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技术途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技术途径
  • 李振吾,籍增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2587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技术途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技术选择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最佳选择1

一、持续发展背景及内涵1

二、系统内部的持续能力和环境的持续能力3

第二节 人与自然间的生态理论观4

一、生态学及其责任4

二、生态伦理观5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0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0

二、目标11

三、对策13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14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15

二、劳动密集型的高效立体种养技术16

三、微生物技术17

四、重视高光效植物的开发19

五、IPM技术19

第二章 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非技术因子分析21

第一节 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21

一、旱耕地面积大,类型多样且质量差21

二、旱情加剧,水资源日趋减少,利用率不高24

三、水土流失严重24

四、旱作农业地区资源生产力低25

五、降水不平衡25

六、水热组合不平衡26

第二节 不容乐观的社会经济环境26

一、人的素质低26

二、贫穷落后27

三、“超薄型平面垦殖”——旱作农业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30

四、旱作农业生产水平不平衡31

第三节 不可忽视的“马太效应”31

一、“旱薄—低产—垦殖—加剧水土流失—薄旱—低产”循环圈31

二、“贫穷—低投入—低产—开垦荒地—水土流失—旱薄加剧—低产—贫穷”循环圈32

三、“贫困—开矿—工业畸形发展—水污染和水浪费并举—水土流失和旱灾加剧—贫困”循环圈32

四、贫富的两极分化33

第四节 投资短缺的症结所在33

一、收入的指数增长趋势与投入的对数增长趋势33

二、投入是否已达极限34

三、症结所在37

第三章 抗旱耕作技术与多熟技术土壤水分分析41

第一节 抗旱耕作技术发展概况41

一、北方地区历史上的抗旱耕作技术41

二、现代抗旱耕作新技术42

三、抗旱耕作技术发展趋势45

第二节 抗旱技术与土壤水分46

一、休闲期保水技术与土壤水分变化46

二、旱地免耕覆盖土壤水分变化特点50

第三节 多熟与用水54

一、夏季休闲田与冬春休闲田开发利用方式54

二、夏季休闲田利用水分变化54

三、冬春休闲田利用水分变化57

第四章 旱地冬小麦、甘薯高产栽培技术59

第一节 概况59

一、旱地种植业与旱地农业59

二、旱地冬小麦与甘薯生产情况59

第二节 旱地冬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61

一、旱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61

二、旱地冬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分析61

三、旱地冬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63

四、旱地小麦栽培技术66

第三节 旱地甘薯高产栽培技术70

一、旱地甘薯的生长发育规律70

二、旱地甘薯高产的关键因素分析71

三、旱地甘薯深松覆盖高产栽培技术72

第五章 旱地农牧结合种植制度75

第一节 旱地种植制度概况75

一、种植制度的概念与范畴75

二、我国旱地种植制度的特点、问题与对策75

三、我国旱地种植制度改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77

第二节 旱地农牧结合种植制度79

一、旱地农牧结合种植制度的意义79

二、与我国旱地农牧结合种植制度的相关问题80

第三节 旱地农牧结合种植制度技术体系80

一、实施旱地农牧结合种植制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分析80

二、旱地农牧结合种植模式分析81

三、旱地农牧结合种植技术的关键82

四、旱地农牧结合种植技术的可行性分析83

第四节 籽粒苋与黑麦栽培技术83

一、籽粒苋83

二、黑麦与冬牧70旱地栽培技术85

第六章 果树生态栽培及其技术体系89

第一节 果树业的发展时期及生产特征89

一、初级有序阶段90

二、现代人工农业阶段90

三、现代果树生态栽培阶段92

第二节 果树生态栽培的研究进展94

一、近地表微系统的发育与养分平衡94

二、地面植被微系统的形成与水分循环96

三、树体微系统形成与果树发育97

四、生态群落微系统的建成与生态平衡99

第三节 果树生态栽培技术模式100

一、自然型果树生态栽培模式101

二、经济型果树生态栽培模式102

三、复合型果树生态栽培模式106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107

一、生态栽培的阶段性与养分平衡107

二、果实产量与质量问题107

三、果园生态平衡问题107

四、果树生态栽培的发展前景107

第七章 荒山草坡改良技术111

第一节 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11

第二节 草地畜牧业资源的生态特性及价值112

一、草地资源的生态特性112

二、草地资源的价值113

第三节 草地资源的利用现状113

一、世界草地资源及利用现状113

二、我国草地资源及利用现状113

三、山西省荒山草坡利用现状114

第四节 草地退化的后果及草地改良的紧迫性115

一、草地退化的概念115

二、草地退化的恶果115

三、草地改良的紧迫性116

第五节 草地改良原理与方法117

一、草地改良的含义117

二、草地改良的理论依据及任务117

三、草地改良的基本方法117

第六节 荒山草坡改良技术120

一、完全耕翻补播改良121

二、等高条带式补播改良122

三、免耕撒播改良122

四、禁牧封育123

第七节 荒山草坡改良效果123

一、等高条带式补播改良对土壤水肥状况的影响124

二、改良草地植被群落结构、产草量及营养成分变化124

三、水土保持效果及资源利用效率125

第八章 草食家畜(羊、兔)快速育肥技术126

第一节 羊快速育肥技术126

一、羊快速育肥的理论与基础126

二、羊快速育肥技术的实践134

三、国外羊快速育肥技术135

四、利用杂种优势进行羊快速育肥技术136

五、羔羊快速育肥技术137

六、成年羊育肥140

第二节 肉兔快速育肥技术141

一、家兔快速育肥的理论与基础141

二、肉兔快速育肥技术151

第九章 淀粉类农产品加工技术157

第一节 概述157

一、发展淀粉类作物加工的意义157

二、种、加、养循环系统157

第二节 玉米加工技术158

一、玉米淀粉的生产技术159

二、变性淀粉的加工技术——十二烯琥珀酸淀粉酸的加工技术160

三、淀粉——聚乙烯可降解地膜生产技术162

第三节 甘薯的加工技术163

一、甘薯脱色淀粉的生产163

二、甘薯即食营养粉制作164

三、低糖薯脯的制作165

第十章 旱地农业与信息技术167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167

一、国际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业信息化167

二、信息技术概述169

第二节 信息技术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171

一、山西省旱地农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方法171

二、山西省旱地农业信息总分类框图与界面表示172

三、信息内容及界面特征174

第十一章 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展望188

第一节 突破传统观念188

一、旱作农业发展阶段划分188

二、传统旱作农业的困境189

三、土壤水库的局限性192

四、作物需水的连续性和大气——土壤系统供水的不确定性193

五、低的降水利用率195

六、作物需水量的质疑与更正196

七、维持土壤肥力的生物学特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198

第二节 走向新的辉煌199

一、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与措施199

二、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关键201

三、换个角度看旱地农业的潜力205

四、制定适宜的技术对策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