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 杨宽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4003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史学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上编 中国都城的起源和发展1

日译本序……………………………………………西嵨定生一 前言7

二 都城的起源8

1 仰韶文化时期的氏族制村落8

2 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堡9

3 东下冯遗址的壕沟和城墙14

三 以东北为“重心”的商代都城布局17

四 商代“大邑商”及其别都的制度26

1 “大邑商”的所在及其范围26

2 从“商郊牧野”看“大邑商”的“郊”“野”制度30

3 牧即沫,是商代晚期的别都32

4 郑州商城即阑或管,是商代前期的别都34

1 西周都城制度的逐渐形成40

五 西周都城布局的发展40

2 东都成周开创的小“城”连结大“郭”布局44

3 成周建设大“郭”的用途51

六 鲁国都城曲阜的“坐西朝东”布局55

1 鲁国都城布局的分析55

2 曲阜两类墓葬和都城布局58

七 春秋战国中原诸都城的西“城”东“郭”连结布局61

1 齐国都城临淄61

2 郑、韩都城新郑66

3 晋国都城新田69

4 秦国都城雍72

5 赵国都城邯郸78

6 魏国都城安邑83

7 春秋战国时代中原诸都城布局的特点85

八 楚都郢、鄢和燕下都89

1 楚都郢89

2 楚的别都鄢91

3 燕下都93

九 秦都咸阳西“城”东“郭”连结的布局96

1 从成都故城推测咸阳布局96

2 从秦始皇陵园推测咸阳布局99

3 秦始皇扩建咸阳都城的布局102

十 西汉长安的西南“城”区和东北“郭”区104

1 “坐西朝东”的长乐宫和未央宫104

2 内城性质的长安城109

3 长安城外北面和东北面的“郭”区115

十一 东汉、北魏洛阳“城”和“郭”的布局127

1 东汉洛阳城的内城性质及其“坐北朝南”布局127

2 北魏洛阳城的内城性质及其“南向”布局133

3 汉魏洛阳城外的西面“郭”区139

4 汉魏洛阳城外的东、南两面“郭”区145

十二 东吴都城建业和东晋南朝都城建康150

1 东吴都城建业的布局150

2 东晋南朝都城建康的布局155

十三 唐代长安、洛阳的“城”“郭”布局161

1 唐代长安的内城及大明宫161

2 唐代长安的郭城168

3 唐代洛阳的“城”“郭”布局171

十四 都城布局的变化和礼制的关系176

1 都城布局的三次重大发展变化176

2 都城布局变化的原因及其与礼制的关系182

附录 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再探讨197

三论西汉长安的布局结构问题215

下编 宋代以后都城制度的变革及其重要设施235

一 封闭式的唐以前都城结构237

(一)封闭式的里制和坊制238

1 先秦都城的里制238

2 秦汉都城的里制242

3 北魏都城的坊制245

4 唐代都城的坊制246

1 春秋战国都城的市制251

(二)封闭式的集中的市制251

2 西汉长安对称的东西两市制度254

3 北魏洛阳“市”与“里”相结合的“大市”制度256

4 唐代长安的东西两市制度257

(三)封闭结构的警卫、治安设施263

1 秦汉都城的警卫、治安设施263

2 唐代都城的警卫、治安设施268

二 唐宋之际都城制度的重大变化273

(一)商人“行”“市”组织的发展和沿河近桥及城门口新“行”“市”的形成273

1 唐代长安的商人“行”“市”组织273

2 邸店日益增多276

3 后周世宗扩建东京外城和奖励增建邸店的新政策277

4 北宋东京沿河近桥新“行”“市”的形成282

(二)新“街市”的形成和旧的封闭式“市”的淘汰288

1 以新“行市”为中心的街市的形成288

2 以酒楼、茶坊为中心的街市的形成289

3 因众多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街市290

4 新行市和新街市代替旧的封闭式“市”的过程291

(三)民间文娱活动的开展和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的形成294

1 秦汉以前都城居民的文娱活动294

2 北魏洛阳居民的文娱活动296

3 唐代长安居民的文娱活动297

4 宋代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的形成300

三北宋东京的新结构和新街市302

(一)后周扩建东京外城的新规划和北宋的继续发展302

1 后周在东京开创的新街道制度303

2 后周和北宋特许的临街市建邸店楼阁的规定305

3 北宋东京一度恢复街鼓制度和对“侵街”的处理307

(二)北宋东京的新结构和新布局310

1 三重方城的新结构310

2 四条河流的对外疏通312

3 宫殿和中央官署的布局314

4 社、郊坛、太庙和原庙的建置316

5 “厢”和“坊”的行政组织系统319

6 街巷的新布局321

(三)北宋末年东京的新“街市”325

1 南面御街326

2 东面御街328

3 西面御街329

4 北面御街329

5 宫城宣德门前大街331

6 宫城东华门前大街332

7 景灵宫东门大街和相国寺东门大街333

(四)《清明上河图》所描绘沿汴河到东水门的街市和虹桥的桥市336

1 沿汴河的大街和出东水门旁的大街336

2 《清明上河图》的主题338

3 《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桥市340

4 《清明上河图》中通津门内的街市341

(五)北宋末年东京酒楼、茶坊和饮食店的特色342

2 东京酒楼、茶坊和集市343

1 东京酒楼的特色343

3 东京饮食店的特色344

(六)北宋末年东京各种集市的分析345

1 天晓的早市346

2 酒楼、茶坊、集市的特点347

3 瓦子的集市348

4 相国寺的庙市349

6 节日的集市351

5 集市上的书画玩好351

(七)北宋末年东京瓦子的勾栏及其演艺352

1 东京瓦子的勾栏352

2 勾栏表演的技艺353

(八)北宋末年东京街市的治安设施和服务性行业357

1 行政系统和治安管理357

2 军巡铺屋和防火措施358

3 官营药局与服务性行业360

1 “坐南朝北”特殊布局的形成362

四 南宋临安(杭州)结构和街市的分析362

(一)“坐南朝北”的特殊布局362

2 御街的由南向北并通向西北363

3 “坐南向北”的布局和礼制的关系366

4 先兆的传说和方位的选定368

(二)宫殿、官署、学校和官僚住宅的分布370

1 大内所在和宫殿的分布370

2 中央官署的分布372

3 学府的所在373

4 官僚住宅和家庙的分布373

(三)居民的厢和坊的分布排列375

1 右一厢十坊所在377

2 左一北厢十九坊和左一南厢四坊所在378

3 左二厢十八坊所在380

4 右二厢十八坊所在381

7 左三厢八坊所在383

6 右四厢二坊所在383

5 右三厢六坊所在383

(四)热闹繁华的御街景象384

1 御街南段的街市385

2 御街中段的街市386

3 御街北段的街市392

(五)沿河近桥的街市特色393

1 沿小河近桥的街市393

2 沿大河近桥的街市394

3 沿西河近桥的街市395

4 一般街市和城门口的街市395

(六)“市”、“行”、“团”、“作”的组织和作用395

1 “市”、“行”、“团”的分布395

2 米市、肉市、鲞团以及其他日用物资行市的作用399

3 “作”的组织及其作用401

4 雇佣劳动者的“行”的组织402

1 分茶店和面食店403

(七)花色品种众多的食店403

2 ?鲊店405

3 凉水406

4 从食店407

5 果子店407

(八)分布各处街市的酒楼、茶坊和歌馆408

1 酒楼408

2 茶坊410

3 歌馆411

(九)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大发展412

1 瓦子的创设和发展412

2 临安城内的瓦子413

3 临安城外的瓦子415

(十)民间“社会”的组织和活动417

1 讲究诗文、武艺和技艺的社会团体417

2 各种行市的“社”418

3 “社”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419

1 小说420

(十一)民间技艺的创作和演出的发展420

2 讲史422

3 嘌唱、诸宫调和唱赚423

4 杂剧424

5 傀儡戏425

7 角抵426

8 杂技426

6 影戏426

9 街头艺人的表演427

(十二)西湖及城内外风景的游览427

(十三)临安的治安设施430

1 临安的密集人口430

2 防火和治安设施432

3 街市的治安问题434

(十四)服务性行业和管理措施435

2 水井的建设和供水、清洁等服务行业436

1 寄藏财物的塌房436

3 报晓和报天气438

4 修补家常用品的小行业438

5 为筵会服务的“四司六局”439

6 租借器物的行业440

7 带有服务性质的药材业440

五 辽金都城结构的变迁442

(一)辽五京结构的变迁442

1 辽上京临潢府442

2 辽东京辽阳府445

3 辽南京幽都府(后改析津府)446

4 辽中京大定府448

5 辽西京大同府454

(二)金上京和中都结构的变迁455

1 金上京会宁府455

2 金中都大兴府460

1 元上都的外城470

(一)元上都的特殊结构470

六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布局结构的变化470

2 元上都的内城和宫城472

(二)元大都的设计规划和“坐南朝北”的布局475

1 大内(宫城)方位的选定477

2 中心台位置的选定和“坐南朝北”布局的形成478

3 城中部钟鼓楼的建设481

(三)元大都运输水道和宫苑用水道的疏通482

1 通惠河的开凿482

2 金水河的开凿483

(四)元大都三套方城的结构485

1 外城的结构形制485

2 宫城和萧墙的布局487

(五)元大都宫殿的组合和官府的分布491

1 主要宫殿的组合491

2 重要中央官署的分布493

2 原庙的扩大建设496

(六)元大都郊坛、社稷坛、太庙和原庙的建置496

1 郊坛、社稷坛和太庙496

(七)元大都的街巷和坊的安排502

1 街巷划分和“八亩”方地的分配方案502

2 两个赤县所属的坊505

(八)元大都的行市和街市511

1 城中心的行市和街市511

2 城西的羊角市和西市516

3 城东的旧枢密院角市和东市516

4 城门口内外的行市518

5 南城的行市和街市521

6 节日的集市523

(九)明代南京结构的新发展526

1 明代南京应天府城的建设526

2 明代南京皇城和宫城的布局528

3 中都临濠仿南京之制532

1 洪武年间紧缩北城墙和建设燕王府534

(十)明代北京城的改建534

2 永乐年间迁都北京、重建宫殿和拓展南城墙537

3 正统年间建城门楼、月城楼等542

4 商业中心南迁和嘉靖年间南面外城的兴建543

(十一)明代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重建及其官署分布549

1 依照南京规制重建的皇城和紫禁城549

2 明代北京的庙、社、郊坛的建置555

3 明代北京官署的设置556

(十二)清代北京的建置560

1 清代北京宫殿的扩建和改建560

2 清代北京庙、社、郊坛的改建或因袭564

3 清代北京官署的因袭、调整和增设565

4 清代北京的地方行政设施569

5 清代北京主要商业区的发展570

6 清代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的形成和发展574

热门推荐