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方志丛书 洛阳市志 1991-2000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地方志丛书 洛阳市志 1991-2000 第2卷
  • 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连维良,王立林总纂;来学斋,牛红丽,陆新朔副总纂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2652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42页
  • 文件大小:242MB
  • 文件页数:706页
  • 主题词:洛阳市-地方志-1986~200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地方志丛书 洛阳市志 1991-2000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篇 河洛文化1

第一章 河洛文化的起源与形成4

第一节 伏羲氏与五帝时期5

一、伏羲氏时代的社会文化5

二、五帝时期政权建设与文化6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10

一、夏朝时期10

二、商朝时期12

三、西周时期13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15

一、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15

二、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18

第二章 河洛文化的发展20

第一节 秦及西汉——河洛文化的转型期20

一、秦时河洛地区的政治风貌20

二、秦时河洛地区的经济状况22

三、西汉河洛地区的政治形势23

四、西汉河洛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27

五、河洛地区的社会与文化风貌29

第二节 东汉——河洛文化的初步发展32

一、东汉初年河洛地区的政局33

二、东汉初年河洛地区的政治斗争35

三、东汉中后期河洛地区的社会政治36

四、河洛地区的农业经济状况39

五、民族融合41

六、东汉河洛地区文化教育4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洛文化的艰难历程43

一、魏晋河洛地区政局的变化44

二、河洛地区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7

三、河洛地区文化事业48

四、周边地区国家、民族与河洛地区封建政权的交往49

五、北魏对河洛地区的军事占领与迁都洛阳52

六、孝文帝民族融合的措施54

七、北魏后期河洛地区的政治状况55

八、北魏河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56

第三章 河洛文化的繁荣58

第一节 隋代河洛地区的文化58

一、北周及隋代对洛阳的重建58

二、隋炀帝时期河洛地区的政治形势60

三、隋代河洛地区的社会文化风貌61

四、隋代河洛地区的经济状况65

第二节 唐代河洛地区的政治风云66

一、隋末唐初河洛地区的政治动荡66

二、安史之乱以前河洛地区的政治风波67

三、安史之乱后河洛地区的政治动荡71

第三节 唐代河洛地区的经济状况72

一、农田水利建设72

二、漕运业和仓储的特色74

三、河洛地区的商业经济76

第四节 唐代河洛地区的文化风貌77

一、唐代河洛地区的艺术创作77

二、典籍著述与丽正书院的兴办78

三、河洛地区的诗歌创作79

第五节 河洛文化的持续发展81

第四章 河洛文化研究83

第一节 河洛文化研究的缘起83

第二节 河洛文化研究的组织84

一、初创阶段85

二、振兴时期86

三、发展时期87

第三节 河洛文化研究的成果88

一、《河洛文化论丛(一)》88

二、《河洛文化论丛(二)》88

三、《文史知识》“河洛文化专号”89

四、《河洛文化纵横》89

五、《河洛文化论纲》90

第四节 河洛文化研究综述90

一、河洛文化的概念问题90

二、河洛地区的范围问题91

三、河洛文化的内涵与地位问题93

第八篇 白马寺 龙门石窟95

第一章 白马寺98

第一节 寺院沿革98

第二节 主要建筑与法器文物99

一、主要建筑99

二、古代碑刻100

三、佛像100

第三节 重大佛事活动101

一、传戒101

二、钟楼落成典礼101

三、建寺1925周年纪念法会101

四、古佛归宗庆典102

五、祈祷世界和平法会102

六、资助玄奘寺建设102

七、泰式佛殿落成暨泰式佛像开光法会102

第四节 佛事交往103

一、国外来访103

二、对外出访103

三、国内来访104

第五节 领导视察104

第六节 环境整治104

第七节 佛教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105

一、佛教文化教育105

二、公益事业106

第二章 龙门石窟107

第一节 洞窟概况108

第二节 石窟环境整治114

一、龙门水面工程115

二、撤迁龙门铁路隧道115

三、拆除中华龙宫、环幕影城115

四、其他设施整治116

五、环境新建116

第三节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116

第四节 龙门石窟的安全保卫117

一、建立健全法规117

二、防范措施得力118

三、东山佛首被盗案118

第五节 石窟的保护119

一、龙门石窟综合治理工程119

二、“四有”建档119

三、龙门石窟区规划119

四、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20

第六节 科研120

一、学术研讨120

二、科研合作121

三、论文专著121

第七节 接待服务132

第九篇 牡丹 牡丹花会135

第一章 牡丹新品种139

第一节 单瓣型139

一、玉兰飘香139

二、赤阳139

三、飞燕紫139

四、紫蝶139

五、早艳红140

第二节 荷花型140

一、红颜荷140

二、娇女140

三、红綾艳140

四、早春红140

第三节 菊花型141

一、丹阳141

二、羞月141

三、帝苑春141

四、满园春141

五、洛女妆141

六、桃源春色142

七、东海浪花142

八、洛神142

九、咏春142

十、艳紫献金142

十一、阳光142

十二、豆蔻年华143

十三、紫阳143

十四、丰花紫143

十五、蟠桃皱143

十六、阳红凝辉143

十七、紫霞映金143

第四节 蔷薇型144

一、紫阁144

二、天然富贵144

三、春归华屋144

四、绿云浮日144

第五节 托桂型145

第六节 金环型145

一、金谷春晴145

二、墨楼藏金145

三、宝蓝冠145

四、紫红呈艳146

第二章 牡丹科研147

第一节 科研条件147

第二节 科研攻关147

一、牡丹新品种培育研究147

二、牡丹花期控制技术研究148

三、牡丹快速繁育新技术与牡丹引种148

四、牡丹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148

五、牡丹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149

第三节 科研成果149

一、国家级成果149

二、省部级成果149

三、市级成果149

第四节 学术活动150

一、参展花博会150

二、专著150

三、论文151

第三章 牡丹产业152

第一节 观赏牡丹152

一、观赏品种152

二、观赏园区159

三、观赏效益160

四、牡丹争国花活动160

第二节 商品牡丹160

一、开发品种160

二、开发规模与效益163

第三节 经营管理163

第四节 组织机构164

第四章 牡丹花会165

第一节 花会工程166

一、基础设施建设166

二、旅游景区(点)建设166

三、牡丹观赏增殖167

四、创优活动167

第二节 花会宣传168

一、新闻发布会168

二、媒体宣传报道168

三、文艺宣传168

第三节 文化活动169

一、牡丹花会开幕式与庆典活动169

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171

第四节 牡丹灯会171

一、市内灯展171

二、灯会外展172

第五节 赏花活动173

第六节 经贸活动174

第七节 组织机构175

第十篇 黄河河务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与移民177

第一章 黄河河务181

第一节 防洪治理182

一、洪水灾害182

二、堤防与险工184

三、河道整治工程187

四、上拦工程191

五、伊洛河(支流)治理193

第二节 黄河防汛195

一、防汛机构195

二、防汛队伍196

三、防汛物资储备197

四、防汛通信198

五、预案编报200

六、抗洪抢险203

第三节 黄河水利205

一、工程建设206

二、滩区水利207

第四节 河务管理207

一、黄河水政207

二、水资源管理210

三、工程管理211

第五节 管理机构212

第二章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14

第一节 规划与设计215

一、规划216

二、设计216

第二节 工程建设217

一、前期配套工程施工218

二、主体工程施工220

第三节 施工管理224

一、业主224

二、监理224

三、承包商225

四、咨询、顾问225

五、国际管理225

六、合同管理226

七、进度管理227

八、质量控制227

九、信息管理228

十、技术管理228

第四节 管理机构229

第三章 小浪底水库移民230

第一节 移民调查与规划231

一、实物调查231

二、农村移民安置规划233

第二节 搬迁安置与迁建234

一、农村移民搬迁安置234

二、乡镇迁建243

三、工矿企业迁建247

四、库周专业项目恢复迁建249

第三节 施工区、库区清理252

一、施工区清理253

二、库区清理253

第四节 移民投资与世行移民贷款254

一、移民投资概算254

二、移民资金管理255

三、世行贷款256

第五节 协调与服务257

一、协调服务工程建设257

二、协调服务地方经济259

三、移民信访260

第六节 移民生产开发262

一、生产规划262

二、开发实施263

三、开发成效264

第七节 管理机构266

第十一篇 旅游业269

第一章 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规划275

第一节 旅游发展战略275

第二节 旅游规划276

一、旅游总体规划276

二、县(市)区旅游规划277

三、旅游区规划278

第二章 旅游景区(点)282

第一节 市区旅游景区(点)282

一、龙门石窟282

二、白园283

三、白马寺283

四、古唐寺283

五、广化寺284

六、关林庙284

七、洛阳博物馆285

八、洛阳古墓博物馆285

九、洛阳民俗博物馆286

十、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纪念馆286

十一、王城公园287

十二、洛浦公园287

第二节县(市)旅游景区(点)288

一、偃师商城博物馆288

二、玄奘故里288

三、唐恭陵风景旅游区288

四、颜真卿陵园288

五、万安山生态旅游区289

六、黄河小浪底旅游风景区289

七、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289

八、东汉光武陵290

九、龙马负图寺291

十、王铎故居291

十一、千唐志斋博物馆292

十二、西沃石窟292

十三、奇石山庄292

十四、荆紫山旅游区292

十五、黛眉山风景区292

十六、始祖山风景区暨黄河小三峡293

十七、青要山风景名胜区293

十八、郁山省级森林公园293

十九、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293

二十、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294

二十一、天池山森林公园294

二十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294

二十三、老君山生态旅游区295

二十四、老君庙295

二十五、鼎室山自然风景区295

二十六、寨沟自然风景区296

二十七、通天峡风景区296

二十八、鸡冠洞风景区296

二十九、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297

三十、重渡沟风景区297

三十一、九龙山温泉298

三十二、倒回沟风景区298

三十三、白石崖风景区299

三十四、耕莘古地299

三十五、杨山风景名胜区299

三十六、抱犊寨纪念地300

三十七、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300

三十八、灵山风景区301

三十九、李贺故里风景区302

四十、香鹿山生态园302

四十一、九龙洞景区303

四十二、锦屏山风景区303

四十三、西泰山原始生态旅游区303

四十四、铁顶山(岘山)风景名胜区和玉马湖304

四十五、杜康仙庄304

四十六、鬼谷子与云梦山古军校遗址304

四十七、故县水库游览区305

四十八、楼梯山狩猎场305

四十九、神灵寨森林公园305

五十、庄子洞306

五十一、平等乡中华天然石龙306

五十二、净土寺306

五十三、邵夫子洞及邵雍墓307

五十四、范仲淹墓园307

第三章 旅游区(点)开发建设与保护308

第一节 市区旅游区(点)建设与保护308

一、龙门石窟308

二、白马寺309

三、关林庙周边环境治理工程309

四、洛阳古墓博物馆二期工程与搬迁复原309

五、洛浦公园一、二期工程310

六、主题园建设311

七、牡丹植物园建设311

八、河洛文化村311

第二节县(市)旅游区(点)建设与保护312

一、偃师市312

二、孟津县313

三、新安县314

四、嵩县314

五、栾川县315

六、宜阳县316

七、汝阳县316

八、洛宁县316

九、伊川县317

第四章 旅游产品开发318

第一节 旅游线路318

一、开发营销国家级名牌旅游产品318

二、洛阳市旅游线路推荐319

三、黄河小浪底旅游风景区(洛阳)旅游线路推荐320

第二节 旅游节会321

一、牡丹花会321

二、首届宜阳灵山文化庙会321

三、汝阳岘山庙会322

四、老君山旅游节322

第三节 旅游商品322

一、旅游工艺品322

二、旅游食品323

三、旅游纪念品323

第五章 旅游市场324

第一节 旅游形象324

一、华夏文明圣地324

二、古都、牡丹、黄河、山水325

第二节 旅游客源市场调查325

一、洛阳旅游时间分布规律325

二、客源空间结构326

三、来洛旅游者行为328

四、来洛旅游者特征330

五、信息获取途径330

第三节 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331

一、营销活动331

二、营销控制和反馈333

第六章 旅游企业334

第一节 旅行社334

一、接待336

二、经营337

三、管理338

第二节 旅游饭店338

一、星级饭店管理343

二、旅游餐饮业344

第三节 旅游客运企业345

一、民航旅游客运345

二、铁路旅游客运346

三、汽车旅游客运346

四、水上客运346

第四节 旅游娱乐业347

一、戏曲团体347

二、民间乐舞艺术348

三、娱乐场所349

第五节 旅游商品定点企业349

一、洛阳市工艺美术陶瓷工业总公司349

二、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350

三、洛阳华夏泥砚厂350

四、洛阳市印章艺术总公司350

第七章 旅游服务351

第一节 服务质量351

一、国家旅游服务质量标准贯彻351

二、服务质量体系建设352

三、个性化服务352

第二节 服务质量管理353

一、定期检查353

二、服务质量调查354

三、旅游服务竞赛活动354

第三节 旅游投诉处理与安全管理355

一、旅游投诉处理355

二、安全管理355

第八章 旅游行业管理3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7

一、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357

二、市、县(市)区旅游局358

三、洛阳市旅游协会暨洛阳市旅游发展研究会358

第二节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58

第三节 依法管理旅游行业361

一、制定地方性政策361

二、制定地方性旅游法规规章361

第四节 旅游市场秩序管理362

第五节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364

一、旅游导游队伍建设364

二、旅游教育365

三、旅游培训365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367

第一章 城市规划370

第一节 总体规划370

一、洛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70

二、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371

三、专项规划373

四、规划评审376

五、规划审批376

第二节 详细规划377

一、分区规划377

二、城市详细规划377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380

四、专项规划380

第三节 规划管理380

一、法规建设380

二、审批管理380

三、规划监察381

第四节 测绘381

一、城市测绘381

二、地图编绘382

三、测绘管理383

第五节 管理机构383

第二章 市政建设385

第一节 城市出入口打通工程385

一、西出入口打通工程385

二、北出入口打通工程385

三、东出入口打通工程386

第二节 城市干道改扩建工程386

一、九都路建设工程386

二、春都东路新建工程387

三、夹马营路改扩建工程387

四、关林南街改建工程387

五、解放路扩建工程387

六、纱厂南北路改扩建工程387

七、涧东路改扩建工程388

八、天津南路改扩建工程388

九、珠江南路改扩建工程388

第三节 桥梁建筑工程388

一、定鼎路立交桥工程388

二、牡丹大桥工程388

三、洛浦大桥工程389

第四节 城市拆迁389

第五节 市政管理390

一、排水设施建设390

二、泵站建设391

三、市政设施管理392

第三章 村镇建设394

第一节 小城镇及村庄规划编制394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395

一、小城镇试点396

二、移民乡镇的小城镇建设397

三、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支撑397

四、小城镇向产业化发展398

五、公共设施建设399

六、集贸市场建设399

七、小城镇基础设施400

第三节 村庄建设401

第四章 公用事业403

第一节 供水 污水处理 节水403

一、引水工程建设403

二、水源建设与改造404

三、加压站建设404

四、供水服务405

五、水质管理405

六、安全管理406

七、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406

八、节水407

第二节 石油液化气供应409

一、基本建设409

二、销售价格409

三、安全管理410

第三节 管道煤气建设410

第四节 集中供热411

第五节 照明412

一、路灯新建与改造412

二、路灯设施建设413

三、维护管理413

第六节 公共交通413

一、线路开辟413

二、线路调整415

三、场站建设416

四、安全管理416

五、文明服务417

第七节 机构419

第五章 建筑业420

第一节 国有建筑企业体制改革420

第二节 新技术推广应用421

第三节 建筑施工管理421

一、工程勘测设计422

二、工程监理423

三、质量监督423

四、施工安全管理423

五、招投标管理424

第四节 建材管理424

一、墙体材料改革425

二、散装水泥推广使用425

三、灰、砂、石管理426

第五节 建筑工程426

第六节 建筑企业429

一、国有建筑企业429

二、城市集体建筑企业432

第七节 管理机构434

第六章 园林绿化436

第一节 园林436

一、公园437

二、游园440

三、园林广场441

四、名胜古迹园林444

第二节 绿化446

一、义务植树446

二、街道绿化447

三、环境绿化451

四、庭园化单位建设452

五、垂直绿化452

六、城市彩化453

七、古树名木保护453

八、绿化管理453

第三节 苗圃454

第四节 园林绿化植物引种、育种455

第五节 管理机构455

第七章 房地产457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457

一、开发规模457

二、房管系统住宅小区开发463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管理466

一、房地产市场管理法制建设466

二、商品房预售管理467

三、商品房交易管理467

四、商品房按揭467

五、房屋租赁管理468

六、房地产市场建设468

第三节 房产管理469

一、公房管理469

二、房屋权属登记470

三、产籍管理472

四、房产评估473

五、物业管理473

六、管理机构474

第十三篇 交通475

第一章 铁路478

第一节 线路479

一、侯月线479

二、宁西线480

三、线路提速改造480

四、标准线建设481

五、线、桥维修481

六、道口管理481

第二节 机车车辆482

一、机车配属482

二、机车运用483

三、机车检修484

四、牵引供电485

五、给水工程486

六、车辆配属、检修及运用486

第三节 运输生产487

一、运输计划改革487

二、列车运行图调整488

三、调度指挥488

四、站务组织488

五、专用线管理489

六、旅客运输490

七、货物运输492

八、危险货物运输494

第四节 安全494

一、行车安全495

二、客运安全497

三、货运安全497

四、消防安全498

五、典型事故案例498

第五节 管理498

一、管理改革499

二、经营管理500

三、目标管理500

第二章 公路501

第一节 规划502

第二节 建设502

一、高速公路503

二、国道503

三、省道504

四、县乡道507

五、专用道509

六、桥梁510

七、隧道511

第三节 运输511

一、公路旅客运输512

二、出租车旅客运输514

三、货物运输514

四、维修服务515

五、信息服务516

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516

七、汽车站建设517

第四节 管理518

一、公路管理518

二、运输管理520

三、公路法规524

第三章 内河航运526

第一节 航道与渡口526

第二节 运输527

第三节 管理529

一、港航监督529

二、价格管理529

三、安全管理529

第四章 民用航空530

第一节 机场建设530

一、初建530

二、续建530

第二节 航空运输与飞行训练531

一、航空运输532

二、飞行训练532

第三节 安全管理534

一、飞行安全管理534

二、空防安全管理534

第五章 机构535

第一节 洛阳铁路分局535

第二节 洛阳市交通局537

第三节 洛阳民用航空机构538

第十四篇 水利 电力539

第一章 水利542

第一节 环境水利542

一、涧河王城公园水面工程542

二、伊河龙门水面工程542

三、洛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工程543

四、洛河市区段梯级水面工程543

第二节 灌区建设543

一、陆浑西干渠工程544

二、小浪底南岸引水工程545

三、新安提黄引水工程545

第三节 人畜吃水工程546

一、骨干工程建设546

二、工程管理546

第四节 节水灌溉547

一、低压管道灌溉547

二、喷灌工程548

三、渠道防渗548

第五节 水电建设548

第二章 电力550

第一节 电厂建设551

一、火电厂建设552

二、小水电建设555

三、余热发电556

第二节 电网建设557

一、变电站建设558

二、输电线路建设559

三、电网运行管理560

第三节 电力营销561

第四节 电力多种经营562

第五节 安全生产563

第六节 农电管理564

一、农电体制改革564

二、农网建设与改造565

第三章 管理机构566

第一节 水利管理机构566

第二节 电力管理机构567

第十五篇 信息化建设569

第一章 邮政571

第一节 邮所建设572

一、自办邮所573

二、代办邮所573

三、电子化支局574

第二节 邮路576

一、汽车邮路576

二、火车邮路577

三、市区邮路578

第三节 邮政业务579

一、特快专递579

二、礼仪信卡销售580

三、报刊发行零售580

四、其他业务580

第四节 邮政储蓄581

一、邮蓄网点581

二、邮蓄业务581

第五节 集邮582

一、代表大会582

二、集邮展览583

三、邮品拍卖584

四、集邮业务584

第六节 邮政设备585

一、邮政电子化、机械化585

二、包裹分拣系统和中心局建设586

三、邮储微机网络586

四、邮政车辆587

第七节 管理机构587

第二章 电信589

第一节 固定电话589

一、市话589

二、长话591

三、农话591

第二节 移动通信业务592

一、无线寻呼592

二、移动通信592

第三节 多媒体业务594

第四节 管理机构595

第三章 信息服务596

第一节 信息建设596

一、基础设施建设596

二、信息系统建设597

三、电子政务建设597

四、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599

五、信息化人才培养599

第二节 信息管理600

一、发展规划600

二、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600

三、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601

四、网络安全管理601

第三节 信息应用服务602

一、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602

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602

三、经济分析预测603

第四节 管理机构604

第四章 无线电管理606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606

第二节 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607

一、行政管理607

二、技术管理608

三、经济管理609

四、依法管理609

第三节 通信服务610

一、网络建设610

二、服务经济建设610

第四节 管理机构611

第十六篇 开发区建设613

第一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616

一、管理机构617

二、管理体制618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618

一、一期建设619

二、二期建设620

第三节 招商引资621

一、政策与措施621

二、引进渠道622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624

一、新材料产业625

二、机电一体化产业626

三、生物工程产业626

四、环保节能与新能源产业627

五、电子信息产业628

第五节 服务体系建设628

一、创业服务中心与孵化基地629

二、政法与支撑服务体系建设634

第二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6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636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637

一、给水637

二、排水638

三、道路 电网 通讯638

第三节 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638

第四节 企业选介6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