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关系史 现代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连庆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239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关系史 现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编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前的国际关系(1917-1929)3
第一章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的新发展,苏维埃俄国新型的对外政策3
第一节 苏维埃俄国反对帝国主义兼并弱小民族,争取和平的外交政策3
十月革命胜利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
苏维埃俄国建国初期的对外政策5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9
两次对华宣言和早期的中苏关系14
第二节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埋藏苏维埃俄国的军事和外交斗争18
外国武装干涉的开始18
协约国三次武装进攻的失败22
不许干涉俄国运动26
列宁和平共处政策的提出28
第三节 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关系的发展28
苏英贸易协定30
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33
苏联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形成39
第二章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3
第一节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43
帝国主义各国的争霸计划43
巴黎和会上的矛盾和斗争46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53
国际联盟的成立57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及其矛盾59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62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62
《耶普岛条约》67
《四国条约》69
《五国海军条约》72
《九国公约》76
第三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和帝国主义争霸斗争的新阶段8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83
德国对《凡尔赛条约》的抗拒86
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91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94
第一节中国人民反帝革命斗争的新阶段94
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94
华盛顿会议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97
北伐战争与中外关系99
第二节朝鲜、印度、印尼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02
朝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一”起义102
印度的反英斗争高潮106
印尼民族大起义110
第三节 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114
协约国瓜分土耳其和凯末尔革命的兴起114
安卡拉政策军事和外交斗争的胜利118
《色佛尔条约》和废除和《洛桑条约》的签订122
第四节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25
埃及人民反英斗争的胜利125
摩洛哥里夫人民反对西班牙和法国的武装斗争129
尼加拉瓜人民的反美民族解放战争132
第四章 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会议。在裁军和“非战”烟幕下战争因素的增长135
第一节 道威斯计划和帝国主义在赔款问题上的斗争135
赔款危机135
鲁尔冲突138
道威斯计划140
杨格计划143
第二节洛迦诺会议。德国在欧洲大国地位的恢复146
安全保证问题146
洛迦诺会议和《洛迦诺公约》149
德国加入国联和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152
第三节在裁军和“非战”烟莫下战争因素的增长156
“修约派”的挑战156
国际裁军运动160
《非战公约》164
第二编 从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到二战爆发前夕的国际关系(1929-1939)171
第五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71
第一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71
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171
赔未与战债问题的结束174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战177
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180
第二节 国际裁军会议184
伦敦海军会议184
日内瓦裁军会议186
第三节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89
“九·一八”事变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89
英国、法国纵容日本侵略和美国的“不承认主义”193
“一·二八”淞沪事变和上海军民的英勇抗战197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和日本退出国联200
第四节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03
经济危机和希特勒上台203
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的确立与巩固206
希特勒的扩张计划和外交策略209
苏联与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建交212
第五节苏联为建立反动法西斯侵略统一战线而斗争212
集体安全计划的提出和苏联加入国联214
东方公约问题和苏法、苏捷互助条约217
第六章 德意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开始和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221
第一节德国重整军备和占领莱菌非军事区221
德国公开重新武装221
“斯特莱沙阵线”223
《英德海军协定》225
德军占领莱菌非军事区227
第二节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231
意大利法西斯的侵阿战争231
英国、法国的纵容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235
《蒙特勒公约》238
西班牙内战和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240
第三节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240
英法的“不干涉”政策244
马德里保卫战248
第七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251
第一节日本侵略华北,中国抗日运动的高潮251
《塘沽协定》和《天羽声明》251
《何梅协定》和广田“三原则”254
日英美在华利益冲突的表面化257
中国人民抗日运动的高涨261
第二节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63
卢沟桥事变263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66
英美对日侵华的两面政策270
国联的态度和布鲁塞尔会议274
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和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276
第三节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和“东方慕尼黑”阴谋的破产276
日本限制和排挤英美在华利益281
“东方慕尼黑”阴谋的破产285
第八章 德意日三国侵略集团的形成和大战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288
第一节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288
德意柏林协定288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291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293
第二节德国吞并奥地利,帝国主义的慕尼黑阴谋295
德国吞并奥地利295
苏台德区问题和“五月危机”299
伯希特斯加登和戈德斯堡会议302
慕尼黑会议307
《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311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313
第三节德意军事同盟的建立和英法反德意阵线的形成316
德意同英法在匈牙利,巴尔干和土耳其的激烈争夺316
德意宫事同盟条约的签订321
英法反德意阵线的形成323
德国加紧准备剪除英法的侧翼波兰327
第四节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331
英法苏谈判331
英德秘密谈判336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39
波兰危机345
第一节德国侵占波兰和西线战争351
德国侵占波兰351
第九章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51
第三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9-1945)351
奇怪的战争354
德国侵占丹麦和挪威356
德国进攻荷、比、卢和张伯伦下台359
法国的沦亡362
第二节德国的攻英战役。法西斯入侵巴尔干和东、北非366
德国的攻英战役366
德意侵占巴尔干368
法西斯入侵东北非371
第三节苏联的中立政策和“东方战线”的建立372
苏联的中立政策372
“东方战线”的建立374
苏德柏林谈判378
《苏日中立条约》380
第四节美国从中立向反希特勒方向的演变382
《中立法》的修改382
威尔斯出访欧洲385
防备战火蔓延美洲388
对英国的武器供应和租借法案395
第十章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社会主义国家400
第一节德国进攻苏联和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400
德国进攻苏联400
《大西洋宪章》404
苏美英莫斯科三国会议408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409
第二节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411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411
日本的南进和日美矛盾的加剧413
日美谈判419
日本偷袭珍珠港427
第三节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429
《联合国家宣言》429
苏英同盟条约和苏美协定431
第二战场问题的提出433
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436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440
第一节伟大的斯大林格斯战役440
1942年春夏苏德战场的形势440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443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意义447
第二节北非战役的胜利和卡萨布兰卡会议450
北非战役的胜利450
卡萨布兰卡会议454
“三叉戟”会议459
第三节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变化461
中途岛海战和瓜岛战役461
中美英联合抗日的新形势465
盟军在缅北的反攻469
第十二章 德意日法西斯的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472
第一节意大利投降,法西斯同盟开始瓦解472
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和墨索里尼垮台472
第一次魁北克会议474
意大利投降476
第二节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478
莫斯科外长会议478
开罗会议481
德黑兰会议483
第三节 盟军对德日法西斯的胜利反攻486
苏军全面反攻和东欧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486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法国的解放490
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493
第四节雅尔塔会议和联合国的成立496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496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498
雅克塔会议501
旧金山会议和联合国的成立507
第五节德国无条件投降和波茨坦会议510
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510
滤茨坦会议512
盟军在太平洋上的最后攻势518
第六节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518
苏联出兵对日作战519
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对日寇的总反攻523
日本无条件投降525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529
附录一1917-1945年苏、美、英、法、德、日历届政府更迭表531
1 1917-1945年苏联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531
2 1917-1945年美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532
3 1917-1945年英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535
4 1917-1945年法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542
5 1917-1945年德国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553
6 1917-1945年日本历届政府主要成员名单560
附录二 大事年表568
附录三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581
附录四 外国地名译名对照表592
热门推荐
- 3384951.html
- 189429.html
- 2669545.html
- 1776879.html
- 66565.html
- 1293946.html
- 604099.html
- 1053219.html
- 2211167.html
- 3530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6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6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8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4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8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5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