制度&240
三 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儿童保护制度之间的合作和互补&241
参考文献&245
一 英文参考文献&245
二 中文参考文献&268
热门推荐
- 1406776.html
- 3891140.html
- 3733738.html
- 3483732.html
- 1672633.html
- 1857056.html
- 90058.html
- 2767007.html
- 3526935.html
- 1738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0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9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3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4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6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2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5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