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权力的起源及相关诸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权力的起源及相关诸问题
  • 陈金玉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815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54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771页
  • 主题词:权力-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权力的起源及相关诸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权力是什么1

一、所谓权力1

二、权力是人类的特有现象5

三、权力与权利的区别9

第二章 权力的起源12

一、权力起源的时间14

二、权力起源经历了六个阶段14

三、权力起源的原因21

四、原始权力是与原始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调控手段29

第三章 权力起源后在人类史上演化的第一次质变32

第四章 权力起源后在历史上演化的类型36

一、原始权力型37

二、血缘权力型41

三、血缘、地域权力型43

四、国家权力型48

五、政党权力型社会61

第五章 权力演化的规律66

一、垒高规律66

二、兼并规律67

三、解体规律71

第六章 权力演化的特点73

一、血缘世袭制流毒很长73

二、通过分封垄断权力73

三、争夺统治权是兼并的目的74

四、农耕、游牧两个世界的自然差异促使了政治权力的演化和交融75

五、权力演化的速度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75

六、权力演化过程极不平衡76

七、跃越是权力演化中必要的形式77

第七章 不同类型权力的不同特点79

一、原始群型的特点79

二、血缘型的特点80

三、城邦政权的特点81

四、奴隶制国家王权的特点82

五、封、资国家政治权力的特点84

六、无产阶级国家权力的特点86

七、政党型权力的特点86

第八章 权力演化的原因88

一、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权力演化的进程89

二、权力本身的矛盾是权力演化的直接原因89

三、争夺统治权的斗争90

四、君主集权与反集权的斗争91

五、为争夺霸权的斗争92

六、政党林立、纷兴的原因93

七、起义和革命的原因94

第九章 战争是权力演化的催化剂96

一、从战争的时间看97

二、从战争手段看97

三、从战争规模看97

四、从战争原因上看98

五、从战争的结果看99

第十章 中国社会各朝代的权力矛盾运动是历史上政权更替演化的终极原因105

一、先秦社会的矛盾及夏、商、周的更替107

二、各种矛盾的急剧爆发成为推翻秦王朝的暴风骤雨110

三、代之而起的四大矛盾导致了西汉改朝换代112

四、外戚、宦官、豪强三大权力矛盾是东汉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116

五、西晋内外交加的矛盾是导致王朝早亡的根本原因118

六、隋、唐、五代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战乱取代盛唐123

七、宋王朝在各朝对峙争夺统治权的矛盾中灭亡132

八、元王朝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矛盾中被埋葬139

九、朱元璋蜕变后形成新的阶级矛盾断送了明王朝141

十、朝内、国内、国际种种矛盾的绳索勒死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145

十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权力矛盾151

第十一章 历史的反思与借鉴158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159

二、最高权力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中枢159

三、最高权力中要有一个“好皇帝”160

四、最高权力中要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好皇帝”161

五、善于处理面临的各种矛盾至关重要162

六、军队是重中之重162

七、友好的民族关系163

八、切莫闭关锁国164

第十二章 权力矛盾的特性决定社会的面貌和历史的走向166

一、权力矛盾有主、次群体运动的特性168

二、权力矛盾有不可调和的特性170

三、权力矛盾有转移转化的特性172

四、权力矛盾有连锁反应的特性174

五、权力矛盾有互相制约、互相利用的特性176

六、权力矛盾有对抗和妥协的特性177

七、权力矛盾有伸缩性和可制造性的特性179

八、权力矛盾有内外和性质不同的特性180

九、权力矛盾有体积大小的特性183

十、权力矛盾有“亚”生命现象的特性184

第十三章 权力与之相关诸因素的关系186

一、地盘与权力是锅与盖的关系186

二、权力与人口是船与水的关系192

三、权力与经济、科技发展互为辩证关系193

四、权力(皇权)与教权、神权既勾结又相克196

第十四章 权力是社会支柱202

一、马克思主义导师们的论述204

二、能全方位调控自然、社会的矛盾213

三、体现了历史上一切斗争都围绕着权力转214

四、权力是关系人的命运的头等大事217

五、权力是制造社会成员地位不同的一杆“秤”219

六、从社会制度好坏看支柱222

第十五章 权力是决定一切的240

一、权力的性质是决定社会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241

二、最高权力能决定时代格局242

三、权力对经济的作用二例243

四、从封建王朝看,权力决定社会占有、社会生活一切的不同244

五、有多大权力办多大事251

六、权力是土地、财富私有的庇护者252

七、权力是金钱财富的敛取者,有权就有一切,一切的量值与权力大小成正比253

第十六章 权力不平等是人类社会三大不平等的起源256

一、人类社会三大不平等的起源256

二、古代世界各地的历史见证259

第十七章 权力的实质是实力268

一、实力是无情的269

二、什么是实力272

第十八章 历史上的兵数和兵制300

第十九章 权力的性能是“管”304

一、“管”是权力的唯一性能304

二、“管”的特征307

三、权力“管”的对象310

四、权力“管”的手段312

第二十章析“不怕官、只怕管”330

一、关系权力覆盖面问题——即管得着、管不着的问题330

二、关系直接“管”与间接“管”的问题331

三、关系吏道好坏的问题331

四、关系权力作为力度的问题332

第二十一章 权力的不可亵渎性333

一、时空的有限性334

二、大小的相对性335

三、作为的正负性337

四、对人对己的两刃性338

五、魅力的两重性340

第二十二章 权力的核心是“一”344

一、核心是“一”的规律性345

二、核心是“一”的重要性348

三、核心是“一”(当好一把手)的应备条件352

第二十三章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探索权力356

一、什么是载体356

二、载体的种类——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大内容360

第二十四章 权力机体是权力的实体和运行的载体368

一、什么是权力机体368

二、权力机体是权力运行的载体373

第二十五章 权力机体的不同类型及转型的原因378

一、权力机体的不同类型378

二、各类型权力机体转型的原因387

第二十六章 权力机体的不同特征和社会职能392

一、权力机体的不同特征392

二、权力机体的社会职能395

第二十七章纵、横向发展是权力机体庞大的共同规律404

一、纵向发展的情况405

二、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政权纵向结构的特点412

三、人民政权的纵向组织结构413

四、横向发展的情况414

五、不能相提并论423

六、世界共同现象424

第二十八章 社会权力机体膨胀的原因427

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是社会权力机体膨胀的根本原因427

二、封建官僚机构的大量出现是权力机体膨胀的直接原因428

三、政党的出现是社会权力机体急剧膨胀的又一原因429

四、人口剧增是社会权力机体庞大的重要原因430

五、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是社会权力机体庞大的积极原因434

第二十九章 火的发明加剧了权力演化的历程438

一、火发明的时间439

二、火发明的最早地点440

三、火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变441

第三十章 职务是权力的载体446

一、为什么说权力要以职务为载体447

二、职务与权力机体的关系452

第三十一章 职务的起源及在历史上的演化类型453

一、职务起源的历史回顾453

二、职务起源后演化的类型456

第三十二章 职务增繁的原因464

一、职务由简到繁的简要回顾464

二、职务增繁的主要原因466

第三十三章 职务与权力的等式与不等式473

一、同一职务中的权力是个变数——历史上的回顾473

二、不同职务的不同含权量475

三、享受“特权”的不同477

四、历史上职务与权力脱节表现在皇帝身上的种种现象477

第三十四章 官制与官阶482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482

二、官阶493

第三十五章 官阶也是财阶——旧时升官为何能发财499

一、采邑制500

二、征敛民户赋税制501

三、职分田制501

四、官田制504

五、俸钞制504

第三十六章 权力是职责的载体——权与责一致508

一、有什么权力就有什么责任508

二、权、责脱离的种种现象510

三、权与责等式的原因512

四、对权、责错位的处理办法516

第三十七章 权力的运行517

一、权力运行是权力的生命力所在517

二、权力运行正确与否的极端重要性519

三、权力运行的方式不同体现着政权性质的不同520

四、权力运行手段的不同体现着社会进步程度的不同522

五、社会面貌如何是权力运行好坏的一面镜子527

六、确保权力良性运行的机制528

第三十八章 为官之路——成功经验十条532

一、为官之路宽又广532

二、做官要走正道534

三、做官先做人534

四、做官靠成才537

五、做官靠争取539

六、做官靠实干541

七、做官靠机遇542

八、做官靠伯乐547

九、做官靠磨砺549

十、做官靠健康550

第三十九章 从赵匡胤当皇帝看主、客观因素在机遇中的统一551

第四十章 权力竞争的实质554

一、选举制的由来554

二、当今世界上竞选的实质555

第四十一章 权力腐败的世界性、历史性和我党反腐败的一贯性559

一、世界性559

二、历史性562

三、我党反腐败的一贯性571

第四十二章权、财、色交易的特点和规律574

一、权力腐败的特点575

二、权力腐败的规律581

第四十三章 预防权力腐败的对策596

一、净化对策597

二、机制对策600

三、奖民对策603

四、奖廉对策604

五、重典对策605

六、预防对策607

第四十四章 用权上的常见病及其原因609

一、正确用权的极端重要性610

二、用权上的常见病614

三、用权常见病的原因628

第四十五章 用权常见病的防治——用权之道634

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634

二、要有正确的世界观639

三、要有正确的权力观640

四、要有正确的价值观643

五、要有正确的金钱观645

六、要戒贪——戒贪十法647

七、加强素质锻炼656

八、要善待失意657

九、要身正——用权之道658

第四十六章 权力之争662

一、一有人类社会就有权力之争——权力之争的起始663

二、权力之争的性质区分665

三、权力之争的若干特点667

四、权力之争的主要内容672

五、权力之争的身份主体677

六、权力之争的手段690

第四十七章 权力之争是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契机697

一、权力腐败使夏、商、周接踵更替698

二、王朝中央腐败解体,大国小国割据林立699

三、王朝中央苛暴被推翻,几方起义力量,强者夺权699

四、王朝中枢失控,外戚篡政自立699

五、新政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垮台,政权却被豪强所篡夺700

六、内外矛盾交加,黄巾农民起义被扼杀,王朝一分为三700

七、皇族权狂相残,少数民族上层纷纷立国700

八、王朝内子杀父自立,朝内手握兵权者金蝉脱壳建新朝701

九、将、相篡位自立,改朝换代701

十、几个政权对峙消长,强者夺权701

十一、农民起义夺取政权后,却又蜕变为新王朝702

十二、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最后成果却被满清所抢夺702

第四十八章 权力与权谋705

一、什么是权谋?权力与权谋的关系是什么705

二、权谋的重要作用——刘邦靠权谋崛起706

三、权谋的主要内容——十大谋类711

四、权谋是实践的产儿733

五、探索权谋问题的现实意义735

第四十九章 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737

一、为人民谋利是人民权力的崇高使命和本质属性737

二、为人民谋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738

三、怎样才能正确用权为民谋利738

第五十章 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741

一、实现人类美好理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741

二、实现人类美好理想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742

三、国家消亡——政治权力归宿747

四、新的公共管理权力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调控手段,它与地球、与人类同存同在750

后记7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