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美学史 第4卷 二十世纪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西方美学史 第4卷 二十世纪美学
  • 金惠敏,赵士林,霍桂桓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967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6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883页
  • 主题词:美学史-西方国家-20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美学史 第4卷 二十世纪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如何哲学地理解20世纪西方美学1

二 如何政治地理解20世纪西方美学5

三 如何文化地理解20世纪西方美学10

四 “时间”概念与20世纪西方美学的分期问题15

第一章 无意识美学19

第一节 概论19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美学思想25

一 弗洛伊德的美学著作27

二 对艺术的精神分析研究28

三 对达&芬奇及其创作的一个精神分析实例34

四 结语:几点批评意见38

第三节 荣格的美学思想40

一 荣格美学思想的心理学基础41

二 荣格的美学思想47

第二章 形式主义美学53

第一节 概论53

第二节 贝尔的美学思想59

一 《艺术》的艺术之源59

二 《艺术》的理论来源61

三 “有意味的形式”假说62

四 “审美感情”论64

五 形式与感情:循环论证65

第三节 弗莱的美学思想66

一 为“后印象派”辩护67

二 “纯美学标准”的出现68

三 现实与想象生活:“双重生活”论70

四 关于“创造的视觉”73

第三章 生命美学76

第一节 概论76

第二节 柏格森的美学思想85

一 “绵延”:经验的真实86

二 艺术与经验的独特性91

三 艺术与经验的能动性95

四 简短的归纳和评论98

第四章 距离美学100

第一节 概论100

第二节 布洛的美学思想105

一 “距离”可以“插入”吗?107

二 “否定”和“肯定”对构成审美经验的意义110

三 距离的二律背反114

四 恰当的距离与距离的多样性116

五 距离与参与119

六 心灵与媒介123

七 结语125

第五章 表现主义美学128

第一节 概论128

第二节 克罗齐的美学思想131

一 早期美学思想132

二 后期美学思想147

第三节 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160

一 前期美学思想160

二 后期美学思想173

第六章 实用主义美学185

第一节 概论185

第二节 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193

一 桑塔耶纳美学的哲学基础:自然主义193

二 美的本质194

第三节 杜威的美学思想202

一 杜威在20世纪的接受203

二 “活的生物”205

三 恢复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连续性207

四 “一个经验”210

五 一种情感形成的“柠檬汁”理论213

六 美学与杜威的改造计划216

七 杜威美学的历史针对性和当代意义217

第七章 符号论美学220

第一节 概论220

第二节 卡西尔的美学思想227

一 生平概要与主要著述227

二 “符号形式哲学”的奠基228

三 艺术作为“符号体系”229

第三节 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233

一 学术生涯与思想脉络233

二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形式创造”235

三 关于“虚幻”观念:以“虚幻空间”为例240

四 “艺术知觉”就是“一种直觉活动”242

五 作为“符号”的艺术整体244

第八章 现象学美学247

第一节 概论247

第二节 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252

一 现象学美学及其研究方法254

二 审美经验及其基本构成257

三 审美价值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及其特征262

第三节 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思想266

一 文学艺术作品的“本体论”271

二 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论”275

三 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280

第四节 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283

一 独特的个人生平283

二 现象学的锚地286

三 从现象学转入先验论与自然哲学295

第五节 现象学文学批评&结论303

一 基本立场303

二 具体做法304

第九章 存在美学307

第一节 概论307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312

一 借人的存在之理解来通达存在的意义313

二 艺术作品的存在与真理的发生337

第三节 萨特的美学思想364

一 生平及主要著作364

二 处境中的自由366

三 介入就是揭露,揭露就是改变378

四 写作就是要求自由382

五 读者召唤作家386

六 从处境文学到实践文学394

七 从自由的悲剧到处境剧 400

第十章 分析美学 406

第一节 概论 406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 411

一 生平概述 411

二 “美学”与其概念使用 413

三 “生活形式”及其文化语境417

四 “语言游戏”、“家族相似”及开放的概念 420

五 “看见”与“看似”的视觉之分 424

六 “日常生活美学”的内在取向 427

第三节 古德曼的美学思想 428

一 简要生平和哲学著作 428

二 《艺术的语言》的巨大建树 430

三 相关重要影响 434

第四节 迪基的美学思想436

一 论“审美态度的神话” 436

二 “艺术惯例论”的出场 442

三 对“惯例论”的不断修正 447

四 “惯例论”的困境 449

第五节 丹托的美学思想 451

一 学术生涯和主要著述 451

二 “艺术界”理论 453

三 “平凡物的变形”说 459

四 “艺术终结论”462

第十一章 社会批判美学 470

第一节 概论470

第二节 卢卡奇的美学思想 478

一 学术生涯及思想历程 478

二 《审美特性》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485

三 若干审美原理的诠释 490

第三节 本雅明的美学思想498

一 从经验到体验:审美本体的类型转换 499

二 从口传到媒介:审美生产方式的变迁505

三 从魅灵到复制:艺术生产的类型变化509

四 从审美到政治:艺术社会功能的特征512

第四节 阿多诺的美学思想515

一 生平与思想历程516

二 阿多诺的早期思想517

三 文化产业批判520

四 否定的辩证法523

第五节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525

一 生平与著述525

二 政治哲学:对技术理性的批判527

三 激进美学:解放爱欲与建立新感性535

四 大众文化理论:从“整合”到“颠覆”542

第十二章 结构主义美学548

第一节 概论548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美学思想553

一 生平及结构思想的形成553

二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557

三 艺术创作的“压缩模式”理论559

四 艺术与文化563

五 结束语566

第三节 拉康的美学思想567

一 第一阶段的研究567

二 对于结构语言学理论的逐步运用571

三 “讲习班”与对于弗洛伊德著述的重新评述575

第四节 巴特的美学思想583

一 “社会神话”写作时期584

二 “符号学写作”时期589

三 “文本”研究阶段及其他593

第十三章 格式塔美学599

第一节 概论599

第二节 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606

一 生平和著述606

二 “异质同构”的“视知觉”理论608

三 “创造之眼”的心理功能611

四 “视觉是一种思维”614

第十四章 解释学美学617

第一节 概论617

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629

一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概念630

二 以解释学阐明艺术经验中的真理641

第三节 利科的美学思想676

一 从意志现象学到话语解释学677

二 隐喻的真理683

第十五章 接受美学及其余波696

第一节 概论696

一 接受美学的基本概况697

二 使接受美学得以诞生的基质699

第二节 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705

一 “挑战”时期706

二 “审美经验”时期712

第三节 伊泽尔的接受美学思想718

一 出发点和扬弃719

二 文学本文的具体构成723

三 “读者—本文相互作用”的动力725

四 “本文—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727

五 读者的缘起730

第四节 接受美学的余波——读者反应批评734

一 费施的基本观点735

二 卡勒的基本观点737

第十六章 后现代美学740

第一节 概论740

第二节 福柯的美学思想745

一 生平和主要著述745

二 牧师权力746

三 自我的界线与启蒙750

四 自我的技术与快感755

五 生活的艺术767

第三节 德里达的美学思想772

一 生平和著作772

二 戏剧:颠覆“导演”的艺术774

三 绘画:为艺术而艺术778

四 解构艺术的范例:关于波德莱尔的《假币》786

第四节 利奥塔的美学思想 806

一 初始的后现代 807

二 什么是后现代 811

三 不可表现性与先锋艺术816

四 崇高之后的美学 820

第五节 波德里亚的美学思想 825

一 学术生平 825

二 理论来源 827

三 消费社会 832

四 媒体与“超现实” 836

五 “审美泛化” 839

六 艺术扩张:以安迪&沃霍尔为例 842

七 结语 846

参考文献 847

人名索引 850

术语索引 856

后记8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