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源流视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化源流视野
  • 田文棠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6502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源流视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中国文化之道1

一、文化、自然、社会与人2

二、中国文化的结构模式特征10

三、中国人文精神的道器关联16

第一章 中国文化之始元23

第一节 童年时期的华夏氏族23

一、开天辟地的原始先民24

二、喷薄而出的文明曙光30

三、相连会通的地域文化35

第二节 质朴纯真的巫术图腾41

一、自然崇拜42

二、祖先崇拜46

三、英雄崇拜52

第三节 国家形成与观念转换58

一、王权观念的兴起(夏)59

二、神权观念的延伸(商)63

三、族权观念的建构(周)68

第二章 中国文化之形成75

第一节 百家争鸣的时代氛围75

一、儒家的仁爱精神76

二、道家的自然无为81

三、墨家的义利并举87

四、法家的冷酷严峻93

第二节 民本人本的人文精神97

一、传统民本人本思想的产生形成98

二、传统民本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101

三、儒道墨法的历史作用108

第三节 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111

一、儒家与北方邹鲁文化112

二、道家与南方荆楚文化115

三、《易传》的儒道互补特征121

第三章 中国文化之发展128

第一节 儒家独尊的时代129

一、法家在统一六国中的功过是非129

二、道家在经济恢复中的历史作用134

三、儒家在政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139

四、天人感应神学理论与以名为教142

第二节 儒学的经学化和谶纬化145

一、儒学的经学化146

二、经学的谶纬化149

三、道家理论批判的历史意义152

第三节 多种文化形态的崛起158

一、史学的建构159

二、医学的形成165

三、艺术的发展169

第四章 中国文化之流变173

第一节 道家盛炽的岁月174

一、社会的大动乱与文化的大复兴174

二、儒学的大衰落与玄学的大发展178

三、二元文化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跨越184

第二节 自然观念的渗透扩散191

一、玄学191

二、人学196

三、文学200

四、美学206

第三节 道教与佛教的传播214

一、道教的形成与衍化215

二、佛教的传入与发展220

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融合225

第五章 中国文化之鼎盛231

第一节 佛家滥觞的年代231

一、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232

二、改革开放的磅礴气势235

三、文化交融的多层网络238

第二节 心性思潮与三教合一242

一、中国化的佛教心性学说243

二、印度空有二宗的历史命运248

三、三教合一的深层意蕴253

第三节 百花盛开的文坛艺苑258

一、独领风骚的诗歌创作258

二、志在明道的古文运动264

三、龙飞凤舞的书画之美268

四、雍容华贵的乐舞盛会272

第六章 中国文化之大成276

第一节 儒学复兴的时代277

一、积贫积弱与儒家道统277

二、中心转移与理学创建281

三、文治精神与价值追求286

第二节 多向建构中的理学290

一、以气为主的理学形态291

二、以理为主的理学形态295

三、以心为主的理学形态300

第三节 高雅的文士世界306

一、精致细腻的诗文词画306

二、宣扬宗法的族规乡约312

三、绚烂多彩的科技之花315

第七章 中国文化之变异319

第一节 市井文化的崛起319

一、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320

二、都市生活的商人气息324

三、杂剧话本的艺术魅力329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觉醒332

一、叛经离道的种种风尚333

二、思想观念的渐次变化337

三、异端学说的现实意义342

第三节 西方之学的传播347

一、西方传教士的东来347

二、西学的输入传播353

三、中西文化的冲突对立357

第八章 中国文化之转型363

第一节 早期启蒙与理学解构364

一、风狂雨骤的理论批判365

二、实学思潮的解构意义368

三、转型前思想准备与局限373

第二节 朴学兴起与典籍整理377

一、清代朴学的形成发展378

二、文化总结与典籍整理382

三、文艺创作与人文思潮384

第三节 列强入侵与文化转型390

一、鸦片战争与西学冲击390

二、走出中世纪的时代心声394

三、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的转型401

第九章 中国文化之重建407

第一节 洋务派的文化建构主张407

一、洋务派文化主张的形成408

二、“中体西用”说的实质所在411

三、体用之说的意义与局限416

第二节 改良派的文化建构思想420

一、戊戌变法前后421

二、“变器卫道”说的本质426

三、变法失败的教训432

第三节 革命派的文化建构原则437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37

二、未完成的革命遗嘱442

三、向西方学习的反思446

第十章 中国文化之振兴450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狂风飙起451

一、《新青年》高举的两面大旗451

二、对旧思想与旧文化的冲击454

三、“五四”反传统的现实意义461

第二节 各不相同的文化主张464

一、“东方文化优越”论464

二、“全盘西化”论468

三、“科学民主救国”论473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及其文化论述476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477

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主张481

三、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与教训484

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之新生488

第一节 历史的转折与文化的新生489

一、新时期与改革开放489

二、八十年代的文化热潮492

三、基本评价与主要问题496

第二节 新时期的文化建构理论499

一、“彻底重建”论499

二、“复兴儒学”论502

三、“综合创新”论506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509

一、邓小平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贡献509

二、面向未来的现代文化建构思想513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517

第十二章 中国文化之前景522

第一节 未来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523

一、文化冲突论523

二、文化合成论527

三、多样化发展的总趋势531

第二节 中国文化在未来格局中的地位536

一、儒家伦理的位置536

二、道家哲理的作用540

三、佛家性理的意义544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546

一、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选择547

二、中国文化发展的可能554

三、中国文化发展的难题559

后记5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