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
  • 李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5567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1

(一)选题背景1

(二)研究目的4

二、选题意义4

(一)理论意义4

(二)现实意义5

(三)选题创新点6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7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7

(二)国外研究情况15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16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16

(二)传播学相关理论2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媒体融合的关系2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30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30

(一)传播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通俗性30

(二)传播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历史性31

(三)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消除距离感32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32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识形态性33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族性36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性37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39

(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40

第二节 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及现状41

一、基本概念41

二、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42

(一)全球发展趋势43

(二)国内发展趋势44

三、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4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与媒体融合的关系49

一、媒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阵地50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能够规范媒体的传播行为51

三、顺应媒体融合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能够产生长效社会效益51

第二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传统方式5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和渠道55

一、常规化的纪念活动55

二、规范化的大众传媒56

三、制度化的教育体系5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成功经验6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64

二、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66

三、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象67

四、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方法69

五、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命力所在7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局限71

一、形而上理想目标导向的教条性明显72

二、以单一集中传播为主要方式75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向度上的单向化75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式上的程式化75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上的教条化76

第三章 媒体融合给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环境带来的改变78

第一节 媒体融合使传播渠道和空间得到了拓展79

一、传播渠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79

二、传播向度由单向传播向交叉传播转变80

三、传播的时空限度向随机转变81

第二节 媒体融合使传播内容由相对简单向复杂多样转变82

一、信息数量上由少量向海量转变82

二、信息内容上由简单向复杂转变82

第三节 媒体融合改变了受众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83

一、受众接收信息方式的转变83

二、受众处理信息方式的转变85

第四节 媒体融合使传播效果由可控向不可控转变86

一、传播主体由信息把关人向信息引导者转变86

二、受众在自媒体传播中角色转换为传播者87

第四章 媒体融合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8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媒体融合中面临的挑战89

一、受众自我本位性增强90

二、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媒体责任被分散95

三、庞杂信息冲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影响力9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媒体融合中的机遇101

一、媒体融合使受众覆盖面变广104

二、媒体融合延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渠道106

三、媒体融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形式107

第五章 媒体融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原则109

第一节 媒体融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指导思想109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109

二、以传播规律为依据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112

三、以社会发展实际为参照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113

第二节 根据媒体融合新特点适时调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115

一、分受众设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容115

(一)面向积极受众的传播117

(二)面向消极受众的传播118

二、分领域采取灵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121

(一)时效性媒体122

(二)出版系统123

(三)社会生活系统124

三、进一步强化传播主体间的协同配合125

(一)发挥整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主流舆论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126

(二)增强传播者个体的传播意识130

(三)传媒、文化领域不能完全市场化132

第六章 媒体融合趋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思考135

第一节 发挥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的主流舆论引导作用136

一、不松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媒体融合时期的重要任务136

二、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137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净化传媒内容市场14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根源于马克思主义141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41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进程143

第二节 扩大新媒体在媒体融合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144

一、以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平故事为载体144

二、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146

三、将现实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用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读148

四、由显性传播为主向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双重点转变150

五、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作用不容忽视157

(一)媒体融合进程凸显了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158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对更广受众覆盖平台的需求159

(三)是规范传媒娱乐、规范传播媒体,杜绝大众传播功能娱乐化的需要162

(四)扩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平台和阵地的需要163

(五)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长效性的需要163

(六)践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需要164

第三节 重视传播效果165

一、研究受众接受心理,转变话语机制165

二、增强媒体、受众互动水平,完善反馈机制167

三、提升媒体亲和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68

四、提高处理应急事件、化解负面舆情的能力170

第四节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想传播模式及效果评价标准172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的理想模式172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评价标准175

(一)随意注意层面上的内化转为外化177

(二)随意注意层面上的外化转化为随意后注意层面的内化178

(三)随意注意层面的内化转化为外化形成自觉行为178

结语180

主要参考文献184

致谢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